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红楼】闲侃‘红楼’梦醒时分
《红楼梦》,这部书的原名并不是这个,有一个好像是《石头记》,个人觉得比《红楼梦》更确切一些。‘石头记’应该是从开篇出现的那个石头开始,最后又终于那块石头,中间变幻出无穷的故事曲折。‘红楼梦’是哪一个‘红楼’呢?是宝玉叔叔躺在侄儿媳妇秦可卿的牙床上午睡,睡梦中神游太虚时候做的梦?有些无聊。不过,合卷想来,通篇里的贾府人等正是在皇恩浩荡的温柔乡里的一场大梦,梦醒时分就是一个个人的归宿。从整部书的写作风格而言,前边80回的语言优美贴切,算是‘原著’,后边续了40回的语言风格有变,被算作高鹗的续篇。许多人对于后40回嗤之以鼻,但是从作者和许多读者的意愿来看,还是寄希望于贾府能够有人能出来收拾残局,重振家业。宝玉、贾兰能不能重振家业,这话还真不能说死,可谓人不可貌相。‘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就是一个咸鱼翻身的成功例子?明末清初的努尔哈赤暴亡,几个年长的儿子一番争斗中皇太极胜出为王,那时没谁瞧得上努尔哈赤的小妾所生的两个幼子多尔衮和铎多,但若干年后就是这俩货成为灭闯、灭明的主要成就者。呵呵!扯远了。我还是希望按照高额的续本,给贾家一线希望。贾宝玉,作为头号主角,从顽皮的幼童长起,到入学读书,十几年生活在祖母的庇护之下,左右有数名姿色才艺出众的丫鬟伺候着,可谓是人生起跑线,领先八百步。他也不是缺智少才,这一点看他与众丫鬟以及宝黛的言谈便知。但终究是在婚姻大事上做不得自己的主,这倒也是中国式婚姻的真实写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只不过直到拜了堂走了流程,还是要独独瞒住他一人。这一点,笔者最佩服徐玉兰在越剧《红楼梦》中的泣血唱段 ‘金玉良缘将我骗’。这段唱,油管上一定有,看官可以自己去搜。黛玉,算作头号女主角吧,因为后续海量的评论中都是鞭挞宝钗、同情黛玉。黛玉可谓是人生之大不幸者,幼年衣食无忧,父母的掌上明珠,还有贾雨村那样才高八斗的学者教她识字读书。然家庭变故,她被接到母舅家抚养成人。当然也不是白养,书中记载贾琏下江南把林家的财产如数运回了贾府。自幼聪慧、冰清玉洁的黛玉满心希望能够嫁得宝玉哥哥,但是,终究是贾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看不上她。黛玉自身也是因心思太重,忧郁成疾,葬花、焚稿,孤独寂寞中身亡。越剧的黛玉王文娟,也是以一个泣血唱段 ‘我一生与笔墨做了闺中伴’,出色演绎了黛玉临终时的绝望心情。笔者特别喜爱这段戏,包括后边宝玉悼念黛玉时询问紫鹃时的对唱 ‘问紫鹃’。悲喜终有结,就此按下不表。宝钗,也算是一位准女主角,是书中推出的一位最真实的大家闺秀的形象,有善心、有品位、有魄力、有眼光,并能从客位从容进入角色。为什么王夫人喜爱她?难道是为了她王家的前途吗?非也!看官可以看看宝钗一次次的待人接物,对宝玉的规劝,都是加分的单项。因此,贾府的决策层一致认为,只有薛宝钗,才能充当继承家业的女主,实现贾府的可持续发展。大观园的丫鬟婆子这些小人物中,花袭人是最辛苦的一个。贾母将心肝宝贝孙子交给她照顾,宝玉也是把她视作无话不谈的贴心人,袭人更是处处为宝玉着想。最后,袭人的终身大事,她没能成为宝玉的次妻,而是被安排嫁给那个唱戏的蒋玉涵。但蒋玉涵和花袭人到底也是小康之家,以她的才能,熬成一个地主婆是不成问题的。最后说说那一位眉眼最俊、长着一副水蛇腰的丫鬟靖雯,笔者极看好她,不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的才能。
靖雯也是实心实意对宝玉好的,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心地善良不及袭人,她嫉妒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又对大观园中的社会认不清形势,最终死得有些可惜。怨谁呢?不能说是命运不济,既生瑜何生亮。贴主:QL于2025_02_17 9:17:33编辑
贴主:QL于2025_02_18 2:55:38编辑
已标注为QL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