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东风导弹的来历(一)

送交者: 峻声[♂★★★声望勋衔13★★★♂] 于 2024-10-16 8:47 已读 3218 次 6赞  

峻声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星海舰长


1945年3月底,纳粹德国已经行将就木,国内到处一片混乱。

德国巴伐利亚山区的一条路上,一场撤退正在进行。

这支撤退的队伍中,有佩内明德导弹试验基地全体技术专家、智囊团、大量的技术报告、设计图、专利品、蓝图和工程图纸以及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

他们,是德意志帝国最后的精华,因为他们曾经制造过一种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武器——V-2弹道导弹。



为什么要撤退呢?

因为苏军的攻势,已经越来越逼近佩内明德了。

基地技术部主任冯·布劳恩深知,因为德国和苏联的血海深仇,这里一旦被苏军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冯·布劳恩说服了基地的大部分人,开始向德国内陆撤离。

撤离的一路非常艰辛,天上有美国飞机轰炸,地上有遍地的弹坑,冯·布劳恩还遭遇了一次车祸,摔断了一条胳膊。

图片

等走到加米斯镇附近,终于不用走了,因为希特勒自杀了。

那仗,也没必要打下去了。

向谁投降?对冯·布劳恩来说,显然不能向苏联人投降,因为苏德的仇太深了,苏联人一定会残酷报复。也不能向英国人投降,因为自己造的V-2导弹袭击伦敦,炸死了不少平民,英国人也会报复。

看来看去,别无选择,只能向美国人投降了。

于是,冯·布劳恩让他的弟弟马格努斯(弟弟英语好)骑着自行车下山,去找美军接洽。

这一天,是1945年5月2日。

没人会想到,这个日子,会改变万里之外一个大国的历史。

马格努斯跌跌撞撞闯到了山下的美军第44步兵师营区,一开始,美军并没有对这个德国人给予足够重视,只是想把他关进战俘营。

就在这紧急时刻,马格努斯的大喊大叫引起了一名路过的美军上校的注意:“我的名字是马格努斯·冯·布劳恩,我的大哥发明了V2导弹,我们想向你们投降!”

这名美军上校看起来很奇怪,不是金发碧眼,却是黑头发,黄皮肤。

美军中,亚裔士兵不在少数,但混到上校这个级别的,还真不多。

马格努斯没有想到,这个美军上校大有来头,他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科学顾问团成员、中国吴越王钱镠33代孙——钱学森。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生人,比冯·布劳恩还大一岁,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并很快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崭露头角,还加入了“火箭俱乐部”,成为五个创始人之一。

“火箭俱乐部”是一个科学疯子的组合,他们在宿舍里捣鼓了一个实验,配比火箭燃料,同学们给了他们一个外号:Suicide Squad(敢死队员)。

实验挺成功,成功地把宿舍的墙炸出一个大洞。

学校十分感动,然后把他们赶出了校门。

当然,学校看出了几个疯子的潜力,在校外河滩上给他们找了一块空地作为实验基地,专心研究他们的火箭。

这个故事,被写进了电影《火星救援》中。



1938年5月,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研制的火箭发动机转了整整一分钟,这不仅引起加州理工大学师生的围观,而且被美联社记者报道,成为举国皆知的重大新闻。

之后,美国军方也注意到火箭研究小组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研究军用火箭的项目交给了他们。

小组经过讨论认为既然已经算是有了“编制”,那么就应该有个正式的名字,于是他们改名:喷气推进实验室。

当时的钱学森可能还想不到,他创立的这个小组,日后会成为美国航天局NASA核心中的核心:“喷气推进实验室”,简称JPL。

JPL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发美国的火箭,研发组长,就是钱学森。

因为在当时,德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V-2导弹,把英国炸了个千疮百孔,也将人类带入了地对地弹道导弹的时代,美国也迫切需要研制自己的导弹武器。

1943年,钱学森设计了美国第一枚分级火箭Private A。

Private A很成功,但射程太近了,而美国当时关于火箭的技术积累实在是太少了,要想迅速跨越技术门槛,必须有他山之石来借鉴一下。

这就是钱学森不远万里,出现在德国的原因。

1945年春,看着德国即将战败,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企图赶在别国(特别是苏联)之前控制德国的导弹专家。

美国陆军航空队科学顾问冯·卡门奉命组建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前往德国。

为了方便行事,调查团成员全部被授予正式军衔,团长冯·卡门当上陆军航空队少将,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被授予陆军航空队上校军衔。

钱学森(右一)

本来钱学森的目标是佩内明德导弹试验基地,但历史在这里似乎给了一个有意思的巧合,钱学森刚跟着44师走到巴伐利亚山区的加米斯小镇,就一头碰上了冯·布劳恩的弟弟马格努斯。

钱学森从战俘营中救下马格努斯后,在马格努斯引导之下,终于在山洞里面,见到了冯·布劳恩。

这是那个时代两个最伟大的火箭大师的会面,以至于这简直不像是一场审问,而是一场技术交流,钱学森的博学多才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很快折服了冯·布劳恩,在钱学森的劝说下,他答应为美国效力。

冯·布劳恩对投降美国人没什么心理负担,他说:“我知道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

冯·布劳恩没想到,钱学森,会成为他这段话的践行者。

没有谁能比一个火箭大师更懂得另一位火箭大师的价值,因为苏军已经步步逼近,钱学森赶紧从冯·布劳恩的团队中挑选了100多人(没办法,他的权限只有这么多),然后在6月19日美军向苏军移交加米斯防区前两天,用车把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转移到慕尼黑,再送往美国。

然后,钱学森继续在德国考察,而在德国不伦瑞克郊外的松林中,钱学森和冯·卡门还意外发现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直接领导的“气体动力学研究所”,并用探雷器探测到埋藏在密林深处的数千份机密文件箱,现在美国王牌轰炸机B2和B21的飞翼式启动布局,就是出自这里的Ho 229轰炸机(就是《美国队长》1结尾时坠毁那一架的原型)。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走访了德国境内其他地方的风洞,撰写多份报告,由此对德国导弹研制有了深刻的了解。

钱学森还审问了另一位德国导弹大师——鲁道夫·赫曼,以及德国力学奠基人普朗特。

有意思的是,普朗特是冯·卡门的老师,而冯·卡门是钱学森的老师,这就相当于,钱学森把自己的师祖给审了。


钱学森(右一)和冯·卡门(右二)

总之,钱学森的德国之行收获颇丰。

回国后,调查团向总统提交《迈向新高度》的研究报告,报告共9卷,其中5卷都是钱学森写的。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前景,包括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固态与液态燃料火箭、超音速导弹乃至把核能作为飞行动力的可能性都写了。

可以说,这就是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际可行的技术路线,其价值是怎么估计也不为过的。

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曾这样评论说:“钱上校是使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之一。”

当然,钱学森在德国还干了点私活,动用个人关系,把冯·布劳恩的表妹玛丽亚也从德国接了出来。

后来,玛丽亚成了冯·布劳恩的妻子。




用冯·布劳恩的话来说,“钱上校是我的大恩人”。

然而,还没等冯·布劳恩报恩,二人就天各一方了。

钱学森都没想到的是,自己为美国做出这么大贡献,换来的不是奖赏,而是猜忌。

而冯·布劳恩没想到的是,自己为纳粹德国研发的杰作V-2导弹,日后会在遥远的东方大国,诞生出一个酷似的表弟。

东风1号。
贴主:峻声于2024_10_16 8:54:12编辑
喜欢峻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