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有个葫芦庙(下)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380379正殿南山墙外侧镶嵌的重修碑刻为乾隆二十二年,距曹雪芹离世不过五年到七年,这次重修是否与当时《红楼梦》传播及曹雪芹有关,值得深入探究。。。不过,这些个都是大问题,咱脑瓜小装不下,还是留给红学家们,咱们继续往里走,
葫芦庙坐东朝西,规模很小,总面积一百平米左右,由山门兼献殿和正殿组成,两建筑紧密相连。正殿内保存有主像三官、诸神将、二朝臣、侍女等彩色泥塑造像十一尊,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此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咸丰九年(1859)、同治十三年(1874)等均有重修。庙内存清代重修碑二通。
正殿面阔两间,进深三间,四铺作单下昂斗拱,五花山墙,悬山式筒瓦顶。殿内供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及诸将,并有侍女三尊、长者两尊、兽面人身守护神两尊。其塑艺精湛,塑型优美,栩栩如生,为元代艺术之杰作。9
进入大门,就直接进入了献殿。献殿南北墙壁上镶嵌有历代修葺三官庙之碑刻及捐修功德之名录。献殿北墙靠里栅栏内,有两尊斑驳沧桑的塑像,其为最早的天猷、真武原始塑像。从献殿步入大殿,需下三级台阶,也许是时代变迁,街面逐年抬高所致。
正殿光线比较昏暗,细细看去,可看到后墙及南北山墙,依墙砌着神坛。神坛高不到一米,上有彩塑14尊,两山墙角落有两尊高约70厘米的小型彩塑,上部为兽首,下部似兽爪,形状奇特。
神坛中为元始天尊,北为是太上道君,南为太上老君,三位太祖均倚坐于须弥宝座,足下须弥脚踏。元始天尊头戴天冠,面色黝黑,胡须飘逸,神情凝重,锦袍亮丽,双手合辑,一副心怀人间沧桑之神态。元始天尊双手合辑的心胸中部泥身破损,露出体内木龙骨,上留墨迹“维大元国至正元年”题记,说明三官庙至迟创建于元至正元年。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同样金红色锦袍加身,双手紧抱圣牌,庄严肃穆。整个座背墙面花团锦簇,牡丹盛放,高浮雕式的座椅顶部似绣有黑色莲花状头枕,两边有双龙相对。南北两边上方各有一条小龙,很是威武,在悬浮雕花的衬托下显得华贵庄严。
正殿南北山墙的神坛上共有彩塑八尊。除了三尊侍女和朝臣之外,还有四尊护法神将排列两旁,分别是天官紫微大帝麾下之天蓬、天猷、黑煞、真武四元帅。
南山墙东尊天蓬元帅为四帅之首,呈三头六臂之伟容,怒发冲冠,三眼炯炯,身穿铠甲,六只手各持法器,气势犹存;黑煞将军身披兽形铠甲,右手执银色宝剑,红脸黑须,赤脚怒目,威风凛凛;而侍女和朝臣像保存较为完整,侍女身形矮小,穿广袖袍服,内衣领外翻,双手捧印;朝臣头戴梁冠,左手护右手于胸前。
北山墙西尊天猷元帅一头四臂,面目狰狞,怒发直立中藏一人形,双手高举,右拿引魂铃,左握斩魔剑;真武将军圆脸披发,手执银色长剑,赤脚而立,神态逍遥;而朝臣和侍女像损毁严重,只能依墙而立。朝臣可看出大致造型,头戴梁冠,怀抱书册;侍女身着高脖领上衣,披云肩,捧红巾,很是坦然。
说到这里,估计你也许喜欢上葫芦了,不禁要问,这大殿里怎么供奉的是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和太上老君,而不是尧、舜、禹三官大帝?实话告你,我早已^被葫芦了, 肚大口小的,怎么转也转不出来,但从碑记可知,
过去的三官庙规模宏大,殿宇众多,最少有六个大殿,另设有市房,规制极高,可惜因年代久远,大部分殿宇已不复存在,或许曾有一座供奉着尧、舜、禹三官大帝的大殿。总之,
大石葫芦后面建起了一座“葫芦庙”,见图
多想一下,俺也许踩过曹雪芹的脚印子。。。
贴主:不只拾拾影于2025_04_12 18:07:21编辑
已标注为不只拾拾影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