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前有和尚庙,后有姑子庵
微型小说:前有和尚庙,后有姑子庵01/19/2025
唐僧师徒历经十四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经归来。长安城内钟鼓齐鸣,普天同庆,百姓夹道相迎。然而,在遥远的西梁女国,国王却难以平静。女儿国国王独坐宫中,窗外繁星点点,心中却一片苍茫。唐僧的身影频频闯入她的梦境,那段短暂而无望的缘分,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她的心底。每夜梦回,她总喃喃自语:“御弟哥哥,你可还好?”她明知这段情缘无解,却也难以割舍。那佛珠轻转的画面,那一声声“阿弥陀佛”,皆成了她内心深处最深的牵挂。贴身侍卫春香见状,忍不住劝道:“陛下,不如您亲自率团,前往大唐國访问。既为两国邦交交好,又可一见御弟哥哥,或许能释怀些许。”国王沉默许久,终究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芒。“就以国是为名吧,”她轻声道,“但愿这份心愿,能得见解脱的一天。”大唐长安,大慈恩寺内,唐僧于禅房静坐。他的内心本该如古井不波,却在得知女儿国国王亲自率团来访后,泛起了丝丝涟漪。他闭目念佛,试图压下心中那未名的情绪。那一首難忘的情诗,依然在心中回荡:君子无情亦有情,盈盈一水影难平。 西行可待风轻度,好驻红尘共此生。唐僧睁开双眼,低声叹息:“佛心清净,为何心湖起波澜?”女儿国使团抵达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以国宾之礼,盛情款待。宴席之上,国王雍容端庄,眉目含情,目光却总是追随着唐僧的身影。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生奇。宴散后,李世民将唐僧留于宫中,微笑问道:“玄奘,你取经途中,可曾有未了情缘?”唐僧低眉垂目,片刻后才道:“女儿国国王待我恩重情深,然贫僧为弘揚佛法而生,不敢有半分情动。”“可若她不求结果,只愿陪你修行呢?”李世民追问。唐僧沉默良久,终以一声佛号作答:“阿弥陀佛。贫僧,心动,亦是妄动。”国王在长安逗留月余,与唐僧虽有数次相见,却始终未能诉尽心声。李世民看在眼里,不忍,决定成人之美。他下令在大慈恩寺后修建一座尼姑庵,命名为“静心庵”,专为女儿国国王過來時,修行居住之用。庵宇落成之日,受邀來訪的女兒國国王,身着素衣伫立庵前,凝视着那精致的飞檐红墙,眼中含泪却不曾落下。她缓缓转身,向李世民深深一礼:“陛下恩德,在下铭感五内。此后愿年年到此清修,为两国祈福,也为一份未了心愿。”唐僧站在庵外,合十低声道:“阿弥陀佛。”静心庵落成后,女儿国国王每年都会前来清修,与唐僧在庵堂或花木间谈佛论道。她的目光总是柔和而深情,言语间虽无半点越界,却始终藏着无法言喻的渴望。唐僧亦难掩内心波动,每次相见,他总要念上数十遍佛号,以压制心中悸动。有一年春日,庵后梧桐树下,国王轻声问道:“御弟哥哥,若有来世,你可愿再见我一面?”唐僧闭目片刻,轻声答道:“若有来世,愿为红尘一俗人,与妳携手,同看落日长河。”国王泪如雨下,却只是合十一拜,再无多言。与此同时,许多随行的女儿国女子,被静心庵的氛围吸引,选择留在大唐,带发修行,成为女居士。她们与大唐男子结缘,成家立业,女儿国的文化与信仰,逐渐融入大唐,李世民对此大力支持,为跨国婚姻者提供土地与资助。静心庵不仅成为佛教修行的象征,更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前有和尚庙,后有姑子庵”的格局,由此而生。岁月流转,静心庵的钟声依旧悠远绵长。人们常说,庵后那棵梧桐树,年年繁花盛开,花色比别处更加艳丽,似是藏着一段無法說清的未了情。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感情,随着时光烟尘化为永远的谜。有人说,这是高尚的人间悲剧;也有人说,这就是佛心的至高之爱。然而,无论是情,还是戒,那钟声悠悠,早已超越红尘,成为世人心中,永远不朽的不了情,。。。。。。
如不能看視頻, 按 Watch on Youtube 即可, 謝謝,
感謝收看, 祝大家週末愉快,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1_19 16:02:46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1_20 17:04:15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1_24 7:34:48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1_24 7:35:29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2_04 8:20:04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2_04 8:22:25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2_04 8:22:51编辑
已标注为野山鹿鳴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