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文革(14)对孔孟之道的批判(之二)
重新认识文革——续文革的经济基础(23)
“文革”是对儒学(孔孟之道)的批判(之二)
我写的“重新认识文革”这一系列的帖子,有个别章节,都谈论过“本然”这个概念,如教员是在“本然”的理念中发动了进行“文革”的想法与实践。
本然和“自然”现成了一对概念范畴。 “本然”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是,
一,是一个人的“思维”生命思维于她/他的思维之外的形而上的“时空价爱”,即所谓的“思维之思维”,它是永恒的,即思维是永恒的;
二,一个人的“思维”生命“浮游”于自然的“时空价爱”和“思维之思维”之间,即是介于两种“时空价爱”之间的“间隙”,这是“人”与动物或植物、有机物或无机物相互区别开来的“〇”;这个“〇”,天然地、形而上地将“人”与有机体的动物严格地区分开来;
三,本然就是“一”,即“一”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无”,或者是如惠施说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再简单地对比说,“大一”就是圣经文化里的上帝,而中华文化里是没有形而上的上帝的,只有形而上的“大一”(物-无)和“圣人”(人-有)。
四,“本然”是道,是“女性思维”。 然后,我要和大伙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按照以上第二点的分析,思维的人类——被圣经文化的话语权——定义为:“人是动物”。我不这么认为。“人”,不管是从社会关系的宏观角度分析,还是从哲学定义上研究,还是从生理种类上划分,“人”不是动物。“人”是思维,是“道”,是精神与物质、天人合一的“创世主”。即,中国阴理学认为,“人”是有和无的统一,是女性思维和上帝思维的统一,是自然的创造者。
因此,全世界的她/他的个体的思维运动聚集在一起,通过语言(是有思维了才有“语言”)认识这个思维而产生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人”创造的。动物怎么能够创造世界?
所以“人”绝对不是动物,如果强硬和动物搭上关系,动物是“人”“发现创造”出来的。
人的实质(有创造性思维)决定了人的属性。人蕴藏未外露的属性与物质和精神属性高度精密地合一,这用最新的“量子纠缠”原理,和中医的理论可以隐晦地说明,人的属性与动物属性完全不同。 如果“人”不是动物,我们就可以讨论以下的情景和话题了。 在梦中,教员进入了青绿的“本然”的世界。
有两只“蝴蝶”在教员的眼前漂游着,并和教员"说话"。
其中一只女声的“蝴蝶”说道:
"你是圣人。我们则是你的先辈。"
教员回复:“前辈您们好!您们应该是我在凡间的举头三尺有神灵的‘保护神’吧?”
“对。
你现在是我们发现——当然也可以说“上帝”们发现——的这个世界中唯一的领导者。”,仍然是女声回应并接着说道:
“因为你现在是在世的唯一的圣人,因此你必须独立地集我们(百家之理)做出改变世界的决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你是‘舵手’,要‘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偿,惟惠之怀。’”
教员听到此话后,说道: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当下治理自然,不靠‘上帝’和孔孟之道,而是靠人民。” 两只“蝴蝶”在教员的前面漂游一个🧡型的圈,就进入“时空价爱”之中了。 上一节说到,在与国外“资产阶级”和谐的斗争中,教员的哲学思维体系,其核心是马克思理论结合中国的“老庄无为之道”和“墨子兼爱非攻之道”,而刘邓林的经济思维体系的核心则是“孔孟绥靖壮阳之道”。
问题是,什么是“绥靖壮阳”?
在刘邓林看来,中国在和平建设新中国时,与毁坏战争中的旧中国,由于时空的不同,价值和爱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救国与治国良策,变为必须与“资本”(资金)为中心了。
教员知道“资本”有扭转新中国地基变质的威力,小心翼翼地与“资本”周旋。
不收回香港就,是应付将来中国经济战略的绝佳“间隙”。
和平时期,未出国镀金的教员必然与刘邓周产生关于对人性和文明的内涵(即搞战后经济建设)的分歧, 特别是作为“二把手”的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与教员唱对台戏。刘的主张是,对国民党是战争,对“资本”应该是讲究“绥靖壮阳”,即团结“资本”,借“资本”的力量建设使新中国充满阳刚之气。
而教员认为,在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应该是“圆”的、阴的,由老庄(道德阴阳-敬德保民)和墨子(兼爱非攻-资金)统领;而圣经文化则是“方”的、阳的,由上帝(独神金融-战争贬女)和撒旦(财富博爱-资本)统领。
“文革”前,教员察觉到刘邓(邓小平阶级)依照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与圣经文化的“撒旦”思维暗通款曲,欲意以资本的大树取代社会主义新生的资金幼苗,他们认为,这是一条现成的阳关大道,是一条绥靖壮阳的道路。教员认为,在经济战略思维中,刘邓的经济思维是处于阴阳之间的“间隙”位置,在和平的思维战线,他们占据着主动。毕竟,教员的“圆”文化,能不能和谐“方”文化,相信教员也没有底。 由教员建立起的新中国,其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客观规律),在本然中是天然先验地在本然的“仓库”中存在着,人们需要用中国百家文化的某把钥匙去打开那道门,当打开了某扇门后,经济建设的“理”的本质并不会一下子暴露出来,人们需要逐个地认识这些规律的本质,这是教员的理论;刘邓则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在自然中已经存在(西方“资本”已经发展了500多年)了,那就是西方圣经文化中“先进”的哲学和科学以及经济学。有关这一点,教员在“资本”的屋檐下也不得不寄人篱下。很简单的例子,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期间,西方生产的抗生素,在战场上,挽救了很多红军和解放军的生命;还有西方的飞机、炮舰,甚至核武器,中国就造不出来。
这是积聚了几百年的“资本”与才区区几年的“资金”差距。更尴尬的是,中国只有极少的“资本”存在,还被共产党没收了,除了香港“资本”而外。 在人性、文明和资本(美金)方面,刘邓林等人认为,第一,人性的是非、善恶诸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尚未解决,而教员认为,马克思已经解决了该问题,——虽然不是中国人解决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刘邓认为西方“文明”就是高级文明,而教员认为,西方“文明”——因为有战争和掠夺——不能称之为文明,而是社会运行高级现代化的表现;第三,当第一点和第二点构成了“资本”和“资金”时,社会的本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形成了“国性”,即,以资本为主进行经济活动的国家就是私有化为主,以资金为主进行经济活动的国家就是公有制为主。
刘少奇认为人性的善恶问题没有解决(参见刘少奇1943年6月28日-12月17日给续范亭的信稿),主要是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解决人的善恶问题,甚至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恶,就是私,因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要团结资本,继续搞“公私合营”。具体是,要解放农民,以“三自一包”(“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土地私有化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土地的出产率;在工业领域,不是“全民所有”,避免工人“吃大锅饭”;上层建筑就是要以资本为中心,而非人(民)本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刘邓以资本为中心的思想核心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决定出兵还是不出兵打“抗美援朝”的战争,建设不是战争,不是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可以搞经济建设的。刘少奇认为,搞经济建设缺的不是人力,而是唯一的、不可或缺的“资本”。
孔孟之道的“克己复礼”,施行“绥靖”政策,将新中国的市场让出来,甚至不惜出让主权,请“资本”(礼)再次“无条件”地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这是刘邓,特别是刘少奇对建设新中国,中国的“人性”及“国性”的核心理解,也是邓小平阶级作为“改开总设计师”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教员发动“文革”,是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帝国——美国,第二次开打“抗美援朝”。打第二次“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除了周恩来站在教员身边外,整个共产党内部都是刘邓的人员,因为人们看不懂毛泽东为新中国经济建设顶梁柱上钻的“方孔”。正是这个“方孔”(如果读者不理解“方孔”的意义,请点击看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293209)重新认识文革(11)——文革是非战争性质的文明。 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内心既窃喜,又疑惑,自己的学生、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第二把手的林彪也与教员“老死不相往来”了。那么,这个“文革”后续将会再发生什么?一个巨大的问号。
“国共”两党之争至现在已经有一百好几年了,可是两党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却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忆当年,虽然笑到最后的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高举共产主义道德旗帜的教员所领导的共产党,将蒋介石逼退至台湾,并客死他乡。可是共产党内除了林彪,蒋介石心中最大的卧底是邓小平阶级。
教员离开自然进入本然世界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的接力棒被邓小平阶级稳稳地接过了。
周末了,匆匆忙忙写完了,赶紧schlafen(德语:睡觉)
周末愉快!未完待续:
请看下一节:重新认识文革(14)——“文革”是对儒学(孔孟之道)的批判(之三)
副标题是:批林批孔是“文革”的重头戏
贴主:沙河粉于2025_03_30 8:08:27编辑
已标注为沙河粉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