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地震谈(9),唐山“罪人”的说法
九
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
其实,就算“不能轻易让毛主席搬家”这个说法属实,也不能把“在毛主席的搬家之扰与百万百姓的生死危险之间”做个什么卵对比。京津唐地区既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又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重工业区。一旦误报引发社会骚动,后果不堪设想。“不能轻易让毛主席搬家”,不过是对此后果的一种通俗说法罢了 ,犯不着上纲上线。
1976年6月松潘地震误报后,造成不小的社会动荡。“中央责成国家地震局出面解决,国家地震局作为一个没有行政职能的科研机构为此事伤透了脑筋”。“查志远深知当时地震预报科学的真实水平,可又骑虎难下,……,‘预报一次五级以上的地震,就得上报到中央国务院,这可是惊动中央的大动作,一旦把整个‘京师’地区闹了个惊天动地,碰巧预报准了固然皆大欢喜,如果错了呢?如果根本没有发生地震怎么收场?谁来收场?’” 当时中央有明确规定:“为了防止阶级敌人造谣破坏,除中央及省委有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外,其他部门包括地震专业台站和群测点,都不得自行发布地震预报消息”【32】 。
这恐怕才是查志远不让汪成民发布震情通报的背后原因。
梅世蓉,女,(1928 – 2013),四川省广安人,老邓的老乡。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系。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过昌马、邢台地震考察队队长,西南、新疆地震考察队副队长,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研究员 。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地震科学家,在海城地震预报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从邢台地震得到的“小震密集– 平静 – 大震来临”规律应该就是她撑头总结的。“1976年2月,梅世蓉等4人也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减轻地震灾害国际讨论会’。中国科学家讲述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我们都成了明星了,’梅说,‘有些大会没几个人,但是海城地震的预报,大礼堂鸦雀无声’” 【33】。
仅仅半年后,梅世蓉就凤凰落坡不如鸡了。
后来老太太对地震预报非常泄气,“说我们是经验总结,没理论,常常被看不起”。“我们跟中医一样,中医就被认为没水平”。面对唐山地震后汪成民、耿庆国等人对她的谴责,梅世蓉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如果是他真有这个预报意见,我不支持他,主持会议的人也不支持他,我们这些人都该拉去枪毙”。“他现在到处传播,老百姓都认为是他做了一件好事情,我成了罪人” 【33】。后来她谈到1976年7月27日临震前的那次会议时说:“是有些预报,但是报了京西北,延庆、淮南、张家口一直到内蒙,也有报京西南,甚至报的保定,当然也报北京了,还有报唐山、滦县这一带,报一大片,当时预报意见,向局领导汇报以后,领导觉得你们汇报这一大片我们怎么措施?” 【32】
老太太也挺可怜,“汶川大地震之后,网上出现了颇有“文革”风味的一张制图,画面上,白发苍苍的梅世蓉正面半身,胸前挂牌,牌上有字:‘7.285.12国难真凶千古罪人,梅世蓉’——梅世蓉三个字打了红叉” 【33】。当时她已经80岁,早退出一线地震预报了。
不过,唐山地震前没有频繁的小震,的确不符合“小震密集– 平静 – 大震来临”的规律。梅世蓉这种大专家有可能被自己的思维惯性搅昏了头,但这说来说去也就是个科学认识问题。
梅世蓉好歹没成为法律上的“罪人”,而查志远,实际应该叫查志元,却倒了大霉。
查志元生于1940年,江苏省武进人,1964年才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比梅世蓉资历浅很多。毕业后分到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71年10月14日 ,新疆地震预报研究队组成,队长王树华。副队长是梅世蓉和年轻的查志元。这支队伍包括新疆地震大队、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大队、工程力学研究所、测量队、兰州地震大队等七个单位,100余人,仪器120多套。 说明查志元的工作能力相当出色,资历尚浅就当了百人队副队长。1973年12月进入地震局,任副局长。1974年2月11日 国家地震局党组成立;组长胡克实,副组长刘英勇;成员:卫一清(后任副组长)、张魁三、王卓、武雨琴、王庭芳、查志远(元)【34】【36】。1976年唐山地震后被免除职务并隔离审查了8年【38】。
1976年10月8日,四人帮倒台后,华国锋批示:“登奎、孙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出来的原因,是应该查明的”。据刘华清回忆,经过他负责的中科院专门小组的调查:“唐山地震未能预报,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在7月份,地震局领导小组没有研究过一次震情。7月上中旬,有6个地震专业站和8个群众测报点提出不同程度的震前预兆。7月26日,北京市地震队告急,分析预报室的同志会商后,认为震前预兆严重,要求向局领导汇报。7月27日上午,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在听取汇报时很不耐烦地说:‘目前院里事情多,下星期再开会会商吧!’”【35】
这个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应该就是查志元,但老夫没查到他和四人帮有多少关系,除了有点火箭干部的味道。
后来查志元写了个《当年预测预报唐山地震的真实情况》。对1976年7月27日那场生死攸关的震前预报会,他如是说: “27日上午,汪成民主讲,包括北京队、天津队、地球队、河北队、地震地质大队、海洋局情报所、地震测量队,7家分别报出不同的预报意见。大部分意见都没有提到唐山,只有北京队说在京津附近,震级大于5级”【38】。
当时明确报7级以上地震的应该只有一个,地点是泛泛的渤海,因此查志元对进一步调查只作了一些例行性的任务布置。 他后来回忆:‘讲完以后,我先问汪成民和其他科学人员,‘你们说这几天会不会发生大地震?’他们都说不会。然后我讲了处理意见以后,又问张荣政、梅世蓉、汪成民、刘德福,有什么意见,都没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任何新的意见,然后大会就散了。会议12点半结束,结果晚上就发生地震” 【38】。
查志元对唐山地震未能准确预报的原因总结了三条:一是云南龙陵地震和四川震情分散了地震局的人手,“只能将会商会延至八月召开,这样就彻底错过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地震前召开震情会商的最后机会”。二是“唐山地震前,既无小震群前震活动,又没有收到什么宏观前兆异常信息,根本用不上邢台地震和海城地震的经验”。三是由于群众缺乏地震知识,“导致唐山地震前两三个月内没有任何短期宏观异常反映上报,地震部门也没有得到任何临震大爆发信息”【39】。
查志元还进一步反问:“ 在震前完全没有得到宏观异常、临震异常信息,在毫无症候和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谁能有胆量向中央到地方,向京津唐渤张的一亿人发布大地震预报?” 【39】
“谁能有胆量”是个好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由于群众缺乏地震知识”,没有任何短期宏观异常上报?
--------文革地震谈
1.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54499
2.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1653
3.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9521
4.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77004
5.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83579
6.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90646
7.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97471
8.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203744
已标注为mingxiaot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