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评点《毛泽东为什么建国时选择向苏联“一边倒”》

送交者: tonyxu1980[★★声望品衔9★★] 于 2025-02-22 2:58 已读 896 次 2赞  

tonyxu1980的个人频道

+关注

版主新作《毛泽东为什么建国时选择向苏联“一边倒”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243286有论点有论据,遍观留园各版,是个不错的原创。我有几点愚见,和版主用一句句交流说的不全面,所以整理如下。


前提

    中华文化,尊师重教,为前人讳,我受之并完全认同。但讲道理只能靠摆事实,不能主观臆断。诸君看本文前请注意,从毛是天才出发的论证,是典型的先射箭后画靶。建议大家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1949年的毛,尝试找一找最优策略。
    建国初期,全面倒向苏联,是中央集体的决策,没有资料证明是毛独断或力主的。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有相当程度的党内民主的。以下行文用毛,是为了方便。 
 
  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后人不必不如前人。前人都是人,包括毛,也都有局限性。现在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正常逻辑下我们看问题应该更准确全面。所以后人才能总结前人得失,写史以为后人借鉴。



评点下版主的几个论点


1   建国初期,中共的选择不是只有 全面倒向美或苏,还有两个选择,第三个是左右逢源,第四个是两边都不来往。
     最晚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终止合同,中苏决裂。中国进入了第四个选择。直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和解。12年左右中国被两大阵营孤立。
     第三个选择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印度建国后的国策是不结盟。在印度独立的最初十二年,美国提供了17亿美元的援助。苏联提供了价值超过15亿卢布,帮助印度修建发电厂、炼油厂、开发煤矿和油田,军事军备更不用说,尤其是核能和太空研究。

     冷战结束后,中印两国和美国、俄罗斯,都是正常的外交关系,对照下的差别发生在1950 - 1989年。大体上,印度左右逢缘了14年,1954年偏向苏联,和美国时好时坏,没有大冲突。而中国这边跌宕起伏,1950年2月,《中苏同盟》签订,全面倒向苏联。中美决裂,美军进入台湾海峡。其后更是和美军先后在朝鲜和越南正面冲突。中苏交好10年后决裂,其后发生过数起边境流血事件。1972年,中美和解,1979-1989中美十年蜜月期。

     第三、第四个选择其实就是不结盟。相对于美苏两个阵营,就是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走这条路国家很多,有印度、南斯拉夫、埃及、印尼等。


2 延安时期毛就和美国关系友好,建国初期是可以选择和美国保持正常关系的。
    美国早在延安时期,就和毛建立了相对友好的关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相对国民党处于弱势,马歇尔调停国共内战,担保毛赴重庆谈判的人身安全。解放南京时,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政府南迁,美国大使馆没有。建国后,美国宣布不介入中国内战,不协防台湾,对中国释放善意。直到1950年《中苏同盟》,中国全面倒向苏联后,美军才进入台湾海峡。
    以美国对台海的先后态度说明,不选边,两方都会拉拢你,至少不愿意把你推向另一方。以中国废除与美国的不平等条约,美国没有入侵中国说明,美苏都把对方作为首要方向,不愿意分兵对付中国。在两边拉拢,互相牵制下,如果中国宣布同时废除双方的不平等条约,大概率能保持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被双方共同对付的概率几乎为零。如果还能此后左右逢源,像印度一样获得双方的援助(收买)也是大概率事件。


3  比较全面倒向美国和全面倒向苏联。
    全面倒向美国,看二战以来美国对接受过她援助的地方的渗透能力和控制力,比如欧洲诸国、台湾、日本,中国丧失完全自主的可能性相当高。这一点我和版主一致。当然更可能的发展是,以毛中后期的作风,以毛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毛和美国闹翻大概率要早于1960年,比和苏联更快。所以,如果认同苏联崩溃,是她内因起主要作用;如果认同中国和一方闹翻后,必然会和另一方和解,那么先苏后美比先美后苏要好。 当然这是考虑到与美共舞的是邓江胡等,中国学会了如何和大国保持关系。


4  1949年的选择只是一时的,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才是关键。

    之前比较了1950-1989,
中印两国与两大阵营的对外关系。 中苏闹翻,固然对方有责任。但同时也有承认毛时代外交有失误。 比如铁的事实是1960-1971,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不多,大多是接受中国巨大援助的。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为例,与中国本没有利益冲突,但毛却要输出革命,支援当地的反政府组织。 比如毛时代的热血小将敢挂断苏联领导人热线。
    毛相对印度领导人更热血,冲动,对苏联是先蜜月后决裂,对美国是先决裂后蜜月(蜜月是邓时代),中间长达12年被两大阵营孤立。毛中后期,是强人政治,斯大林式的作风。没有党内民主集中制。加上年纪太大,猜忌心日重。这是历代老人都有的通病,不奇怪,毛如果能免俗,才是怪事。(这就是干部任期制的重要性。) 无论1949年如何选择,毛和苏联同类型的强人闹掰是大概率事件,更不要说保持左右逢源
     如何和超级大国相处?韬光养晦,绵里藏针。邓江时代都有非常好的例子。比如银河号事件、大使馆被炸事件。如果放在毛时代,
不能忍胯下之辱,大概率又是决裂。


5 至于版主所说:全面倒向美国,会导致国家进一步被分裂。这点版主的推理太多主观臆测,缺乏资料和事实佐证。有几点事实供版主思考:


    1)满清晚期面对沙俄,没有丢失新疆、东北和外蒙。中华民国 14年抗战时期,3年解放战争时期,没有丢失新疆和东北。那为什么新中国,新疆和东北会丢失?
    2)二战后,苏联进军布拉格、阿富汗,都是进攻她阵营的小国,教训她的小弟。苏联并没有入侵第三世界大国,也没有入侵美国支持的国家。所以如果苏联领导人是正常人,就算中国倒下美国,或则中国不选边。苏联大概率会遵守雅尔塔决议,不会入侵新疆和东北。

      3)不管是苏联出了头脑发热的,或中国出了头脑发热的,有边境冲突,事实上冲突都被限制在小规模,特别是苏联一方,比如珍宝岛和铁克列克。历史事实证明,在《苏越军事同盟》下,解放军进入越南近一个月,中越保持边境摩擦十年,苏军也没有入侵中国。
     4)关键是对解放军的信心,对新中国的信心。中国是有实力威慑苏联,解放军是有能力击败一切来犯之敌。


    注意 这些问题太政治正确,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不理智探讨问题的小粉红攻击。还有几个政治正确不能碰,比如:毛说军队能打胜战,主要是靠人,不是靠武器。志愿军能在朝鲜和美军扳手腕,是因为人不是因为苏联武器。


    版主坚持毛决策时考虑到:解放初期的中国打不过苏联,会被苏联入侵。我大致认同,因为抗美援朝和援越都可以看出,毛想和敌对大国有个缓冲区。美苏两大强权,苏联是搬不走的邻居,美国的势力毕竟隔着海。无论如何不能得罪强邻。这个道理,越南在十年轮战后,应该能想清楚。但是这只能论证不得罪,不能得出要 全面倒向。


6 其他
   1)全面倒向苏联的坏处是 中国沿海被全面封锁。以当时中国,倒向苏联,重点会是发展东北。倒向美国,重点会是发展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用现在的观点看,沿海经济带能发展的的最大优点就是海运优势。解放后东北的兴盛和衰弱 与 沿海地区失去和获得海运优势有关系。从经济效率考虑,发展沿海城市,比发展东北更事半功倍,更不用说不考虑交通运输成本的三线建设。
   2) 毛的思维始终是准备战争,搞斗争,所以政治考量比经济和民生靠前,比如忽视经济规律在深山沟壑中搞三线建设,比如勒紧裤腰带搞对外援助和输出革命。比如批判赫鲁晓夫对美的“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鼓吹打核战。邓后来提出世界大势是和平和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问题是解决贫穷。现在看来,赫鲁晓夫和邓是对的。老百姓要的是安居乐业。勋帝走对抗的老路,不重视民生,以民为本,苏联没有亡于美国,从内部崩溃是必然的。

   3)中共和苏共都有意识形态,相信国际共运是一家。托洛茨基派是,斯大林不是,斯大林更民族主义。例证就是斯大林在中共建国后,还坚持外蒙独立,分裂社会主义中国,防范社会主义兄弟。 毛第一次和斯大林会谈,斯大林开始不愿意重签《中苏友好条约》,不愿意放弃租借旅大港。逼得毛在莫斯科玩失踪。斯大林改变立场,是因为西方报纸刊登毛被软禁。这引起了共产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疑虑,也说明美英在关注毛在苏的选择。应该说是斯大林考虑到毛可能倒下西方,才愿意在旅大港上让步。才有了《中苏同盟条约》,才有了全面倒向苏联。


     加上其后斯大林同意金日成进攻南韩,没有中国同意。中国志愿军入朝和美国全面冲突,中美关系破裂,近20年后才和解。如果相信中美苏大三角理论,那么斯大林所获巨大。中美都被玩弄在鼓掌之间。



结论


     为什么当时要全面倒向苏联,我认为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意识形态。看中共的发展,始终深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早期经费依赖共产国际,中共直接接受苏联的指导,博古李达就是最有代表的例证。毛遭受过留苏派的打压,算是党内相对不迷信苏联指导的。解放后,中共全面抄袭苏联的治理模式,没有批判的继承,连苏联实验失败的人民公社也搞。中苏分裂,也有意识形态和路线之争。文革中,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都证明了毛时代的局限性,说重了,就是以意识形态为纲。毛晚期,才面对现实,尝试和美国和解。


     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1949年的选择只是一次历史分岔。如果认同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干部任期制,苏联的崩溃是必然的。毛和苏联领导人,都是强人政治。毛和赫鲁晓夫,粗暴对上粗暴,国家关系被领导人的关系严重左右,中苏两个大国在没有重大利益冲突下突然决裂。这个突然也是必然。中国被孤立是必然的。被孤立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有“万事不求人”的觉悟,万幸中国的体量够大,可以建立相对完善的体系,比如1973年,趁中美和解的时机,中国大规模从西方引进了成套的化纤、化肥设备。
    
     万幸,从邓时代开始,中国回到了务实主义。把
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把民生放在首位,考虑问题始终从国家利益出发。中共当初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选择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为国家民族利益服务,而不是毛时代的本末倒置。比如勒紧老百姓的裤腰带,搞大规模支援和输出革命。


     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产业链的大国,GDP世界第二。这里面有历代领导人的贡献,个人认为邓的功劳最大,拨乱反正,让中国避免了苏联式的结局。江胡习坚持改开接力棒,反过来证明改开的正确。只看结果,中国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天道忌盈,业不求满,与其苛求前人,不如把握当下。着眼当下,才是正道。

贴主:tonyxu1980于2025_02_22 5:48:40编辑
贴主:tonyxu1980于2025_02_22 21:40:53编辑
喜欢tonyxu198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tonyxu1980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