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渔樵笑谈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天下首富伍秉鉴被犹太财团抢个精光,夹心饼干凄惨离世

送交者: 北望中原[★★★声望勋衔13★★★] 于 2024-04-16 8:20 已读 5672 次 7赞  

北望中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4-16 14:00


清末有个首富叫伍秉鉴,美国的福布斯还是他的义子呢,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还投资了美国的铁路,证券和保险,当时的外媒称呼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1000年来世界最富有的50个人,伍秉鉴和比尔盖茨并列在榜。


伍秉鉴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人,他的家族是官商,朝廷认定的,后来被清廷反复打脸,鸦片战争中总是要给洋人赔款,朝廷就要他家里出钱赔!他同时又和犹太财团关系极好,协助他们卖鸦片 。

林则徐极为痛恨伍秉鉴,不仅仅要他交出鸦片,还让他出面去协调,让犹太财阀们把鸦片交出来,但是洋人哪听伍秉鉴的呢,伍秉鉴只好跪在洋人门口,恳求他们交出鸦片。林则徐为何没有杀了伍秉鉴家族呢,因为伍家是官商,是朝廷指定的对外贸易公司,利用他对外赚取外汇的。


伍秉鉴到清末就成了夹心饼干,他想到了退路,就想移民英国,于是就给犹太财阀写信表达他的想法,这些信件至今在国外还保存着呢。


但是犹太财阀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原因很简单,你留在大清朝有价值,可以当做财富搬运工,你一旦到了英国,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来养老的人了,谁需要你呢?


因为卖鸦片的事情,清朝政府对他家的态度反复而矛盾,没有钱对外赔款,扣上汉奸的帽子后就找他捐助。1858年,英国人一看,你清廷再这样朝他抢下去,还能剩点啥给我呢,于是就宣布国有化东印度公司,等于把伍秉鉴在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全部抢了。


抢完了之后,清廷不就没得抢了嘛,英国人看清政府没有任何反应,果断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晚年伍秉鉴将剩下的生意行当交给了义子福布斯,福布斯后来成了美国的铁路大王,次年伍秉鉴在悲愤交加中去世。

伍秉鉴这个人,中国人知道的不多,但是在英美两国评价都很高,说他是商业奇才啥的,被犹太财阀们表演不是一件好事,就像西方喜欢表扬曼德拉和特蕾莎修女一样,肯定得了什么好处。


如果好处得一半,那表扬一半,辱骂一半,缅甸的昂山素季就是这样,前半生被西方表扬,说她是民主的,后来她要和中国搞好经济关系,西方破口大骂,说她是独裁的,被送进了监狱。


有一部电视剧叫《广州十三行》,里面给伍秉鉴描述的是正面形象,有点民族英雄似的。这个定性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到底他是汉奸买办还是民族英雄,大家都吵的很凶。这个人不像胡雪岩,胡雪岩就比较简单了,至少是爱国家的,但是不幸卷入了政治斗争,又被洋人坑害,最终破产,但胡雪岩自始至终都是正面的。


伍秉鉴是一个摇摆不定的人,他的家族承担了官方指定的外贸任务,但是又被朝廷盘剥太狠,于是为了保护自己,又花钱去买了个三品官,同时又和洋人交往十分频繁,给自己留了四、五手的退路,自以为是退路越多越安全。


洋人对伍秉鉴是十分器重的,将其捧的很高,很多美好的词语都拿来形容他,主要原因是这个中间人能帮犹太财团挣钱。而清廷是什么心态呢,那就是“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一方面指望他和洋人做生意搞钱,另一方面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防他。


伍家的“官商”地位是从他父亲开始的,1757年,清政府宣布仅保留广州作为对外通商港口,1783年,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经营的“怡和行”,被官府指定为十三行之一。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怡和行”。


早期和英国做的都是茶叶生意,来到中国的白银都是净收入,英国那边并没有中国需要的什么货物,为了平衡贸易,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强行搭配进口货物过来,这些货物在中国销路不畅,没什么人稀罕,结果这导致广州不少商行倒闭。


但是伍秉鉴却活了下来,那就是源于他敢于给人做“担保”,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官府一旦查实外商走私鸦片,为其担保的行商要承担连带责任。伍秉鉴富贵险中求,英国人为了弥补贸易赤字,决定来华卖鸦片,选择的担保人就是伍秉鉴,洋人给了很大的好处给他。


1817年,官府查获一艘由怡和行担保的商船走私鸦片,伍秉鉴被迫缴纳16万两罚银。由于鸦片泛滥,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要求伍秉鉴把英商的鸦片交出来,伍秉鉴说,我自己并没有卖,如何说得动英商交出鸦片呢?


伍秉鉴此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是朝廷高官,另一方是生意伙伴,一时难以抉择。最后他出面说服英国人交出了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十分不满,将伍秉鉴和儿子伍绍荣缉拿问罪。但英国人根本不当回事,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后来的清廷对国外的赔款中,伍家都是出了大力的,每次都是积极捐款,但是伍氏家族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青睐,原因在于与外资公司不清不爽的关系。但是不与洋人打交道,又没有生意可做,他的主营业务是茶叶、生丝和瓷器等正经业务,不担保洋人的鸦片生意,那么正经生意也不好做,作为朝廷的官商,如何给清廷挣外汇呢?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伍家为代表的广东十三行失去了垄断优势,家族开始败落,投资英国的股份被强行国有化了,清廷赔款也把他家的钱掏空了,我估计伍秉鉴自己都会蒙了,我到底属于哪一边的人?为什么你们两个都逮住我一个人薅呢!


1843年,伍秉鉴最终心力交瘁,在广州去世,年74岁。


从这件事情看,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朝廷的悲剧,一个是个人的悲剧,他们还没有适应西方来的丛林规则的社会游戏,估计还在那摇头晃脑的背儒家经典呢,《礼记·王制》云:侏儒,短人也,为啥有侏儒这个词,就是对“儒”比较恰当的定义。


当时的英国是怎么干的,国王发“劫掠许可证”给私人,允许他们出去抢劫去,不但无罪还鼓励奖赏,你若是让英国商人遭受了损失,政府出兵帮你找回场子。商人抢到的钱,给英国纳税,让他们有钱养兵,帮助你出去抢更多的。


而伍秉鉴呢,为何立场摇摆,即使做正经生意,朝廷也未必能保护得了他,毕竟清廷没有国家概念,只保自己的皇权。于是伍秉鉴就整天琢磨“狡兔三窟”,最终落得谁都没有靠得住,投靠哪里,都是免不了家族败落。

这给我一个启示,就是政府一定要有个明确的态度,假如你是民族资本家,不管你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得要去全力保护,这就是给商人一个坚定的信号:和人民、国家站在一起,绝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军奋战。


孟晚舟我们要管,因为她家站在国家这边,TIKTOK我们要管,犹豫不决的张一鸣,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了不跪,后来国家出来保护;而币安的赵长鹏被美国抢个精光,我们不管,因为没得到他好处,他还干了不少坑人事。


喜欢北望中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