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人间烟火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少年往事(小说)22-24【附音频】

送交者: 尘凡无忧[♀★★★人似秋鸿★★★♀] 于 2024-05-16 7:54 已读 3299 次 3赞  

尘凡无忧的个人频道

+关注

22,

23,

24,

22,


母亲的病态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病征或多或少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只不过母亲极端的性格促使这些潜在的疾病因子得到淋漓尽致的爆发。


 


有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吗?当我们从人心的漫漫泥沼爬过。


人到中年,我越来越觉得,心智的健康强壮胜过所有,包括健全的肉体,包括丰富的学识,包括所谓的成功。


 


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野兽。我们的一生就是与它搏斗。


当它被豢养驯服的时候,我们是安静的。而当它被诱惑,被激怒的时候,它就会冲出肉身的笼子,破坏,践踏,甚至毁灭人世的森林。


有多少人一生那只野兽都被好好看管着,它安睡着,不曾跨出藩篱半步?


那一定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


 


一个没有健全心智的人是悲哀的,危险的,是真正的残疾,生活的隐患,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像炸弹一样把你的命运炸得面目全非。


可惜我们缺少对心理疾病的重视,即使现在经济发达时代,心理健康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被家人极力掩藏,遮盖,像遮盖一桩丑闻,或者亲人心理和精神的不健康带给我们的耻辱胜过丑闻。


 


阳光可以晒遍裸露的一切,但是阳光晒不到心灵。


有那么多在阴暗处滋生的念头在吞噬着我们,像墨绿潮湿的苔藓,覆盖了我们最初的面目,天使的面目。


你闻到过一些心灵的味道吗?弥散着墨黑的腥臭和腐朽。


我闻过。那种来自表象被蒸腾后的真实,幻觉一样的真实。


 


23,


我想我已经铺垫得足够多了。


是的,我叙述这么多父母的故事,无非是想为14岁那年的我自己辩解:那年中考,我落榜了。


 


我不是特别聪明的小孩,当然也不至于笨到哪里去。我曾经也是非常好的学生,有着非常好的成绩。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关心成绩的呢?大概是从懂得父母不和开始的吧。


 


我想人生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前途也是。


为什么要在万里无云春光大好的时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枯燥的讲解呢?如果说取得好成绩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夸奖,那么当我意识到父母并不是那么在意我的成绩,他们只是在意自己的心情,那些好成绩只是他们炫耀的资本,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关心我是否快乐的时候,有一些表面的东西便轻易脱落。


 


我承认这是一种很推卸责任的说法。好吧,坦白说我不是那种很奋发,很自觉,很有荣辱观的小孩。我那时尝到的人情冷暖仅仅限于父母亲,而相对良好的生活条件注定了我不知人间还有生存疾苦。


经济上的无忧无虑造成了我精神层面的单纯浅薄,我除了不喜欢回家喜欢呆在学校之外没有任何学习的动力,我无法像那些早早懂得生活压力的农家孩子一心刻苦学习,一心要出人头地。我没有过这种念头。


 


其实那时我已经感到家庭条件对于小孩子前途的影响。


比如洛之,他的成绩非常好,可以上高中,进攻大学。不过因为家境贫寒洛之选择了师范学校。那时师范是很多农人孩子的选择。读书省钱,并且可以早早工作赚钱。


我还有一位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女同学,当得知她报考了技校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她告诉我,她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她上高中考大学,她的家里只能供哥哥一个高中生。


 


我是那时开始知道,原来钱那么重要,原来人和人生而是那么不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被生活残酷地埋没了。


不过,我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洛之没有任何悬念地进了当地最好的师范学校。我在读职业学校和插班读重点高中两者间徘徊。小戈不知去向。


我那时真的不知道小戈去了哪所学校。升学考试后再没有见到他,也并没有怎样想念。


想来那时,我只是喜欢小戈。浅淡的喜欢不在乎失去。


 


24,


我应当感谢母亲。在父亲希望我进职业学校,草草一生的时候,母亲坚持让我上高中。


我本来还想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呢。这是在知道我落榜后,我偷听到的母亲的谈话,母亲的语气里充满遗憾。


 


无论母亲出于什么心理,母亲做出的这个决定满足了我当时的虚荣心。的确是虚荣心。那时候大学生是一群头顶耀眼光环的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耀眼,即使不知道为什么想耀眼。


我想我们的教育造成的结果是人人对知识的崇拜,对光环的崇拜。我们的教育里缺少对品德的崇拜,对勇气和胆识的崇拜,以及对朴素人性之美的崇拜。


耀眼就必定是幸福的吗?现在看未必。不过,那时候在我心里它们的定义是等同的。


 


父亲一直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学习绘画,我却兴趣缺缺。我对艺术止于欣赏,完全没有自己去创造的动力。


我应当是那种很懂得自己内心需要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偏执的,只不过我用平静乖巧的外表遮盖了它。


我不喜欢的事情,必然做不好。就好象我喜欢的人,无论在别人眼里多不好,我都喜欢一样。


 


那时我觉得父亲是在草率地处理我。而母亲的态度让我觉得了被爱,我开始想亲近她,努力讨好她。不过我很快发现自己是一厢情愿的。


在母亲眼里,连高中都考不上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她那么聪明美丽,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不漂亮并且愚笨的女儿。


母亲看我的眼光是鄙薄而嫌恶的。是的,就是这种眼光,鄙薄而嫌恶。它会把我逼进土里去。


 


很多年后,有一次跟母亲闲聊,那次我跟母亲刚刚有过一些观点的争执。


母亲淡淡地说,以前就听人说过,如果自己生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不孝顺,没有出息,还不如当初生下来就掐死他。


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吗?不论对错。我问母亲。忍住内心里翻涌的波澜。


当然,父母的话都是对的。圣经上说了,不听话的孩子可以用石头砸死他。母亲恨恨地说。


 


圣经上说的。我的心飘摇着。有很多年很多年,面对母亲,我都是这样飘摇着的,仿佛母亲是一阵风,我永远无法靠近。


圣经上说过很多很多话,正面的,反面的。圣经上还说要爱一切世人,尤其要爱那些迷途的人,爱,会让他们归来。


有多少迷途的人,他们依然在被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到底能从生活的表象下剥离出多少真正的爱的成分呢?


那种无论你成为什么,无论你在世人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都会爱你,真挚无私地爱你———我们承受的父母之爱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和高度吗?


我不觉得。


 
喜欢尘凡无忧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尘凡无忧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