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立统一等哲学三原理的简单思考
此文主要因太湖兄所发马原三原则帖子的一点想法。对立统一是一个哲学概念,试图解释事物发展的原因或动力。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中国也有人提出过类似观念,比如道家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统一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矛盾体。比如原子内部,电子要逃逸原子,质子则吸引电子保持原子稳定,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对立统一在生物进化中的例证更多,比如猫捉老鼠才能生存,老鼠则要逃避猫的追捕,二者的相互斗争促进了猫和老鼠的共同进化。猫的捕鼠能力越来越强,老鼠也越来越警觉,逃逸的本能越来越高,也可能生育力越来越强,生存率始终超过猫的捕食率。这场游戏玩下去,直到一方彻底失败,或者猫不再捕食老鼠改吃别的食物,或者老鼠被吃光为止。社会发展也是如此,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阶级矛盾,比如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等等。
这个原则本身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主要问题是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将其庸俗化了,过份强调矛盾各方的斗争性,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换成人话就是,共产党把阶级划分看成了固定不变东西,地富反坏右一定是地富反坏右,革命人民一定是革命人民。要革命就要立场坚定,对敌人要狠,那怕对自己人也别太亲。然而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革命成功以后,原来的阶级划分已经被打破,社会各阶级的版图也已经重新划分,原来的上下层阶级出现交替、融合、转化。新的社会应该转变到整合各阶层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不能继续套用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阶段斗争手段。
毛当权以后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过分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停地搞政治运动。同时由于压制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全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人整人,成天以斗争求生存。这才是毛社会失败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毛才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先进。
量变到质变理论试图解释事物发展的过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结冰或沸腾是温度不断下降或上升的结果。这是一个由线性改变转变为非线性转变的过程。中国革命成功实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最佳例子。
1840年前,中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稳定,相对和谐但超压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思想领域死水一潭。鸦片战争如小行星撞地球,撕开了中国社会封闭外壳,外国势力不断入侵,内部各阶层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新旧思想不断冲撞,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动摇清王朝根基的剧烈变化。辛亥革命名义上推翻了清王朝,但依然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前清旧势力掌权。袁世凯死后,这些旧势力以北洋军阀的形式互相争斗,逐步分化瓦解,最后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生势力所扫除。
老蒋取代了中国高层旧势力,但拿基层却没什么办法。地方封建旧势力盘根错节,异常复杂,支撑着诸多半割据势力和中央政权对抗,严重阻碍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此后,日本入侵摧毁了大半个中国的地方上层建筑,而共产党则乘虚而入,彻底改造了乡村,以千年宗族体系为代表的旧势力,并在日本投降后打败蒋介石,夺取了全国政权。
从这个过程,你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的旧势力如何从上到下逐步被清理,最后导致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宗法体系突然垮台。这的确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转变,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矛盾斗争,由量变到质变的绝佳例证。
至于否定之否定,其实指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形态被抛弃后,以后可能以新的,更高级的类似形态重新出现。在中国,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朝代循环。战国分裂,秦短暂统一,两汉大统一为Cycle One;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隋短暂统一,唐大统一为Cycle Two; 五代和宋辽金分裂,元短暂统一,明清大统一为Cycle Three 。总趋势则是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大统一政权也越来越稳固,这是农业社会和儒家正统思想发展的必然。
西方社会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民主制度的发展。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制度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在古罗马共和时期被改造为寡头民主制度,最后被君主制淘汰。但由于西方社会的商业活动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没有发展出像中国那样的强大皇权体系。由于大航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又发展出现代民主体系。现代民主体系可以说是古希腊民主体系在新形式下的再生。
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只是三个哲学范畴的问题。既便只讨论其中一个也需要大部头专著,非一篇简单网帖所能涵盖。这里只想说明,共产党执政后的失误原因很多,但和这些个哲学观念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贴主:mingxiaot于2025_03_27 11:56:40编辑
已标注为mingxiaot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