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特约评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17个老物件,见过一半算你厉害,你认识几个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5-04-21 9:35 已读 2137 次 5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快节奏社会中,你可曾想起过那些被时间封存的老物件,它们装载了老一辈的前半生。


几十年前 ,没有现在的繁华与便捷,于是中国人民就研制出了很多便宜又很好用的工具。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这些东西,如果认识一半往上,孙子估计都快结婚了吧。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到底是些什么“老古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的生活还很简朴。每家每户都有几个搪瓷杯,大人小孩都用。


杯子上面常常画着红花绿叶或者是些标语口号,用起来特别结实耐用。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印着熊猫图案的搪瓷杯,喝水的时候总觉得特别有意思。



铁皮饭盒是上学或者下地干活必备的东西。家里有个老式的铁皮饭盒,上下两层,可以分开装不同的菜,可别提多幸福了。


每次背着它出门,都能听到里面咣当咣当的声音,让人充满期待。


夏天一到,家家户户都要挂上蚊帐。记得奶奶缝制的那顶大蚊帐,能罩住一家老小。躺在里面,听着蚊子在外面嗡嗡叫,却进不来,心里就特别安稳。


冬天离不开暖水瓶。那时候的暖水瓶都是玻璃内胆的,外面裹着一层藤编。倒水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生怕摔了。


有时候半夜醒来口渴,摸黑倒水喝,都能听见水流的声音,格外清脆。



缝纫机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物件。家里有台脚踏式的缝纫机,村里大部分人都会羡慕你们家。黑色的机身上点缀着金色的花纹,特别漂亮。


每到换季,妈妈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忙活,为全家缝制新衣服。踩动踏板的声音总是让人感到温馨。



在农村,石磨是磨面粉、豆浆的重要工具。两个人配合转动沉重的石磨,谷物就会变成细腻的粉末。


扇车用来清理谷物中的杂质,农民摇动把手,风力将谷粒和糠皮分开。铡刀是切割秸秆和青草的利器,为牲畜准备饲料少不了它。


木犁由牛或驴拉着,在田地里开垦出一道道沟壑。竹篮则是盛放农作物的常用工具,轻便耐用,方便携带。



收音机曾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人们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新闻广播和评书节目。


黑白电视机的出现让人们大开眼界,虽然只有一个频道,但全家人依然津津有味地观看。


老式电话是联系亲朋好友的重要工具,拨动转盘拨号,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棋牌游戏如象棋、麻将是人们闲暇时的消遣。孩子们则喜欢在院子里放飞色彩斑斓的纸风筝。


学校里,老师们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知识。学生们用算盘学习珠算,练习加减乘除。


墨水瓶和蘸水钢笔是书写必备,虽然容易弄脏衣服和书本,但写出的字迹工整优美。黑板擦是清洁黑板的工具,擦拭时会扬起阵阵粉尘。



自行车曾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一辆自行车,一头大肥猪,一台缝纫机"是当时结婚的"三大件"。


除了这些常见物品,还有一些特色物件承载着特殊的记忆。煤油灯在电力还未普及的年代,为人们照亮黑夜。


磁带承载着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人们用随身听收听喜爱的歌曲。布娃娃是女孩子们心爱的玩具,有的是自己缝制的,有的是商店里买的。



手摇防空报警器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尖锐的声音让人记忆犹新。老式相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瞬间,黑白照片定格了岁月。


铁水桶是挑水必备的工具,村民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牛轭套在牛的脖子上,连接犁具,是耕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织布机由木头制成,妇女们用它纺织布匹,制作衣物和床单。连环画是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读物,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



顶针是缝纫时保护手指的小工具,圆圆的顶针套在手指上,方便推动缝纫针。


军挎包是那个年代流行的背包,不少人用它背书或装东西。簸箕用来扬场,将谷物中的糠皮分离出来。



蓑衣是农民防雨的"法宝",由稻草或茅草编织而成。鞋样是制鞋匠人的重要工具,根据鞋样裁剪皮革,缝制成鞋子。


手工推剪是理发师傅的必备工具,轻轻推动,就能修剪出整齐的发型。



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深厚的时代记忆,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物质匮乏到逐渐富裕的发展历程。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老物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更先进、更便捷的现代产品所取代。



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深厚的时代记忆,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物质匮乏到逐渐富裕的发展历程。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老物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更先进、更便捷的现代产品所取代。



然而,这些老物件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和文化价值并未消失。相反,它们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比如,一些传统手工艺正在以新的形式得到保护和发展。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这些老物件的故事,最终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史,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它们承载着无数人的欢乐与泪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奋斗与进步。


通过这些老物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更能够思考现在,展望未来。它们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铭记。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_\) flinstone 给 刀锋 扔来一个烂番茄! - flinstone (90 bytes) 04/21/25
俺一个也没见过! (无内容) - 草庐芷甫 (0 bytes) 04/21/25
哈🤣😂😁哈👍👍 - flinstone (53 bytes) 04/21/25
你们是没有1的00后😄😄😄 (无内容) - gudouchun (0 bytes) 04/21/25
这里的人好像都见过。。。 (无内容) - gudouchun (0 bytes) 04/21/25
轭头。 - roadshark (171 bytes) 04/21/25
不知道! (无内容) - 刀锋 (0 bytes) 04/21/25
看快了,这个确实没见过。 (无内容) - gudouchun (0 bytes) 04/21/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