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海军的自信正在流失!

送交者: CatStevens[★品衔R5★] 于 2025-04-01 8:50 已读 2223 次 5赞  

CatStevens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印闲生

大概十年前,军事论坛上曾流传着一道假设性题目:如果美国海军和除美国外的全球海军联军在太平洋上打一场海战,谁能获胜呢?

当时大家普遍认为,美国海军将取得压倒性胜利。

以航空母舰为例,2015年时除美国外的全球海军只有中国1艘6万吨级“辽宁号”、俄罗斯1艘6万吨级“库兹涅佐夫号”、法国海军1艘4万吨级“戴高乐号”,以及印度的两艘航母和意大利的1艘航母(英国处于航母“空窗期”)。

至于说其他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美国海军只要把它那70多艘“阿利伯克级”一摆,其他所有国家的大型驱逐舰加起来也不够看。

可以这样讲,哪怕仅仅以倒退十年的视角看,美国海军是遥遥领先且根本看不到任何挑战者的。

然而随着十年倏忽而过,海权立国的美国人开始有些忧虑了。

美国“英勇盾牌”演习中的三航母舰队,2006年

近日,多家美国智库表达了对美国海军未来的担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美国海军舰队规模太小,已降至约300艘军舰,而中国海军有大约360艘军舰,尽管吨位方面仍逊色于美军,但建造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如果美国的造船速度保持不变,差距只会继续扩大。

以美国海军中坚力量“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为例(唯一现役驱逐舰),目前共有74艘在役,其中2000年之前服役的有28艘,2000年至2010年之间服役的有30艘,2020年之后服役的仅6艘。

至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目前仅剩9艘处于现役状态,最新一条船的舰龄也超过了三十年,正陆续退役中。

红色为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蓝色为美国海军舰艇数量。

与之相较,中国海军2020年之后共服役了8艘055型驱逐舰(五角大楼和北约将其划分为巡洋舰)和14艘052D型驱逐舰,且已下水和待服役舰艇的数量远多于美国海军。

在美方看来,中国显然正在稳步实现一项重要目标: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拥有一支规模和质量都超过美国、可在全球部署的海军。

2、

造船工业急剧萎缩,造船厂及维护设施状况堪忧。

简单来说,美国经验丰富的造船劳动力正在不断减少,新造舰项目频频推迟,一些军舰甚至需要到海外进行维修。

根据美智库的统计数据,美国造船厂生产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工业效率不断降低,现在建造一艘航空母舰需要11年,建造一艘核潜艇或驱逐舰需要9年,且费用不断飙升。

以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为例,其采购价格高达130亿美元,是原先“尼米兹”的2.6倍,如果算上舰载机还要再加100亿美元,这样的价格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很难承受,能不能维持住11艘航母的规模很不好说。


如上图所示,2024年中国建造了53.3%的全球规模以上船舶,其次为韩国29.1%,日本13.1%,而美国仅占0.1%。

换言之,美国造船业其实已经垮掉了,不再具备市场竞争力,想要重建得投入大量资本才行。

美智库称:

“中国在全球商用造船业领域的崛起是非凡的,该国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5%飙升至2024年的53%以上,(中国)已准备好巩固其对该行业的控制,新订单表明,它将在未来几年内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外国公司向中国造船厂下达的数百份订单相当于大量资金注入,这不仅仅代表经济竞争力,许多中国商用造船厂也为海军生产军舰,可以将军民两用技术、基础设施和材料同时用于商业和海军建造,从而节省成本并带来战略优势。

在和平时期,商船订单维持了需求,使军民两用生产线保持运转;而在经济低迷时期,海军舰艇订单可以帮助抵消商业市场的低迷;到了战时,商业生产线则可以迅速转换为海军生产……”

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航拍

3、

由于军舰数量不足、维护保养欠佳、干预范围过大,使得美国海军不得不提高现役军舰出勤率,以至疲于奔命。

2024年12月22日,红海水域竟然发生美军自家巡洋舰错误击落一架准备降落“杜鲁门”号航母上的F/A-18E/F战斗机的事件——胡塞宣称是其发射导弹击落的。

一些军事专家将其归咎于军舰部署过于频繁、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和舰员睡眠严重不足。

按照法律规定,美军航母正式执勤每年应不超过6个月,不然舰员就要和家庭长期分离,造成家庭不完整,身心疲惫,压力增大。

但实际上美军现在的执勤度一般都要到每年八九个月,甚至更长,这使得海军成为美国各个军种里面离婚率最高的,退役士兵身体机能下降也最严重。

以发生被误击事故的“杜鲁门”号航母为例,它一年内部署时间达到了285天,而且是在巴以冲突和红海危机这种准战争模式下长期执勤,官兵的压力与疲惫感可想而知。

在红海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目前美国海军仍是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在战斗经验、舰只吨位、电子设备等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

不仅如此,美国海军还拥有大量可全球部署的核动力舰只,包括76艘核潜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国家。

可美国人担心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有美方学者举了二战太平洋战场的例子:

“从历史上看,海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根据过去两百多年的统计数据,海战中失败的一方将平均损失三分之一的舰艇。

为了避免死亡螺旋,即早期的损失对全局产生不利因素,海军在重大战争中急需用新的舰艇替换被摧毁的舰艇。

那场战争(即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美国海军的技能和经验均不如日本同行,但美国拥有更强大的工业能力作为后盾,使其能够在长期战争中超越并压倒敌人。

美国下水了如此多的新舰艇,以至于在珍珠港事件后的一年里,它能够将舰队规模扩大一倍多,即使海军继续承受重大损失也不影响战局走势。

相比之下,日本有限的工业能力只能勉强弥补其海军在战斗中的损失,更不用说增加舰队规模了。

到1945年8月,美国舰队的规模是日本的20多倍,其中绝大多数由战争开始时不存在的船只组成正是这支在战争中建立起的新海军粉碎了日本人。”

1945年10月17日,“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和“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完成了在太平洋战场的任务,顺利过渡到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

美智库认为,现在美中的海上形势恰好和当时的美日形势逆转了过来。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空军经验丰富,训练有素,寄希望于一招制敌;而美国海军几乎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但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做后盾。

意识到战争无法速战速决后,日本在太平洋上建造一系列岛屿防御工事——正如今天美国苦心营造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中国海军类似于珍珠港事件前夕的美国舰队,尽管在质量上不如潜在对手,但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足以使其从早期损失中迅速恢复过来,并最终压倒一个更熟练的对手。

文章称,如果今天美国海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损失,比如一艘航空母舰在战斗中被摧毁,那么国防工业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造替代品,更不用说扩大舰队规模了。

而日本的教训表明,一旦陷入一场长期消耗战,劣质的工业潜力将被证明是致命的。

基于上述讨论,美智库最终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关于中美海军平衡的争论必须扩大,以考虑海上长期战争中竞争性生产的动态,它可以帮助美国识别潜在的错误假设,例如陷入与强大对手的长期海战,且没有真正参与竞争的工业能力。”


贴主:CatStevens于2025_04_01 8:53:44编辑
喜欢CatSteven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