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王玄策——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送交者: 峻声[♂☆★★声望品衔11★★☆♂] 于 2024-05-17 9:23 已读 4056 次 5赞  

峻声的个人频道

+关注
汉朝时,甘延寿、陈汤上书汉元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千百年来,这句话犹如一团熊熊烈火,燃烧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穿透古今,读起来依旧荡气回肠!

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这样一名小小的使官,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王玄策,凭一己之力、没用大唐一兵一卒,创造了「一人灭了一国」的传奇战功。

可惜的是,立下这样丰功伟绩的王玄策,仅被表彰为「朝散大夫」,

后因李世民之死被牵连,仕途受阻,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01 
出使天竺,惨遭打劫

贞观十五年,印度摩揭陀国(中天竺)国王尸罗迭多派出的使臣跟随玄奘法师东来上表,表达了其朝见大唐的意愿。

唐太宗李世民收到来信很高兴,要知道,即使隋炀帝曾派裴矩联络过西域各国,也未曾到过天竺,没想到唐玄奘取经之事弥补了这个遗憾。于是他下令云骑尉梁怀璥跟随摩揭陀国使臣回访慰问。

尸罗迭多受宠若惊地问国人:自古以来,可曾有摩诃震旦(印称中国)派人到过我们国家?”

国人都说没有。

因此,尸罗迭多十分恭敬地到郊外迎接大唐使臣梁怀璥,顶礼膜拜,将诏书顶在了头顶。

此后几年,尸罗迭多多次派使臣朝拜大唐,太宗也多次派使臣回访。

原本这样一来一往挺美好的,但是贞观二十二年却发生了一次意外:

王玄策作为正使,受命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天竺国,这是他第二次出使天竺国。

运气不好的是,这一行三十多人的使团还没到地方,尸罗迭多死了,天竺国内发生了骚乱,其臣阿罗那顺乘乱篡位自立为王。

孤陋寡闻的阿罗那顺带着“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这种心态,不仅派出千余名兵士攻击了大唐使团,还劫掠了沿途诸国送来的贡物,尤其其中还有一只高七尺的黄金鹅.......

尽管王玄策等人拼力应战,但三十多人如何能打得过他们,全员被抓。

幸好,后来王玄策带着蒋师仁趁着夜色冒险脱困,在尸罗迭多亲信的帮助下逃离了中天竺,但他们并没有直接跑回大唐搬救兵,而是一路跑到了吐蕃西境。

还沉浸在上位喜悦里的阿罗那顺,认为大唐不过是远处偏安一隅的小国家而已,就算比较强盛,离这么老远能把他如何?

很快,他就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痛的代价。


02 
没用大唐一兵一卒,灭了一国

阿罗那顺不仅低估了唐朝的实力,他还小瞧了王玄策这个使臣。

古往今来,能担任外交官的人,岂止是他们口才好。

王玄策到达吐蕃边境后,立即发出文书向松赞干布借兵。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王玄策行事非常干脆、利落,并且相当有主见,哪怕遇到这种突发情况,都能十分冷静地做出精准的判断:

一,天竺内乱,此时出兵正是时机,但是回大唐搬救兵已然来不及;

二,吐蕃和大唐是“姻亲”,削弱天竺实力对吐蕃也是好事一桩,松赞干布无论如何也不会不借兵。

此外,作为长年出使西域的使臣,王玄策对诸国情况了然于心。

吐蕃和天竺之间还隔着一个小国家——泥婆罗。

泥婆罗(今尼泊尔)是吐蕃的附属国,如果直接从泥婆罗发兵,将会大大节约时间,而对松赞干布来说,也会节约

最终,吐蕃支援王玄策1200名精兵,泥婆罗援助7000名骑兵。

王玄策和蒋师仁带着这8000人马再入天竺,与阿罗那顺的数万大军在茶和罗城激战了三天,斩敌3000多人,还有万余人不幸跳河溺毙了。阿罗那顺一看打不过,慌忙弃城跑路,途中又收集散兵打了回来。

这下可好,不仅没能翻盘,自己还被蒋师仁俘获了。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见状,又组织了一队人马跑到乾陀卫江边,试图阻击王玄策和蒋师仁。

戏剧的是,这一队人马很快又成了俘虏,阿罗那顺一家以这样的方式“团圆”了。

王玄策就这样带着阿罗那顺一家以及万余名俘虏凯旋而归。

当时的天竺国,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其中最强大的便是中心地带的中天竺,其它四个天竺都对中天竺北面称臣。

当他们国君听到这个消息,个个震惊不已,毫无疑问,其他四个天竺纷纷送来贡品以示臣服。

按理说,创造了这样的功绩,王玄策的前途无量才是,

可意外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仅仅将他表彰为「朝散大夫」,从五品散官一枚,并且王玄策终其一生未再升迁。

关于李世民这样的安排,很多人猜测王玄策的功绩在当时的唐朝只能算作一般,尤其是在唐玄奘的光芒笼罩之下,王玄策更显得微不足道。

但我觉得,对于李世民来说,

即使王玄策是在情势紧迫的情况之下才未经请示自作主张向邻国借兵,但是一个能轻易调动异国军队的外交官,还是会让他介怀;

即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吐蕃借兵的前提是王玄策的背后站着强大的大唐王朝,李世民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王玄策掌握实权。


03 
被李世民之死牵连,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在王玄策带回的俘虏中,有一名叫那逻迩娑婆寐的方士,自称已有200岁,且有长生之术,还说自己有奇药,能消草木金铁。

或许王玄策也对自己获得的“奖励”有些失望,或许他本人很“迷信”,他将这名方士献给了李世民。

自古帝王比旁人更加奢望长生不老,

李世民果然龙颜大悦,早就听闻天竺有一种“稍割牛”,据说人喝其血能活五百岁,牛也能活五百岁......这方士懂得长生之术没毛病啊,

沉浸在长生幻想里的皇帝,先下令修建了一处馆所,供那逻迩娑婆寐炼丹,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监造,接着又派人满天下去寻找那逻迩娑婆寐所说的奇药:石人守护的畔茶法水、大蛇守护的咀赖罗树......

秦皇汉武的前车之鉴,并没让李世民清醒,

不过仅仅一年,李世民便突然暴毙,一说是病死,但也有一种说法,皇帝是服用天竺长生药中毒而死的。

把方士举荐给李世民的王玄策,就这样被牵连,明眼人都知道服丹而亡的可能性更大,王玄策自此仕途受阻。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虽然没有追究方士的责任,但也意识到丹药不灵验,原本要将方士打发回天竺,却被王玄策上谏阻拦,他上奏说:“此婆罗门实能合长年药,自诡必成,今遣归,可惜失之。”王玄策坚持认为此人真懂得长生之术,放走了实在太可惜。

王玄策退下后,高宗说:“哪有什么神仙!秦皇、汉武劳命伤财,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如果世上真有不死的人,那么他们又在哪里呢!”

三朝老臣李勣回答道:“确实如您所说。此人如今容颜苍老鬓发皆白,和以往已完全不同,他又怎么会长生呢!”

最后,这个人没能回到天竺便老死在长安。

后来,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礼佛而归。

确切来说,王玄策并不是真的「一人」灭掉了一国。

但他的确没有动用大唐一兵一卒,且在阿罗那顺的兵力胜于自己几倍的情况下,能够以少胜多,实属不易。

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临危不乱,能够冷静地应对突发状况,展现了古代外交官铁血的一面!

可惜的是,由于他官职轻微,未能被史官列传,

辉煌一时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喜欢峻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