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临终前为何不愿见周恩来?
任弼时是中共五大书记中年龄最小、最低调的一个,在他46年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中,后面30年都在为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而奋斗,任弼时和周恩来的革命情谊也维持了30年。
然而任弼时却是五大书记里最早离世的一个
,1950年临终之前,周总理特意到医院看望任弼时,任弼时却表示自己不愿意见到周恩来,而他对妻子说的一句话又让人潸然泪下。
1904年,任弼时出生于湖南汨罗市唐家桥。父亲任裕道是一名教师,任弼时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12岁在追悼蔡锷的祭文中说:
“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
少年任弼时
考入名校长郡中学后,任弼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一个半大的孩子开始逐渐明朗自己的人生理想。
1920年,任弼时家中已经山穷水尽,父亲无法支撑他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他加入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上海学习俄语期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在上海发行后,任弼时成为第一批读者。红色革命的思想深深吸引了任弼时,他在次年5月和刘少奇等进步青年一起踏上了前往苏联求学的航船。
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后,家境贫苦的任弼时没有经济来源,他每天只吃200克的黑面包,就着凉水囫囵下咽。
三年的共产主义学习时间,任弼时变成了最早一批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
任弼时留学前给父亲的信
1924年回国,为了方便革命,任弼时不再使用原本的名字“任培国”,还给自己取了个“布林斯基”的俄文名。在共青团中央工作期间,
年仅二十岁的任弼时取代长期离职的张太雷成为中央的书记,经常对陈独秀直接上书纠正党内右倾路线,他的耿直甚至让文质彬彬的陈独秀气得当面撕毁他的建议报告。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中的右派直接推翻
“联俄联共”
的三大政策,发动反革命政变。任弼时和毛泽东等人纷纷向陈独秀提出建议,可惜陈独秀仍然倾向于投降主义。
之后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任弼时成为党内最年轻的政治委员。
此后的四年中,任弼时一直辅助周恩来的中央特科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3月,安徽临时书记尹宽的“左”倾盲动主义导致党内大量同志被捕和牺牲,任弼时于当年秋天前往安徽巡视。
由于党内叛徒告密,任弼时在参加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任弼时坚持自己只是一个名叫“胡少甫”的普通商人,在窑块铁链和老虎凳的连番折磨下始终没有松口。
二十多岁的任弼时
敌人不分昼夜地审问和精神折磨没能磨灭任弼时的意志,国民党反动派只能以“共党嫌疑分子”把他押送到安庆监狱进行关押。前往安庆的轮船上,带着镣铐的任弼时被许多游客围观,任弼时同时看见了人群中的同乡商贩彭佑亭。
他大声介绍自己的假身份,并在话语里暗示彭佑亭自己妻子陈琮英的住处。彭佑亭听懂了他的暗示,得到消息的陈琮英及时向组织报信,对任弼时展开营救。
而任弼时在安庆饮马塘监狱再次遭到敌人的酷刑逼问,任弼时仍然咬紧牙关,坚称自己只是个普通商人,并在狱中组织其他党员,以合法抗议虐待的名义进行斗争。
在组织的努力营救下,任弼时因证据不足被陈琮英保释出来。这半年在狱中的折磨给任弼时留下了很多后遗症,风华正茂的任弼时内在身体状况比一些老人还糟糕。
中央安排出狱后的任弼时在江边小楼休养,素来宣称
“能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的任弼时却不肯休息,接受组织的委派担任长江局书记兼湖北省委书记,继续在敌人的高压下展开工作。
右一为任弼时
前往上海租界参加会议时,任弼时再次被租界巡捕房抓了起来。任弼时一口咬定自己走错了地点,在严刑拷打之下毫不松口。他的坚韧意志却让敌人更加确认他是共产党员,用电刑在他背后烧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这次营救活动是周恩来亲自部署,邀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律师为任弼时辩护。任弼时最终没有直接落到国民党手中,被救了出来。
一年之内连续两次遭受牢狱之灾和酷刑折磨,任弼时的心脏被电刑损毁,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1931年,任弼时被抽离地下组织,来到中央苏区工作。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李德、博古大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任弼时率领红六军团西征,之后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在印江县会师合并。
成为红二、红六军团的最高领导之后,本就属于中央核心领导机构的任弼时殚精竭虑,没有一刻的休息时间。红军长征路上时刻要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红军三过草地的主要带领人就是任弼时,急行军的状态让他数度濒临绝境。
第一次过草地时,任弼时和一支小队在前面探路,夜间从敌人的铁丝网悄悄突围时,走在最前面的任弼时突然感觉脚下一疼,低头去看的时候才发现脚面被敌人布下的竹签扎穿了。任弼时没有停下脚步,直接拔出竹签继续前进。
朱德、任弼时、毛泽东草图
因为身体底子太过孱弱,脚上的伤口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任弼时的脚肿胀化脓,他也一度发烧昏迷。
而当时对于这种贯通伤的治疗方法就是用沾满药水的纱布穿过伤口,钻心的疼痛不亚于酷刑。
长征时红军根本没有粮食,任弼时病重昏迷中能够食用的只有热水。当时大家都以为任弼时会牺牲在长征路上,他却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挺过了最艰难的环境。
这一年任弼时只有三十一岁,外表却沧桑得像五十多的人。任弼时自己也说自己活不长,所以更要抓紧时间进行革命建设。
1937年全民族统一抗战路线达成后,王明与康生等人抵达延安,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共产国际派来直到抗日的“钦差大臣”,反对党内的独立游击战争,要求完全服从国民党调遣。
在这种情况下,任弼时被派到莫斯科汇报工作,同时也对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进行治疗。任弼时在苏联待了两年,使共产主义明确毛主席等人的抗战路线,还在《真理报》上刊登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合影。
1940年,任弼时回到延安担任中央秘书长。他拖着并没有彻底康复的身体再次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经手中央大大小小的事务,从会议、战略到做饭、采购都要操心,大家都称他为
“党内的老妈妈”。
任弼时在延安
繁忙导致任弼时的身体一直处于高负荷、带病运行之中,尽管医生多次强调要他休息,任弼时连轴转的状态从未停止。
纵使中央领导们都在宵衣旰食地工作,周恩来却说:
“任弼时是中央领导中身体最差的一个,可却是最忙的一个。”
当时周恩来和任弼时住在一个窑洞的东西两侧,每天清晨都需要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任弼时怕吵到周恩来,便从自己厢房的窗户跳出去。而患有气管炎的周恩来也怕咳嗽会吵到任弼时,喉咙一痒就往外走。
有一天早上,周恩来出来咳嗽,一抬眼就看到跨在窗台上准备出来的任弼时。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弼时担任秘书长。在会上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一起被选举为中央的五大书记。
中共七大
1948年,中央搬到西柏坡后,任弼时已经因为严重的高血压和心律不齐被医生严厉警告,周恩来也屡次劝他休息一段时间。任弼时透支自己的身体协助全国各战区调配物资、保障后勤。
1949年3月解放战争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任弼时再也支撑不住了。中央进驻北京后,他强撑着筹备青年团一大,亲自起草会议报告,却在报告途中感到头晕、心悸,话筒里都是他大口喘气的声音。
后来别的同志代替任弼时做完了报告,任弼时也被中央命令到西郊玉泉山进行休养。
医生检测出他的脑血管产生了器质性变化,烟蒂开始出现小红点。
不过任弼时一生最怕工作少,休养期间他也不肯听从医生弹琴、画画的建议,头晕眼花的时候就听秘书读报,关注解放军的战线推进。
7月1日是建党28周年纪念,全国胜利在即的情况下,住在玉泉山的任弼时内心和外面的群众一样心情激荡,导致血压极度不稳定。只要医生不在屋子里任弼时就偷偷拿出书和报纸阅读,听见医生的动静就赶紧藏起来。
开国大典举行当天,任弼时的身体已经经受不起任何刺激,医生不同意他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便下令让他抱着收音机听实况转播。未能亲临现场的任弼时依然很激动,听了广播就坐在钢琴前弹起
《咱们工人有力量》
,又铺开宣纸写了一首
《木兰辞》
,抒发壮怀激烈。
任弼时书法
1949年底任弼时的身体并没有取得好转迹象,中央通过在苏联访问的刘少奇联系了专家候诊,任弼时被送出国进行治疗,他手头上的所有工作都被停止。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苏和1950年1月周总理访苏都专门抽时间看望了任弼时。这时他的病情稍有缓解,怕工作少的毛病又犯了,开始研究苏联的战后经济发展政策。
呆了不到半年,任弼时就彻底静养不下去,强烈要求回国工作。
苏联专家会诊后认为他可以适当进行工作,但每天不能超过4个小时,到9月份就要休息一个月。
任弼时拿着医生的报告向中央申请工作,负责共青团和组织部,一忙起来就忘了医嘱,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4个小时。6月初出席了七届三中全会,朝鲜战争爆发后便每天关注朝鲜局势,电报和地图从不离手。
到8月底需要休息的时候,任弼时却把自己的医生送到大学深造,提出自己到年底再休息,结果9月就因为一场感冒而倒下了,躺在床上10天才缓解过来。
1950年10月1日,任弼时终于在建国一周年的国庆大典上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偿了长久以来的夙愿。
任弼时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
毛主席于10月8日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后,任弼时坚持出席每一场政治局会议,血压一度飙升,经常被送进医院抢救。周总理带着中共的意见前往苏联商讨时,也带上了任弼时的病情报告,并专门赶到医院看望任弼时。
不巧的是,任弼时刚被推进手术室,周总理只能和他的妻子陈琮英说了几句话就匆匆赴苏。任弼时手术结束后,陈琮英告诉他恩来来过,还把他的病历带到了苏联,任弼时虚弱地说:
“我不想让他们看见我现在这幅样子,没见到也好。”
没想到周总理的访苏之旅尚未结束,任弼时的血压飙到了230,出现脑溢血症状,中苏专家全力进行抢救,任弼时还是在10月27号这天撒手人寰。
收到病危通知时,周总理便迅速从苏联抽身回国,没想到还是错过了任弼时的最后一面。
叶剑英在悼文中称任弼时为
“党和人民的骆驼”
只会负重前行,从不休息计较。周恩来则当着众人的面失声痛哭,任弼时的女儿回忆说:
“我真的不敢相信,一贯善于抑制自己的周伯伯会嚎啕大哭。”
八宝山第一大墓——任弼时之墓,毛主席亲手题字
任弼时逝世时年仅46岁,可谓英年早逝,而他不到半个世纪的人生中,有30年都奉献给了革命和国家。任弼时用他短暂的46年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坚持不懈的担当。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