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野山鹿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歐洲戰爭啟示錄【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送交者: 野山鹿鳴[♂☆★★星辰大海遠方★★☆♂] 于 2025-04-01 8:38 已读 551 次 2赞  

野山鹿鳴的个人频道

+关注


歐洲戰爭啟示錄【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機槍與鴉片夢中的歐洲自相殘殺

04/01/2025

【一】一聲槍響,點燃整個大陸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與妻子,坐在敞篷車內,巡視城市。人群中,一名年輕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舉起手槍,扣下扳機。

皇儲倒下,歐洲的命運也隨之一頭栽入深淵。

那不是一場簡單的刺殺,而是一連串火藥桶引線的點燃。背後,是民族仇恨、帝國恐懼、軍備膨脹、政治失衡的長期積累, 最終導致爆發。

歐洲的列強,本應互相退一步, 和談解決危機,卻選擇以軍隊回應挑釁、以聯盟履行和平承諾、卻以鐵路速度進行戰爭動員。

【二】連鎖反應,所有國家都被拖下水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羅斯為保護斯拉夫兄弟而進行動員,德國聲援奧匈帝國,向俄、法同時宣戰。

英國為保衛比利時中立,而加入戰爭,義大利、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也相繼捲入。

一場區域衝突,變成全球大戰。

戰場從歐洲大陸,蔓延到非洲、中東、亞洲與大洋彼岸。殖民地被迫為宗主國流血,遠離歐洲的人民,因大國的算計,也被捲入死亡漩渦。

【三】戰爭的醜陋面孔:壕溝、機槍, 毒氣和泥漿

從1914到1918,西線戰場如同地獄。

士兵們不是行軍打仗,而是日夜蹲伏在潮濕、骯髒、充滿屍體的壕溝裡。

前方是敵人的機槍與鐵絲網;
頭頂是炮彈與毒氣;
腳下是積水與老鼠;
背後是督戰官的機槍與命令;

每一次“總攻”,換來的是數千人,如收割麥子般倒下。凡爾登、索姆河、伊普爾……每一場戰役都是一場人肉磨坊。

【四】新武器,舊思維,造成人類悲劇

機槍:讓衝鋒變成自殺;
毒氣:第一次用於戰爭的化學殺戮;
飛機:從偵察工具成為轟炸工具;
潛艇: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把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捲入戰爭;

然而軍事將領仍活在十九世紀,執迷於列隊衝鋒與光榮,對死亡習以為常;

在工業化的戰場上,人類的生命像工廠裡的廢料,被一批批送上前線、吞入鐵與火的漩渦。

【五】1917:崩潰與覺醒的轉折年

俄國因戰爭重創社會與經濟,爆發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列寧上台,退出戰爭。
而這一年,還有一個決定戰局的關鍵轉折——美國參戰。

美國為何參戰?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導致美國客輪“路西塔尼亞號”被擊沉,造成128名美國人喪生, 導致美國舉國憤怒 ;

1917年初,美國截獲一份德國外交電報,內容是德國鼓動墨西哥與美國開戰、並承諾戰後幫墨西哥奪回德州等失地。

該事件激怒美國,引爆美國輿論,傾向參戰報復 ;

美國與英法的金融與貿易關係密切,若協約國戰敗,美國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在這種情況下, 逐漸傾向“以戰爭結束戰爭”,推動建立一個“保障世界和平的國際秩序”。

於是,1917年4月,美國正式對德宣戰,

美國在參戰後,組建了“美國遠征軍”(AEF),由約翰·潘興將軍統領。


根據官方資料:超過200萬名美軍士兵被派往歐洲戰場參戰。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對外遠征軍事行動。

美國有能力運輸這麼多軍隊嗎?初期其實並沒有,1917年美國剛參戰時,遠洋運輸力量嚴重不足。


為此,美國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與英法合作,動用其部分運輸艦隊;

成立“緊急艦船建造公司”,大量建造軍用運輸艦;

徵用民用船隻,開設跨大西洋補給線;

採取“護航艦隊制”應對德國潛艇威脅。

到1918年,美軍後勤系統已快速成型:每月可向歐洲運送超過30萬人與大量物資,最終成功部署超過200萬美軍, 到歐洲參戰。這一行動不僅扭轉戰局,也宣告美國正式登上全球軍事強權的舞台。

超過200萬人的“美國遠征軍”登陸歐洲,為協約國提供了人力、物資與士氣的決定性支持。 導致戰爭的天平, 傾向協約國。


美國陸戰隊在法國

【六】戰爭結束:並非任何一方勝利,只是虛弱的一方先倒下

1918年秋,德軍最後一次總攻失敗,美軍大舉登陸歐洲戰場,德國內部動盪;

11月11日清晨,德國在康邊森林的鐵路車廂簽署停戰協定;

這場戰爭, 使整個歐洲幾乎癱瘓:

約1,000萬士兵死亡;
2,000萬人受傷;
數千萬平民流離失所;
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相繼解體;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是又一次“歐洲文明的自殺式爆炸”。

【七】戰後的錯誤:報復性的和平與未爆發的怒火

1919年,【凡爾賽條約】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鏡廳簽署,表面上是和平協議,實質上是一份懲罰性文件。

核心條款之一,是第231條,戰爭罪責條款:


將整場戰爭的全部責任,加諸德國與其盟國,為懲罰性條件提供“法律依據”。


賠款:極端沉重的經濟壓力

總賠款金額,1320億金馬克(折合約330億美元)折算為現代幣值,超過 5000億美元;
德國不僅須支付現金,還須提供,煤炭、鋼鐵、機器、牲畜、船隻、木材等大量物資;
工業專利與知識產權轉讓;
薩爾煤礦讓給法國,礦工繼續工作,但收入歸法國;

1920年代德國財政崩潰、惡性通貨膨脹,與賠款壓力密切相關。


裁軍:徹底削弱德國軍事力量


德國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不得徵兵、不得設總參謀部;

禁止設立空軍,所有飛行器與飛行學校強制解散;
海軍艦隊限制在15,000噸以下,禁止擁有潛艇與主力戰艦;
德國一夕之間從軍事強國,變為無力自保的國家。

領土損失與國界重划:

德國被迫割讓大量領土,損失約13%的本土面積與700萬人口。
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
波蘭走廊劃出,使德本土與東普魯士隔絕;
薩爾地區交國際聯盟託管15年;
但澤設為國際自由市;
所有海外殖民地(非洲、太平洋)由國際聯盟託管,實際由英法日接管。

其他懲罰與限制:

禁止與奧地利合併,阻止“大德意志統一”;
禁止製造或進口某些武器與軍用材料;
遞交戰犯名單,雖未實施引渡,但引發德國國內憤怒。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和平,這份條約並未為歐洲帶來穩定與和解,而是:

羞辱德國民族尊嚴;
壓垮德國經濟;
激起德國極端民族主義情緒;
為後來希特勒的崛起創造民意與心理基礎;
那天,在簽字現場,有一位剛退伍的德國士兵站在人群中,咬牙記住這一幕。

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八】從鴉片夢醒來,歐洲成了廢墟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自認 “文明、理性、光榮”的假面具撕裂的時刻。

這是古典帝國的終結;
是工業戰爭的開端;
是人類大規模屠殺的首次演練;
是民族仇恨的新化身;

它不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是歐洲長期積累的自負、虛榮與仇恨所釀的苦酒。

當一群喝著香檳、朗誦著詩歌的國家,
拿起機槍與毒氣,互相彼此開火,
那就不是文明的勝利,而是人類的墮落。

謝謝收看,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01 8:39:59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01 8:44:03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01 8:52:14编辑
喜欢野山鹿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野山鹿鳴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