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血亏一千多亿后,欧盟对中国服软了!

送交者: 北望中原[★★★声望勋衔14★★★] 于 2024-11-29 8:38 已读 8761 次 24赞  

北望中原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戎评

太突然了,欧盟要对中国妥协了,欧盟贸易问题一把手兰格表示,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关税有望在近期取消。记得刚加征关税那会儿,欧盟态度非常强硬,说什么也不松口,一定要狠狠给中国长教训。现在才过去不到半年时间,他们的态度为啥变得这么快呢?原来啊,是欧盟的好大儿,电池行业全村的希望Northvolt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了。就在兰格释放妥协信号的两天前,Northvolt在美国提请破产保护,欧洲汽车复兴的星星之火彻底被掐灭了。

说起这Northvolt北伏,那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啊。两名创始人卡尔森和塞鲁蒂都是从特斯拉电池供应链的高官中走出来的,履历和专业都没得说。2018年中美电动车大战随着特斯拉落户中国而拉开帷幕时,这两兄弟就跑去欧洲画饼,说中国电车为啥那么N逼,不就是因为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样N逼的电池供应商吗?说特斯拉为啥这么N逼,不也是因为人家在电池领域深耕了很多年吗?欧洲汽车以前N逼上天了,现在为啥牛不起来了?Look at me,因为你却我这么一个专业的电池厂,投资我,让欧洲拥有属于自己的宁德时代,拥有浓厚底蕴的欧洲汽车,分分钟杀穿中美,什么比亚迪,什么特斯拉,统统踩在脚下,重塑燃车时代的辉煌,只差贵司的一张支票。这顿大饼给欧盟高官画得像打了鸡血似的,欧洲产业部DG GROW 豪横如王多鱼,当即拍板,投!必须投!然后他们就通过欧盟委员会的关系,给北伏拉了一帮大佬站台。

先是高盛、贝莱德一帮世界顶级投行上杆子投资,不到五年,北伏就获得150亿美元约合一千亿人民币的融资,大众更是自掏腰包拿了16亿美元入股,坚定走上这条不被卡脖子之路,接下来便是纷至沓来的订单。按理说,订单这玩意应该是投产之后才能有的东西,但北伏是谁啊,欧盟产业部的亲儿子,欧洲电池行业全村的希望,汽车电动化的星星之火,拳打中国比亚迪,脚踢美国特斯拉的扛把子。人家工厂还没开建,BBA、大众、沃尔沃等车企就追着塞给他200多亿美元的订单,到2024年初,欧洲车企们给北伏的订单高达550亿美元。至于审批方面,速度和待遇比特斯拉入华都离谱,为了夺回中国手上的电池行业主导权,从瑞典到整个欧盟,再到北美的加拿大,全都给北伏一路开绿灯,贷款是特批的,土地是特批的,税收是不要钱的,补贴更是拿到手发软。

当一切准备妥当后,北伏的骚操作来了。他们放着瑞典南部一大堆气候适宜,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不用,居然把工厂选在北极圈的港口小城谢莱夫特奥,客户一看都惊呆了,这里常年积雪,土地被冻得坚硬,挖掘、打桩等基础施工操作难度大幅增加,需要使用特殊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如冻土破碎设备、加热解冻等方法,建厂成本飙升。同时因为设备的维护、工人的工作环境、生产线的运转都需要长时间供暖,运营成本也会增加。但北伏给出的理由让欧洲车企们不敢拒绝:电动车的初衷就是为了环保,减少碳排放,所以我们坚决不会使用化石能源作为电力,选择谢莱夫特奥是因为这里风力资源发达,是欧洲第二大陆上风场。这下车企们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毕竟在欧洲,环保和气候保护是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工厂建好后,就该轮到设备和工人进厂了,北伏为了省事,干脆从无锡打包了一整条生产线过去。咱们这边的供应商一看北伏的后台,嚯,融资方高盛、贝莱德,股东大众、欧洲投资银行、瑞典政府,用户BBA,沃尔沃,普通外贸人啥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和金主啊,连忙表示一条龙伺候到位,等所有设备在无锡测试合格了再往瑞典送,没想到北伏的微操又来了:我要的是欧洲制造,欧洲生产,在中国调试污染“基因纯度”,懂吗,必须全送到瑞典工厂来搞。结果当供应商把东西送到谢莱夫特奥后,北伏上到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下到工程师和基层员工,没一个有生产经验,一切都要中国团队手把手教,机器是我们给的,厂房是我们建的,生产线是我们搭配的,连工程师也是我们培训的,离了中国乙方,北伏只会装傻充楞,因为这些问题,投产日期硬是被拉长了半年。然而,欧洲产业部和汽车巨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只是噩梦的开始。

随着工厂的投产,各种意料之中的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北伏的HR抱怨招不到人,当地人听完脸都笑麻了,这里连鬼都招不到几个,你还想招人,作为典型的极地城市,极昼极夜是谢莱夫特奥的常态,夏季白天长达21个小时,冬季白天只有5个小时,这里周围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缺乏娱乐,几乎没有大企业,所以也没有熟练工人,吸引不了人才,本地瑞典人都不愿意来上班,而高薪挖来的团队,早期因为不太适应环境,生产时经常出错,导致电池的良品率低得惊人。等好不容易把生物钟的问题克服了,物流危机又来了,谢莱夫特奥位于瑞典极北地区,不论是原材料进厂生产,还是把电池成品送到车企组装,其平均运输费用都要远高于其他电池厂商。另外,北伏没有自己的阴极材料工厂,需要从中国和韩国购买,而阴极材料本就是电池成本的大头,占比接近50%,你没有自己的工厂,进口溢价要算一份成本吧,关税又得增加一份成本吧,物流运输是不是还要叠加一份成本?你生产一块电池要比人家多三个成本增项,售价有多高昂可想而知。据北伏自己的财报显示,他们生产的电池成本是特斯拉的两倍,是宁德时代的三倍。

截止去年12月,北伏的电池产能仅为预期的两百分之一,原计划每年为100万台欧洲汽车提供电池,实际装车量却不足6000台,亏损11.67亿美元。看到这份财报,正深陷中国汽车大战,指望靠电车翻身的宝马直接提桶跑路,宣布取消20亿美元的合同,随后斯堪尼亚、沃尔沃也相继取消订单,就连北伏的控股方大众也决定见死不救,没有追加新的订单和投资项。由于在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运营电池厂是一项成本极高的业务,北伏很快就花光了账上仅有的21亿美元现金,到本月21日申请破产时,该公司账上只剩下仅够运营一周的3000万美元,另有58亿美元的债务。瑞典政府和欧洲投资银行没啥说的,毕竟是自己企业玩砸的,但高盛就有点欲哭无泪了,以前只有它割别人的份,没想到这次被别人割65亿,简直亏麻了。

8年时间,欧洲花费1000多亿养出来的亲儿子,就这么暴毙了,欧盟在电动车争端上的气势一下就嚣张不起来了,没了北伏,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就只能指望用自己的市场还中国的技术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中国已经事实上掌握了新能源车从技术、产品到供应链的一切的时候,欧洲需要用市场换取的技术,显然不仅仅是动力电池一个而已。北伏的破产,只是开始。
喜欢北望中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