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地震谈(4),海城撞了大运吗?
四
政治之外, 科技界也有人认为海城预报成功纯属偶然,因为一年后的唐山地震预报特失败,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重大损失。
辽宁省地震局原副局长顾浩鼎后来承认:“实际上,在2月4日之前,我们已经把预测意见告诉当地的台站和群众观测点了,告诉他们确实要注意了。 但是我们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到哪一 天,只能让他们感觉到危险性迫近。 当地民众有些也得到了这些消息 ” 【16】。
2006年,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的王克林、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陈棋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和辽宁省地震局的王安东在《美国地震学报》的论文《Predicting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指出:“海城经验的唯一成功就是结果。海城地震的预报和防范虽然大大减少了人员损失,但是其经验却被错误总结了。可以说,海城经验对其他的地震预报没有科学借鉴意义”(引自网文【15】而非论文原文)。他们考察了海城地震前作出的长、中、短期,以及临震预报,认为大多数都不靠谱。比如上面所提辽宁地震局原副局长顾浩鼎的话,还有中期预报提到的“渤海北部的金县-大连是显著区域”,距离海城震中还有200公里。中期预报涉及的六个区域中也只有海城、营口发生了破坏性地震,其余五个区域均没有地震发生,预报成功概率是16.7%,所以“这一概率对之后的地震预报也没有借鉴意义”。【15】
对于海城的临震预报,他们提到辽宁省地震办主任朱凤鸣在2月4日零时30分向省政府提交的《地震情报》,明言“震级尚在不断加大和很可能后面有较大地震”, “较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尺度是一两个星期之内,而非‘马上’”。网文中没有提到朱凤鸣是否预报了准确的地点海城,但暗示是革委会副主任华文要求朱凤鸣“最好确定个地点”,阴差阳错地实现了海城地震的省级预报【15】。
这篇网文最后引用了《美国地震协会公告》的评价:“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和好运气,这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尝试” 【15】。
中国学者杨百存等人2016年发表在中国《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的文章《究竟有无可靠的大地震短临物理前兆?》,考察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类地震预报指标。一类只有用仪器才能检测到,包括地应力异常、地形变异常、地下水异常、波速异常和地电异常、电磁辐射异常和水氡异常等等;另一类是人类可以感觉到的, 如中小地震、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和地光等等。最后得出个结论:“目前已发现的物理异常均不能作为可靠的大地震短临前兆”【13】。
著名打假专家方舟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也怀疑地震是否能够预报。他在《地震预测的政治与伪科学》写到:“人们不知道海城地震预报只是众多误报中的一个偶然例子,即使次年 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也无法动摇中国已掌握地震预测技术的信念”。“在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当前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根据现有的知识无法预测地震,有一派甚至认为地震在本质上就无法预测” 【14】。
科学在地震预报领域真是越活越抽抽了!
其实王克林等人有点吹毛求疵,比如不准确的中期预报问题。地震发生涉及复杂的地质运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大,中期预报只能划一个大框框,再在这个大框框内做进一步的详细调查。二百公里误差其实还行,起码没预报到锦州和沈阳去。六个区域命中一个更是不错了,毕竟地震预报不能按普通的科学方法去计算成功率,又不是步枪打靶。就算天气预报,现在头上有卫星时刻盯着云层变化,也有报不准的时候。老夫在大华府地区住了将近20年,几乎年年夏天都听到龙卷风预报,没碰上过一次。
至于临震预报,就以朱凤鸣的报告而言,能预报到地震将于一、两周内发生应该算很准确了吧?何况朱是在半夜三更提交的报告,如果不是事态紧迫,何必这么着急,早上8点上班后再报告不行吗?像地震预报这种前无古人的事,报告肯定会写得宽泛一点,当事人是否口头预警才更重要。从该文的暗示来看,既然海城这个地点是经华文要求而被朱凤鸣口头确定的,那么朱凤鸣也完全可能在华文的要求下给出一个口头的时间预警,而朱能作出口头预警,说明他心里还是有点谱,否则毛远新不可能马上宣布工厂停工,进入临震状态。“一、两周内”毕竟不等于今天。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也不能排除。毛远新的地震情报不光来自省地震办的报告,在省革委的大动作督促下,辽南各区县政府也会上报一些,他可能是综合所有情报后才下的决心。
认证一件事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结果是海城的临震预警成功了,而且时间地点卡得非常好 。别说地震预报史了,就是全部科学史上,有过多少次这么“阴差阳错”的“好运气”?别跟我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哈。
后来云南龙陵和四川松潘-平武的地震预报,也证明海城的成功并非偶然。
打个比方。你用两手掰弯一块木板,只要力气足够大,掰到最后木板肯定会断裂。如果两手的力气差不多,我们可以预计木板会沿中线呈不规则锯齿状断裂,或左或右,但绝不可能预计到每个断裂点发生的准确位置。地震的中期预报与此类似,只要给出“中线”大致的所在范围就行了。但在木板将断未断那一刻,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先兆,比如哪个点线的木纹扭曲变形了,哪里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等等,换了地震就是临震前兆。
王克林等人说海城的经验被错误总结了,而他们却是错上加错。
至于顾浩鼎的承认,本文后面还会讨论,这就是一个概率上的或然性问题。
杨百存等人的问题是他们把所有物理指标都分开去分析,当然可能得出每个指标都不靠谱的结论。地震发生涉及复杂的地质运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大,各种物理和宏观异常指标的出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使用常规的概率统计未必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我们将要说明的是,所谓地震前兆,很可能每个指标都不完全可靠,但根据这些不完全可靠的指标,完全可能作出相当可靠的临震预报。对此后文还会详加讨论。
方舟子长于打假。他的文章实际是针对国内一帮子搞地震预报的民科和江湖大师。他没有意识到,即便在文革整体性反科学的氛围下,局部也可能出现相当科学的决策机制,而这一机制在文革以后已不复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正是这一机制的消失,使得如今的那帮江湖术士最终只能沦为江湖术士。文革地震谈
1.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54499
2.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1653
3.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169521
贴主:mingxiaot于2025_02_01 8:59:42编辑
已标注为mingxiaot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