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不堪言,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SK战斗机地勤维护往事
万乘之尊前言:苏-27SK是中国首型第三代重型战斗机,1992年首批12架飞抵中国芜湖基地,刚刚拿到中国空军第3航空兵师九团发现苏-27SK战斗机虽然比自家的歼-8II战斗机先进了一代,但后勤维护和保障存在诸多难题,让力主引进苏-27SK战斗机的时任空军副总司令林虎大失所望。
一: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到来时
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交付后,林虎指定装备给中国空军最优秀的空三师九团,这支在朝鲜战争中战功赫赫的歼击航空兵部队是总参谋部在1989年4月组建的陆、海、空军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之一,直接接受最高统帅部指挥,一旦发生战争就第一批投入战场,作为重点建设部队,空三师九团除了优先获得最先进的苏-27SK战斗机外,人员配置比别的部队多,可空三师九团列装苏-27SK战斗机后问题百出,首先是飞行员表现不能让人满意,尽管参加改装训练的飞行员都是飞行时间在上千小时的老手,但年飞行小时只有美国飞行员三分之一,苏联飞行员二分之一,飞行小时数提高到100小时就有很多人喊受不了。
而且50年代初制订的条文手册把飞行员限得很死,加上上级总强调出事故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飞行员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飞行动作畏手畏脚,要地面指挥员不间断的提示、指导、修正。负责训练中国飞行员的俄军教官弗拉基米尔●瓦罗宁上校公开当着林虎的面抱怨说,中国空军目前的水平玩不了第四代歼击机,甚至当场摔过椅子,之后空三师九团按照新的训练大纲重新训练,慢慢让苏-27SK战斗机形成了作战能力,战斗机的战斗力形成飞行占一半,维护也占一半,苏-27SK战斗机的地勤表现也不能让人满意。
苏-27SK战斗机和中国空军之前装备的米格战斗机完全不同,虽然米格-19、米格-21战斗机的维护因设计不合理很麻烦,但结构很简单,而苏-27SK战斗机经常要更换的零件就有15000多种,机上的不同油料有19种之多,每飞行100小时就要准备3吨99.5%纯度的氮气,各种维修设备能装满一个150平方米的仓库,还要配置氧气车、电源车、氦气车、空调车,油泵车、牵引车、加油车、油料监测车、导弹检测系统、测雨雷达车等保障车辆,总之小到零件大到汽车基本全是进口,价格还十分昂贵。
苏-27战斗机到货后,配套的地勤设备,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培训教材都还没有到位,随装配发的技术资料和教材规程较少,人才培训相对滞后,除少量在俄罗斯受过培训的技术人才外,其余都是原来维修歼-7战斗机的地勤人员,随装配发的技术资料和教材多是基本构造和简单的故障维修,很难在在短时间内掌握苏-27战斗机的高层次系统性维修技术,往往是照搬照抄,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让部队无从下手、不敢下手或者胡乱以歼-6和歼-7的标准操作,另外维修器材不通用,种类不齐全零部件筹措和供应的渠道只有俄罗斯指定的厂家,又不掌握维修器材的消耗规律,缺乏科学的订购标准和储备计划,加上苏-27战斗机原设计在寒温带使用,而在中国的南方潮湿的环境下故障率偏高,出现故障的关键部件只能送回俄罗斯修理。
二:苏-27战斗机的结构
苏-27战斗机机身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结构由大部分钛合金和少量铝合金组成,机身前段外形复杂,机头下倾7度30分,内有高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舱后是带水滴型座舱盖的驾驶舱,座舱用的是模拟式仪表盘,平显两边带有头盔位置传感器,接着是ZvesdaK-36MD弹射座椅,座椅后是前航电设备舱,其隔框上固定着前起落架,这种起落架被设计为能在简易跑道上起降,轮叉上安装有防止发动机吸入杂物的挡板,之后是后航电设备舱及辅助设备舱,其后隔框上安装着充当纵向支撑的起落架收放动作筒,起落架收起时会嵌入前机身下部整流罩内,中段是长5米、宽2米,由三条平行主梁和多根纵肋组成的机翼翼盒,翼盒中间是两个整体油箱、电子设备舱以及机炮弹匣,上部是可用液压向上打开54度的2.6平方米减速板。
主起落架的轮胎尺寸很大,所以轮轴置于支架前端100至120毫米处,向前绕支架旋转后可以收入翼根整流罩和进气道上部外壳内,二元可调进气道上方的可调斜板有约9万6千个微孔,由计算机根据大气数据传感器、油门及飞行参数来控制进气量,起飞和降落时进气道内会升降起放置于辅助进气口上方的钛网筛板保护发动机免受外来杂物损伤,进气道底部有12扇弹簧窗作为辅助进气口,后段是两个内装AL-31F发动机的半硬壳结构发动机短舱,短舱中间前段为辅助动力装置,中段为油箱,两边是14个APP-50干扰弹发射器,尾锥内装减速伞,减速伞舱前也有4个APP-50干扰弹发射器,末端是电子对抗天线。
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自重1545千克,总增压比为23-24,军用推力74.5千牛,加力推力122.5千牛,推重比为8:1,空战推重比到14.4牛/千克,涡轮为双级、双转子、轴流反应全冷却式涡轮,第一级高压涡轮最大转速为13300转/分,第二级为低压涡轮,最大转速为10098转/分,压气机分为高、低压压气机,低压压气机有4级,有23个可变弯度导流叶片,增压比为3.54,高压压气机有9级,前3级为可调导流叶片,燃烧室为采用加大型双路离心式喷嘴的短突扩压器环形燃烧室,带有高能点火装置,喷管部分由两圈同心鱼鳞板构成,之间流过的冷空气流可以冷却喷气流,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附件安装在发动机上方,维修人员接近发动机很方便地从发动机短舱上方舱门,85%的故障只需要更换相应模块就可以立即修复。
三:苏-27战斗机的机务维护有多苦
保障苏-27战斗机飞行的机务兵要在机场跑道上进行外场机务维护,比在定检中队和修理厂辛苦得多,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机务兵都要随时在跑道上保障,丝毫不能含糊,什么时间工作只看飞行计划,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甚至没有白天晚上,机务兵分为机械师、军械师、导弹师、特设师和雷达师,机械师只负责飞机的机体和发动机,是一架战斗机的第一责任人,通常一个机械师带几个机械员,老兵负责发动机,新兵负责机体,其中两个机械员各负责一台发动机,其它维修技师属机务分队,负责本分队的所有战斗机,军械师负责武器和火控系统,军械师带几个军械员.一个军械员负责一架飞机,雷达师负责火控雷达,特设师负责电源和仪表,航电师负责飞机的通信系统,导弹师分几种,各负责一种弹药,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飞行员只是战斗机使用者,机械师才是战斗机真正的主人,掌管着几十本飞机的档案手册,维护量最大的就是AL-31F涡扇发动机,维护细腻到不可想象,美国飞机对飞机故障用电脑分析,绿灯放过,红灯检修或更换,苏-27战斗机把外部检查口打开检查机件,靠人为去避免错误,检查叶片是让人转转子一片一片看,或者用起动电动机带动转子以每分钟200-300转转动,还检测不出来,就在地面开发动机,这时前方10米内不能站人,否则一下就能被吸进发动机,后方50米内也不能站人,能把人吹飞几十米,发动机飞行小时在地上用5分钟就相当于天上1分钟,每次飞行后机械师要在发动机档案上记上用了多久,发生了什么问题,出现过几次高温等等数据不正确。
尾喷口有4根比筷子粗的金属管,叫热电偶,是个烧不坏的温度计,座舱仪表上有蓝、黄、红三个区,指针进入红区必须返航除故障,飞行员要向机械师报告进入红区的发动机转速,然后机械师就对应维修手册排查故障,温度数值不同,原因都不同。到了300小时就由专门负责定检的机械师带一个小组脱下飞机尾部检修,本机机械师不允许拆只能在边上看,拆多少了看情况,修好做完地面试车试验再交给本机机械师,修完再飞够小时的发动机就不修了,直接拆下来送厂,厂方换掉不合样的部件再发往部队,再重复一样使用和修理,到900小时寿命就不再修了,留作教学用,,一架苏-27战斗机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需要消耗6到8台发动机,每台近300万美元。
机体维护是有层次的,只有出问题时才开口盖检查,油箱口、冷气口.氧气口一抠就能打开,但大开口为保证强度紧固点多而密,开这些口盖很费事,如油箱包皮的螺丝有几百个,雷达罩必须要全部螺丝拧下来,装回时少装一个都可能出事了,苏-27战斗机的雷达罩是不对称的,少装一个螺丝也能装上,但会偏了几度气动特性就全变了,苏联战斗机螺帽为防止松动,螺幅边上有个小孔,用细铁丝固定,多余的铁丝头要手工剪掉,剪的时候过短没抓住掉飞机里了就出大事了,因为有可能卡住某个部位,结果就是打开这个部位找,找到为止,机务人员的工具和抹布都是有数的,少块抹布都要每个人回忆是谁拿走的,所有机组人员就算下班了也得帮着找。找不到全机务中队都要找,实在投不到要联名保证,偷拿工具甚至会判刑。
四:苏-27战斗机的飞行维护流程
战斗机飞行是不定时的,视飞行科目和气象而定,但哪怕只上天飞1分钟,所有机务人员必须全部到位,明天飞行今天必须针对飞行科目准备两小时,如果要飞几个G的特技就得检查承力点,全面的维修保养又要10个小时,开飞前又要3小时进行了反复检查,发动机启动前有10个检测项目,启动后有7个检测项目,然后启车试车6分钟再关闭发动机,用秒表记下关闭到停转的时间,还要准备、加油、通电、充氮、充氧,苏-27战斗机每飞行1小时就需要2.5燃油-4吨,还要装满30公斤氮气,压力下降1%都不行,大航程时要挂副油箱时还要洗干净副油箱挂好,机身里的油箱必须在当晚加满,副油箱只能明早才能加油,因为油中的水会因温度原因析出水珠,水珠到了1000米高空就结冰,进入发动机就会堵住发动机那些细得像头发丝的调节孔,机身油箱的油禁可以把冰珠处理掉,副油箱没有。
如果要挂弹,军械师当晚就要赶紧把炮分解擦净上油,如果是导弹,装上必须用乌克兰GURT导弹检测系统进行非常繁琐的检测,导弹在仓库是免维护的,但拿出来后一通电,噪声指数超过规定值时就是不能发射的坏弹,导弹挂架可不是一个铁架子,里面有电极、锁扣、冷气活门,电气活门,还不是通用的,机翼下面先是挂梁,然后是导弹挂架:再下面才是导弹,导弹和副油箱的梁并不通用,更换时挂梁也必须换掉,如果战斗机带弹飞回来,卸下来要通电检测,合格后放进充满氢气的包装内,即使几个小时又要飞行,也要卸下来包装,因为导引头如果没电制冷就坏了,当所有维护都完了,机械师把用蒙布盖好战斗机,在蒙布扣上用机组特有的铅封钳夹打上个铅封球,就可以交给机场警卫了,如果没铅封球警卫就不收,明早起来铅封球没变化就说明没人动过飞机了。
第二天,飞行员会前往作战室员听取气象、任务的相关报告,每个飞行员都有一张写有必要的信息的“任务卡片”,然后夹在飞行服腿部的夹子上,随即进入个人装具室穿戴抗荷服、水上救生服、头盔、氧气面罩等,完成着装后再签名并通过酒精测试,再搭前往自己的座机,与机械师交接飞机,机械师一早已经把外表和各种油料,煤油,滑油、液压油都检查了,然后告诉飞行员飞机状况,飞行员绕机一周,完成飞行前检查后在维护记录本上签字再进入座舱,机械员协助飞行员系好限带,复查座舱的各种电门完毕后拔下中央拉环保险销,移走登机梯,飞行员则进行惯导航系统校准和各项检查,往往需要10分钟,而西方第三代战斗机只需要3分钟,军械员摘下附面层堵盖。
飞行员把油门杆放在慢车位置,根据塔台指令向机械师打出起动手势,用电源车启动发动机,也可以按下右侧操纵台上的启动键,用自带的发动机启动器启动,当发动机启动后,军械员取下空调管,机械员拔下接地线,机械师再依次检查飞机的密封性、系统压力,确认一切良好示意飞行员检查升降副翼、前缘襟翼,飞控自检完成后机械员移开轮挡、拔下应急动力系统保险销,提示飞机检查完毕,飞行员请求滑出,机械师示意可以滑出,信号员绿旗前指,飞机滑至跑道上,接通加力并释放刹车,飞机加速到213公里/小时时抬前轮,10秒内滑行335米后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离地,飞行员拉出上推起落架手柄,按下襟翼收起按钮,把油门推进加力位置爬升,当完成任务后返航时可使用自动返场着陆系统,飞机自动选择最佳航线和自动进入到离跑道高度30米飞行员再接过来操纵。
苏-27战斗机航程远,续航时间比歼5、歼6、歼7战斗机大得多,歼5、歼6、歼7战斗机飞行时间短,地勤人员经常忙到连午饭都没时间吃,苏-27战斗机飞行训练最短飞行1小时,最长飞行4-5个小时,地勤人员可在休息室睡大觉,当飞机回来后,飞行员在告诉机械师飞行中出过什么问题后就可以走了,但所有机务人员就要把飞机顶起来,通宵排查故障,确保故障不过夜和检测故障现象没有重现才行,即使没有问题也要进行完整细致的检查,着陆之后就要进行30分钟飞行参数转录,发动机凉了4个小时还要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用类似医生听珍器的设备听动机的声音,机务大队还有负责油液化验的机械师和油液分析室,需要分析飞机抽下的油液参数,取油要放掉不参与循环的油,不能用手接触,不能影响浓度值,如发现发动机滑油含大量金属屑,就是有零部件磨损失效了。
苏-27战斗机每次飞行前都要检查轮胎气压,轮胎飞五个起落就要检查,前轮直径小,气压也低,降落时受冲击力不大,换得少,后轮则费很多,更换严格按条例条令办事,够多少起落就换掉,因为飞够起落的轮胎可能爆掉,为预防危险,就算看着好好的一样要换,战斗机每次回来机械师要检查翼面上偏多少度下偏多少度,假如规定是42正负05,一查是42.7,那0.2就要调回来,苏-27战斗机降落时会放减速伞,不放伞着陆成功会表扬,但一旦出事故就完蛋,大部分飞行员不敢不放,中队有个保伞室,负责晒伞,叠伞,修补伞,飞行前保伞室给送一个减速伞,机械师也要负责把给减速伞装上,飞机太没飞要拿出来重新晾晒,重新包装,救生伞检查更换的时间就很长,因为座椅要拿吊车吊出来,最后隔一些飞行日后要做一个机械日,所有机务人员都上,全面检查。
五:结语
虽然苏-27战斗机因时代原因设计并不完美,但其引进的确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年购买的苏-27战斗机都已退役,现在的中国战斗机设计非常注重维护,也配备了大量电子检测设备,机务人员轻松多了。
贴主:CatStevens于2025_04_12 7:17:42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