木製黎的使用·輪作制度·周朝的農牧業發達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之一,其在農業技術、水利工程和畜牧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後世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朝時期,農業技術比遠古時代,有了顯著的進步。 農民開始使用更為高效的農具,這些工具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西周的农具,虽然仍然像商朝那样以木、石、蚌、骨器为主,但是出土的青铜器农具,比商朝時期,有所增加。 在江苏仪征破山口的西周墓葬裏,发现出土了两口锋利的青铜镰刀。 在山西、河南等地的西周墓葬,也发现了大量的青铜斧和锛,可见青铜工具,在西周的农业生产中使用已經比较普遍。常见于古蹟文献的周朝青銅农具,主要有耒、耜、钱、镈、铚、艾等。耒和耜是用來掘土的工具,就像今天的铲子, 鐵鍬。最初,人们在播种前,用木棒等简单工具来掘土,这就是原始的“耒”。
木製黎的使用·休耕輪作制度·周朝的農牧業已經非常發達漫談中國歷史趣事(15)04/25/2025
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人們对这些简单的工具,进行不斷的改进:在曲柄木棒的下端, 突出一块尖锐的木叉,用以插地,在木叉上再加一块横木,作为踏足用力处,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耒。在木犁的下端,安装半圆形锐利金属则称为耜,是耕種的工具,也就是原始的犁。钱是一种带有金属锋利刀刃的耕具,可以说是一种带锋刃的耜。镈是有金属锋刃的耨具,即除草的工具。铚为割草的短镰;艾就是今天的镰刀,铚和艾都是用于收割的工具。可见钱、镈、铚、艾都是金属农具。周朝时期,农作物种类也更加丰富,主要粮食作物包括黍、稷、粟、麦、稻、菽等。 其中,稻米在南方地区,開始广泛种植,成为贵族餐桌上的珍品。 此外,周朝人還掌握了如何開荒,休耕輪作的農業技術。在當時, 周朝人把土地分為菑田、新田和畬田, 用現在的話解釋, 就是一年田, 兩年田, 三年田。 菑田、就是一年田,是剛開墾的荒地, 還不適於耕種, 就放在那裏撂荒, 讓其休養生息。 新田,是兩年田, 就是已經長出野草和野菜荒地。詩經裏就有很多關於在菑田和新田中,採摘野菜的詩歌 。如【诗经·采芑】中就说: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畬田”,就是描述人們到新田和菑田,采野菜的情景。畬田, 就是三年田, 就是可以用來種糧食的田地。這種不斷開荒,休耕,輪作的辦法,有助於保持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 而農業生產的發展,直接促進了周朝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穩定。為了應對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周朝初期, 就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 他們修建了灌溉渠道、水閘等設施,以控制水流、灌溉農田。 這些水利工程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有助於防洪減災,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诗经·小雅·白华】中就有记载,当时人们引用丰、镐京郊附近的滮水,来灌溉稻田。这就是说在西周之时,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 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周朝的农业生产發展的情况,也在上古文献如【诗经】中有所反映。如【诗经·小雅·甫田】中就说: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意思就是说, 在广阔无边的大田之上,每年收获万千的糧食,只要拿些陈粮出来,就能够养活那些辛苦耕作的农人,年年都是大丰收。 這首詩, 直接反映了贵族领地上农业生產的丰收情况。在周朝,畜牧业也有显著发展,人們從遠古時代單純的狩獵, 以獲取肉食, 轉變為飼養家畜, 為人們供應更多和穩定的肉食供應。飼養家畜的种类, 也在不斷增加。 當時饲养的牲畜有牛、羊、猪、马等家畜,满足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畜牧業的養殖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周朝人已經掌握了動物繁殖、饲养等技术,提高了畜牧业的产出。 畜牧业与农业的结合: 通过畜力耕作,使用牛來耕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 總的來說,周朝在農業技術、水利工程和畜牧業等方面的成就,顯示了其在科技和經濟發展方面的高水平。 這些成就不僅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繁榮,人口增加, 也為後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基礎。謝謝,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25 6:37:06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25 6:42:25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25 6:43:41编辑
已标注为野山鹿鳴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