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唯識》42 意識與空的關係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3-19 9:52 已读 952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42 意識與空的關係

前面提到「空」,你可能也好奇,心想:意識和空到底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進一步發現,我很少用「空」這個字。最多,是偶爾點出來,表達我對大聖人、佛法的尊重。

確實,《心經》短短260個字,可以說是人類談修行最濃縮的精華。《心經》裡「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好像是用「空」來總結所有的色、受、想、行、識。

是這樣,過去也常有朋友問我,而你或許現在也想問:從古人的經典看來,好像還有一個觀念叫做空,是比意識還要究竟,而是一個最後的階段嗎?

然而,每次我聽到這類問題,我都會勸大家:不要去想那麼多,不需要去擔心:除了意識好像還有一個「空」才是最後的階段。

不需要擔心,是因為這還是頭腦想去捕捉一個什麼的觀念。

其實,就連這裡所談的空本身也是意識,最多也只是讓你把一切都粉碎,把小我粉碎,把主體--客體之間注意和覺察的關係都打碎。

假如你懂了,也就知道後來的人其實都誤把空當作跟「有」平級的對等,而自然把「空」變成二元對立的一種相對。

我很少用「空」這個字來跟你談整體、全部、一切,甚至只要有人談空,也就只好去否定。這最主要的原因是:用你的頭腦,其實體會不了什麼是空。而且,你不只是一時體會不來,根本是永遠體會不了。

這個空,雖然觀念是正確,但卻是頭腦整合不來,建立不了一個能讓你跨過去的橋梁。所以你去想,也沒有用。

坦白講,你也分析不了,因為你過去所想的空,還是一個相對的觀念。你多去想,其實是沒有用的,更是反而給自己額外造出一個門檻,在一個很單純的事實上再套上一個頭。

頭腦,本身就是用「有」來運作。假如你勉強要講空,最多是把「空」扭曲成「有」的對等,也就是「沒有」,或像我用英文說的“no--thing"。這些表達最多帶來一個否定或不是的意思,而都不是古人、大聖人所講的「空」的真正的意涵。

大聖人所談的空,其實還是在表達永恆和無限、絕對。當時,沒有現代「無限」「永恆」「絕對」的字眼,也就採用了「空」這個字。

你現在應該也明白了,正因為是頭腦一定會去抓,但又抓不來,我過去才幾乎不談「空」或「天堂」這類詞彙。愈談,祂愈會變成一種客體,而讓你自然想去捕捉,而還想從裡面建立一種關係。

只是,你確實不用去想。最多你只是需要把頭腦擺到意識的門口,而這個意識的門口,還在相對的範圍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你、大我、在、知、覺,最多只是這樣子。

你不斷透過參、臣服,把自己落在這最輕鬆、最不費力的一個點,而這一點還不是全部、無限大的意識。

連無限大,都是我們「做」不到的,何況是「空」。我們跨不過去,但也不需要跨過去,最多是到祂的門口,停留在門口。讓這個門口成為你這一生最感興趣的一個點,而你隨時希望找它。

它是最寧靜、最沒有波浪,就像深海一樣,是你最靠得住而隨時可以找回來的。

前面,你可能還需要參、需要臣服、需要一點練習、需要一點提醒,把它找回來。但是不知不覺,你發現它隨時都可以浮出來,成為頭腦唯一的迴路。你隨時都可以回到它。

而且,它符合最正向的強化,隨時在鼓勵自己回到它。它變成你這一生最著迷的事,而你隨時都想回去。

你如果能做到這樣子,不光是沒有回頭路,你也發現沒有什麼東西會讓你更感興趣。

所以,守住這一點,不斷看到這一點。站在這一點看這個世界,你不知不覺就發現,好像有一個力量把你從有限的意識拉進去。

但是,拉到哪裡,你也不知道。

是不是無限大、是不是永恆,你也不會去管它。

好像就是有個力量要把它吞掉,把你拉進去,拉到它自己。

你進入這種狀態,至於什麼是空、有沒有一個東西叫做空,你自然也清清楚楚。你只是輕輕鬆鬆地完成這一生的旅程,而不會再去分析、區別什麼是空。

也只有這樣子,你才真正輕輕鬆鬆地、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什麼東西去制約祂。

甚至,連一個字都不用,你已經從人間醒過來了,發現過去一切都是大妄想,包著小妄想,再包著更小更小的小妄想。就連這裡所講的每一句話都還帶著一個幻覺,畢竟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字、沒有一個念頭,可以描述這種生命的奇蹟。

然而,這是你個人要親自去體會,倒不是任何人可以替代你去得到。

43 顯倒的真相——從唯物到唯識

前面提到古人講 Nāma,rupa,sat--chit--ànanda.短短五個字,就講完了從名、相走到在、到意識,而讓快樂、愛與寧靜活出來的過程。《心經》短短260個字,裡頭也用「色受想行識」就交代出來:從形相、感受、頭腦到身心,而最終、最重要的是意識。

既然意識是最重要,那麼,可不可能,你我對真實的認識,應該要完全顛倒過來才對?

讓我再舉一個例子,前面提到入睡過程的三種意識狀態:清醒、作夢、深睡無夢。一般都認為是以清醒為主,然後才有淺睡、作夢和無夢深睡。這樣的想法,也反映了你我自然會認為理所當然的重點:先有物質(色),才有人的聰明(或說身心、人的意念、意志,也就是「行」),接下來才有意識(識)。

這種描述,也就是唯物的角度,是你我一般認為自己有的經驗。你根本不會想到,你以為的這個順序,或說認為是主要的部分,其實和事實剛好是顛倒的。

怎麼說?

其實,無夢的深睡(這個甚至算不上是狀態的狀態),才是我們最恆常的一部分。它隨時都有。只是你現在不知道。

你再想想,你所謂的一天,其實是這麼開始的:從好像什麼都沒有的無夢深睡,突然跑出一種東西叫做身心,而從這個身心開始認出樣樣形相或物質。有了形相,也就有夢。出現了更多的形相,和更堅實的物質,也就有了人間所謂的清醒。

在夢裡,時--空的作用還沒有完全堅固,二元對立的動力也還只是似有若無,並沒有完全成熟。是這樣,你在夢中,有時候會從一個時點跳到另一個時點,或從一個空間突然到了另一個空間。在夢裡,多少有一點因--果的影子。但是因--果有時候會被打斷,讓夢不合邏輯。有時候還勉強可以運作,夢也就有一點劇情。

然而,到了物質的層面,也就完全落到一種時--空的範圍。這時候,所有的現象就必須完全符合因--果業力的作用。二元對立的作用,在這個層面已經百分之百成立。

莊子說他夢到了蝴蝶,他怎麼知道那是在作夢?一般是等睡醒了,才知道剛剛在作夢。而清醒之後,還會入睡,還會作夢。

但就像前面說的,這個過程其實是反過來的:你是從意識進入了夢,夢裡其實還是含著意識,只是你不知道。然後,從這裡又延伸出一個所謂的「清醒」,而讓你覺得是真實的。

你一般會認為所謂「清醒」的狀態才是真的,也就當然是以物質為主。認為是有物質,接下來,才有你的身心。在這個層面,物質和身心看起來都很堅實,你的意念和意識也就顯得不太重要,甚至看起來只是附屬於物質和身心的副產品。這也就是唯物的觀點。

然而,唯識的角度是剛好相反。最恆常、最主要的部分,其實是意識。從意識延伸出一種動力(意志/意念/行),再進一步延伸出身心和物質。

這個主從的順序,和你過去所以為的,完全是顛倒。不過,只要你願意放下原本的觀念,冷靜去觀察,你早晚一定會得到驗證。你會發現,原來真相是顛倒的,而這個顛倒的真相才是真的。

再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意識一直都在,沒有不在過。你最舒暢、最休息、最根本的狀態,也就是這個最純的意識在發揮作用。只要靠著它,隨時都能得到「休息」。

確實也是如此,你每天晚上都會有無夢深睡最深的休息,接下來會作夢,而再來才有所謂的清醒。這一點,是你我每個人都可以體驗到的。這樣的循環,每天都在發生。只是你過去忽略最休息的狀態,而非要把所謂的「清醒」當作真實不可。

其實,輪迴最多也只是如此,只是休息得更久更久。

一般談輪迴,你會認為是從這一生的身心開始,然後老化、死亡,進入漫長的休息,而有一個叫做靈魂的東西在休息的空檔要去找一個體投胎,重新再來,好回到身心。

這些,其實都還是以物質為主的觀念。包括一般人對轉世、重新再來的討論,其實也是在強化物質為主的觀念。

然而,真相又是剛好相反。

你有意識,而且是意識為主。你沒有來之前,就有意識。是這個意識延伸出一個大你、大我,而同時透過大你、大我,才有了身心。你從唯物的角度,會把沒有身心的空檔當作是死亡。但是,對意識而言,沒有一個東西可以死亡,更不用講有一個東西可以生出來。意識最多只是從祂好像有過的投射,又回到了祂自己,而不斷地回到自己。

從意識的角度來說,哪裡有什麼輪迴?

其實,什麼都沒有生,什麼都沒有死,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意識,只是回到祂自己,回到沒有不圓滿過的整體。

只是你還沒有醒覺,也就把所謂的清醒、一般的注意當作最主要的狀態,而沒辦法把注意集中在意識的層面,也就無法驗證這一點。

畢竟,你一切的思考都是從物質為主的角度出發,而你觀察這世界也是從物質為主的角度在觀察。是這樣,物質和形相的「有」或「沒有」也就註定了你所能觀察的範圍,而自然讓你看不到這裡講的唯識或意識。

只有把注意的焦點完全顛倒,唯識所談的一切,對你才會變得是理所當然。

一般認為有輪迴,是站在物質往下推展,把沒有物質當作不存在,而認為一定要再回到物質。

然而,唯識,也只是意識經過好像有的生死又回到祂自己,還只是繼續休息。站在意識,站在整體,還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最多祂還是一樣地,不斷在你耳邊留下悄悄話,想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你每天晚上都要睡覺,都在作夢,也就每天要經歷好像有的生死,而又再度回到意識,只是你不知道。你醒覺過來後,會突然發現意識為主才是理所當然。而你每一天都可以驗證這個真實不過的真相。

從唯物到唯識,其實,也只是每一步都這麼顛倒看,自然就通了。

44 唯識:徹底的典範變遷

回到前面所談的空,其實,幾百年來,尤其最近幾十年的物理學,已經發現從這裡所講的空可以延伸出一切。無窮無盡的能量與物質,都可以從中延伸出來。

這樣的空,從你現在的理解來看,最多是在另一個軌道。假如你把人間的軌道當作局限、相對,那麼,空是無限、絕對的層面。

到這裡,你也只好再一次回到這本書所談的:一個體站在相對、局限是不可能體會到絕對或無限的。

是這樣,我才選擇用意識或唯識來表達生命無限大的潛能。

我會選擇意識這個詞,因為它含著一個覺或覺察的觀念。此外,用意識,除了同時表達絕對和相對的層面,也是含著「注意」的意思。意識透過注意,從整體落到局部,也就是人間的意識。而整體,也就是意識海。

你在這個世界要運作,也離不開覺的功能。你全部的聰明,離不開注意。注意是唯一一個頭腦的工具,足以讓你做一個回轉,從外在回轉到內心,回轉到自己。

當然,說了這麼多,你也自然會發現,這些最多是咬文嚼字,在字眼上太過認真去分別。類似的分別,對你一路走下去,是一點都不重要。反倒是掌握物質與意識顛倒的關係,才是關鍵,才可能推翻你這一生來帶著的無明,也才可能幫你跨過被社會的洗腦進一步延伸的無明。

假如不從這裡著手,你最多只是符合現在的典範或框架(paradigm)——意識是從物質延伸出來,是先有物質才有的,最多是物質的副產品。

然而,我在談的,是希望你可以活出一個徹底的「典範變遷(paradigm shift)」,而這樣的變遷是巨大的,比讓世界天翻地覆的大還更大。是在搖晃、撼動、甚至消失你這一生完整的信念體系(belief system)。

總有一天,你會突然體會到:你這一生所認識的、透過五官的接收再加上念頭整合出來的現實,完全離不開一套很完整的信念體系。這套信念體系是綿密到一個地步,你會發現不只你自己被騙了,而且是地球70多億人口都被騙了。

我現在在談的典範變遷,可以用人類宇宙觀的演變來做一個說明:

早期的人類一直認為地球是平的,是無邊無際、平坦的大地(當然,現在也還是有少數人這麼相信)。直到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用天文和航海的觀察得到不同的證明,才開啟了「地球是圓的」的世界觀。

然而,亞里斯多德當時還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儘管不到百年,就有另外一位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khos,310-230BC)提出其實是地球和其他星辰繞著太陽轉的想法,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始終是主流。

把地球當作是宇宙的中心,這種觀念也反映了人類一直以來對世界和自己重要性的認識。直到1700年後,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再次提出其實是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論點,而再幾十年後由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和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得出證據。人類才終於徹底放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想法。

到了更近代,人類才進一步發現,就連包括了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一整個太陽系,在整個宇宙來說,也只是一個不成比例小的小星系。

而這一切,到了最近幾十年,物理學家才確立了一個共同點——這一切都是透過一個大霹靂所延伸出來。從好像沒有、或超越時空的一個沒有點的點、或說小到無法再小的一個點(過去我稱為奇點或 point of singularity),建立出所有的一切。

你可以想像,這一系列的發現,對當時人類的啟發都是革命性的。不光推翻了千百年來深信不疑的系統,更讓人們心裡的真理得到了全新的設定。

我在這裡,也要大膽地聲明,將來,唯識,也就是意識的科學,它所帶來翻天覆地的力量,會比這些宇宙觀變遷的總和都還更巨大。

甚至,你會發現,包括我常說「世界是顛倒的」「我們所認識的一切都是顛倒」……這些話,一點都沒有過分的誇大,而是事實。

做這樣的主張,我並不擔心。這些話,遲早會被驗證出來的,最多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當然,我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那一天起,全人類、你、我的命運也就突然改變了。

畢竟唯識這一套科學非但更接近真實,而且完全是可行的,自然讓人類的任何系統,從科學、社會、政治、任何體系都更符合人性。

當然,地球的命運也就跟著改變了。

45 一位好的老師

這幾句話,你應該也聽過我一提再提——我寫這些「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是希望為你解開許多觀念,然後,把你帶到一位最好的老師的門口。

或許,你現在再一次讀到這些話,還會覺得只是一種比喻。你也可能仍然不明白我的用意,不知道要把你帶到怎樣的好老師的門口。

這一次,我會清楚表達,在我心目中,一位好老師的角色應該是什麼。

我相信,你讀完後,自然會得出你個人的結論。

一位好的老師,在我看來,有兩個角色。首先,為了讓學生省掉不必要的冤枉路,他可以儘快將「什麼不是」做一個清楚的表達。

你可能會愣住:什麼是「什麼不是」?到底不是什麼?

我會強調一位好老師要清楚表達「什麼不是」,指的也只是——把你過去的洗腦或累積的制約徹底打開,為你排除這種其實不存在的障礙。

既然我們不可能用任何話或道理將真實講清楚,一位好老師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將「什麼不是」點出來。這麼做,就像是為你把遮住太陽的雲挪開。或者,就好像你本來走在一個軌道上,而他突然帶出一個力量,把你推到另一個軌道上。

這樣的好老師,可以為你省下的,不只是眼前的幾年,也不只是這一生。透過這樣的提醒,他為你省下的,很可能是數不完的生生世世。

好,讓我再試著表達得更具體一點。

你從出生,到現在,一生所有的注意都集中在數不完的客體。你是透過對一個客體、又一個客體、再一個客體不斷地觀察和比較,才不知不覺得出一個「小你」的印象,而接下來又產生一個完整的世界的觀念。

可以說,你這一生,從出生到這一刻,始終有一個共同的機制在運作。這樣的機制,從來沒有停過。這個不斷運作的機制,也就是前面提過的客體化。

透過客體化的機制,你會把樣樣都變成一個個具體的印象或觀念。

舉例來說,你遇到任何狀況,自然會認為能夠認識得愈清楚、愈具體愈好。而且,你甚至也把這樣的要求帶到修行,希望我能表達得愈具體、愈有說服力愈好。假如你認為某句話不夠清楚,當然也會希望我能進一步,用別的方法,再解釋一次。

但最有趣的是,假如我選擇用很簡單的話來解釋,甚至是用最簡單明瞭的表達,那麼,你可能反而會覺得——修行怎麼可能這麼簡單。

這是因為你把這一生(包括世界和修行),全部客體化了。

是從客體化的機制,你才得到多重的樣樣,而讓你認為人生的經驗離不開多重性。

你承認多重性是有的,也就是認為眼前樣樣的形相都是真的。

不只如此,你一邊認為樣樣都是真的,還會一邊描述各種形相的差異。然而,你愈是描述,本身反而就在強化你自己跟世界的隔閡。

其實,一位好老師,最多只能為你點出這一點,讓你看清這個你本來就有的機制和現象,而讓你體會到——其實眼前所看的一切,並不像自己所認為的那麼堅固,最多只是反映你自己覺察的機制。

讓我在這裡試著再表達得更清楚、更透明:

一位好老師,其實是隨時在提醒你——物質不是一個東西,甚至不是客體。物質,最多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或捕捉資訊的機制。

不只如此,就連你的頭腦也不是一個東西、不是一個可以客體化的體。頭腦,最多是意識的一種作用。

不要小看這一點,一位好的老師,假如他有這個能力把你突然轉到一個整體,而讓你看清這裡所想表達的一切頭腦的機制,那麼,他會讓你突然醒覺(或古人說的「悟」或「明心見性」)。

然而,在這個時代,要找一位好老師並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他也不見得會採用你覺得具體的表達。他可能還是會沿用古人的話,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你的頭腦還是會覺得很籠統、很抽象、摸不著頭緒。

不過,這種作法其實有它的道理。一位好老師心裡明白,假如他講得太具體,反而會將修行或意識客體化,讓你的頭腦好像還有一個對象可以抓、可以學、可以得。一不小心,也就這樣又為你造出一個其實不必要的系統。

是這樣,他也就可能選擇繼續用古人的方法來表達。至少,這是老早已經得到證實的作法。

但是,我總認為時代不同了。人類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快,聰明是不可思議的進步。講人類,當然也包括你。到了這個時候,我倒並不認為頭腦的理論或邏輯一定會為你帶來什麼牴觸、障礙或矛盾。

尤其,在我看來,站在修行的角度,理論和實務其實是兩面一體。

我的意思是,相對和絕對其實是可以完全重疊而且互相支持。這一點,不只是看法,而是事實本來就是如此。

過去的作法,有它的道理。畢竟,無論哲學或其他領域,過去的語言都不夠精確,不知不覺也就好像帶來一種矛盾。是這樣,古人才會選擇用一種比較籠統的方法來引導學生。

這麼說,一位好的老師,其實有很多選擇。他可能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來適應眼前學生的需要。他也可能根本不做任何表達,或甚至根本不扮演老師的角色。

說到底,他怎麼表達,其實跟他是不是一位好老師無關。

這些,從我的角度,還不是決定一位老師好或不好的關鍵。

怎麼說?

我接下來,會把這個關鍵的角色進一步打開。

46 真正的老師

反過來,一位好老師其實還要扮演另一個角色。

對我,其實是從這個角色,才比較能夠判斷他是不是一位好老師。

讓我再試著直接用一個實例來說明。

前面提過,一位好的老師用他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讓你突然醒覺,或古人說的開悟、見性、見到本性。但是,你會發現,頭腦和身心的反應還是會不知不覺又落回到一個相對的層面。

畢竟你這一生的洗腦太透徹,從出生到現在的點點滴滴,沒有一個不在強化這個身心的存在。對你來說,不可能不滑回到這個身心的層面。

要你徹底轉到絕對,而接下來可以隨時定住在絕對,是太難了。對你我或任何一般人,這種定力最多是短暫的。你我一不留神,也就自然順著習氣又落回人間。

一位好老師的貢獻,從我的角度來看,其實主要是集中在這裡所講的修行的後段——既然學生已經相當成熟,也確實瞥見了一眼真實,那麼,他要怎麼把這種領悟穩定下來,變成他日常的常態?

這,才是一位最好的老師的角色,而你過去可能完全沒有想到過。

是這樣,古人才會說,這種最好的老師有如鳳毛麟角,十分難得。他不會浪費時間來說道理,而是把學生很快帶到一個理論的平台,也就是我們現在談的一個沒有邊、和人間完全顛倒的平台。

讓學生儘快進入、站上這個平台,他才開始著手。

你會問:那麼,又是怎麼著手?

也許表面看來,最多也只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像扮家家酒一樣地做練習,或者甚至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單純的接觸。

但是,你仔細觀察,也就發現:其實這些練習或接觸都在讓你沉澱,而幫助你隨時讓真實落在生活中,讓你時時刻刻得到一個反省——從動,找到不動;從現象看穿到整體。

當然這位老師不一定要講課,或是做什麼示範。他也可能選擇輕輕鬆鬆地不動,只是用沉默表達一切。

你自然會發現,其實帶領學生進入更深的層面,倒不是靠老師的語言或任何動或練習。它其實是靠一個場。

我指的是生命場或意識場或高速的螺旋場的作用。

這種作用是不可思議的大,就好像這個老師透過肉體所帶來的阻礙已經老早消失,而讓意識海或心可以透過他,自由地活出自己,照出自己。

這種意識海的力量,比人間任何相對的力量遠遠更大。是這樣的力量,才把學生的狀況不知不覺穩定下來,讓他可以輕鬆地住定在他本來就有的狀態。這本來就有的狀態,最多也只是心,絕對、本性。

然而,跟這樣的老師接觸,學生本身要有相當的熟練度,也就是自己已經有定力,完全準備好,才可能接受或適應老師這樣的作法。

是有了這樣的決心和準備,他才可以克服種種的習氣,讓自己的本性隨時活出來,甚至讓這個本性隨時都在。

然而,說「要克服種種的習氣」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算你自己認為成熟了,在這個過程中,你自然會發現過去許多埋住的創傷、或所謂的情緒結、能量結會陸陸續續反映出來。甚至,可能讓你進入一種相當激烈的反彈,或連你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萎縮。

舉例來說,可能你一直都是個很溫和的人。但是,你的溫和,並不代表你沒有情緒、沒有受過傷、沒有任何萎縮和反彈。你只是過去一直把這些創傷壓著,不想刺痛自己,也不要傷害別人。然而,進入這個過程,你可能開始意識到,過去的種種傷痛和反彈,竟然一個個浮出來,而讓你感覺根本踩不了一個剎車。

這種極端的現象,不光是你,是每一個人都要經過的,也是過去每一位大聖人,包括佛陀、耶穌都要經過的。

現代人也有些會用「靈魂的暗夜」來描述這樣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可能不只是你這一生的結要一個個解開,甚至可能是過去生生世世的結都要浮出來。就好像要你再一次經歷所有的悲傷、再一次承受所有的制約。這些結,可能不只是個人的經過,甚至可能是人類集體的創傷。

這一切,自然為你在短期內帶來很大的考驗。

但是,假如你已經成熟,也接觸到一位好的老師,面對這一切,也就可以像看一場電影一樣,讓這些經過掃過自己,流過去。你不會在這種時候,再讓自己的領悟受到動搖。

我這麼說,也就是要表達,不光是這位老師要有他的長處,你也是一樣地,要有你的長處(當然,我過去也只是用熟練度來稱它)。這樣子,雙方才可以配合得起來。

倒不是到了這個階段,你還在想要透過一位老師東找西找,還想再找一個更究竟的理論,或還想多試幾個門派。

然而,假如你現在還認為修行也只是如此,只是盡可能多找多聽多看。那麼,坦白說,對你,一切都是剛剛好。你所遇到的老師,也只會剛剛好就是你需要的。

既然你的基礎還不夠穩定,還在東找西找的階段,那麼,就繼續找吧。這不見得不好,也沒有誰有資格說好或不好。

但是,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熟度,而重點已經移向整合的層面——想進一步知道這些領悟可以怎樣和你的生活徹底整合,那麼,我當然只能恭喜你。

但是,我也必須說實話,在這個時代,你所希望的整合,其實比古人所要面對的難多了。

古人到了這個階段,可能去山洞或哪裡閉關。但是,對於活在這個時代的你,閉關專修的機會並不大。我指的不只是物質層面的資源夠不夠,你也可能還有社會或家庭的責任要承擔,而讓你滿足不了閉關的條件。

但是,這些表面上的困境,從我的角度來看,不見得不好。

我的意思是,在這時候,活在這個社會,你還是可以把它當作一種「閉關」。這種人間的閉關,其實遠遠比關在一個角落的閉關,作用更大。

在人間的這種閉關,就好像是讓周邊的人事物不斷地考驗你。然而,所謂的考驗,也只是看你是不是在隨時的動態中,還可以定在一個不動或全部的層面。

這種考驗,才是真正的難關。而這是一位好老師可以幫得上忙的。

反過來,假如你還是期待一位好老師應該給你開示、為你做說明、答覆問題,那麼你可能還沒成熟到這個地步。

其實,你到了某一個階段,也自然會想跟一位好的老師接觸。這位好老師散發出不可思議大的生命場,讓你不知不覺被吸引。

透過他的生命場或說意識場的感應,即使這位好老師一句話、一個聲音、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不用,你已經受到感染,而徹底和心、和真實共振。

這樣的共振,不可能不影響你這一生。

你的生活、你活出來的點點滴滴,已經徹底改變。

而你,也已經跟著脫胎換骨。

到現在,有許多朋友,包括我周邊的同事,不要說見到一位好老師會想分享心得。就連跟我,都會想分析他個人在修行中得到什麼收穫,或分享他們認為的重點。儘管他們很熱切,然而,我每次聽到,還是會為他們覺得遺憾。

不過,再怎麼遺憾,人生也只是一場戲,一個夢,或古人所說的lila,一個神聖的喜劇。

我最多只能誠懇地勸告這些朋友,不要講究這些表面的收穫或理解。其實,你不需要記得任何重點。你光是接觸一位好老師,就已經受到感染。而感染的程度,比你這一生遇到的任何一個人、事、發生或力量都大。

它是在潛意識,甚至比潛意識更深的層面著手,只是你的頭腦不知道。

假如你很幸運,接觸到這樣的老師,那也是你的福報。不光如此,你可能發現,碰到這種老師,你不見得需要把他的法做一個彙總或整理。甚至連他講的課,你接觸之後,可能根本回想不起來,只是感到一片空白。

倘若如此,那麼,也就差不多了。

想想,你進入的是一個圓滿的生命場。而這個生命場,既沒有也不允許任何分別或隔圈。就算你只是插一張薄薄的紙進去,都做不到。

那麼,經過這種生命場的洗禮,你怎麼可能有本事再從裡面去做任何區隔、排列或歸納?何況,就是你有本事區隔,你還會想做嗎?還是你會寧願停留在這無比享受的沉默,活出這一生可能從來沒體驗過的寧靜、歡喜和愛?

這,大概也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回答。

在這個物質世界,我們所有看到的、摸到的、討厭不討厭、喜歡不喜歡,都是主或意識無限大的體。沒有一個點,沒有一個東西不是。

其實我們還沒有開始找,已經找完了,結束了。沒有一個經驗可以帶我們回家,因為我們已經在家了。

這些話我相信對你是愈來愈清楚了,你聽到自然會明白是什麼意思。

回到「一位好的老師該扮演什麼角色」這個主題,確實,我的看法,很可能是跟你過去所想、所聽說的完全不同。

講到這裡,站在「全部生命系列」的角度,你也會發現,其實沒有誰在教誰。而你一路讀到這裡,或許也會想問我:到底在扮演、想扮演什麼角色?

坦白講,我連想都沒有想過。做不做,對我都不是問題。但說到底,我其實沒有資格扮演這個角色。再怎麼捨不得你孤獨地流浪,我還是知道差不多了,需要把你交給一位好的老師,送你到他的門口。

我過去不斷地提醒,最多,只有自古以來的大聖人,而且是千百年來不斷影響到人類文明的上師,才有資格稱為真正的老師。當然,我過去也提過,一個人也不見得要經過一位老師或其他人才可以醒覺或見性。也有神聖的山、神聖的河或海、或神聖的空間可以幫助你穩定醒覺的狀態。

你這時或許會想起來,我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很年輕就醒覺,他的福報其實是不可思議的大。這種福報,不是這一生就能建立的。是透過多生多世的追求,讓他得到一種不可思議大的定力。

他自然能夠集中、而且夠穩定,這一生才能夠在很年輕時,不是透過誰教或經過什麼學習,竟然可以又自然、又突然地讓自己或整體活出祂自己。

但是,無論如何,人類還是有一種很獨特的生命場。是這樣,在某個階段,你接觸一位有人身的老師還是正確的。這種接觸可以讓你得到一種共振,而是你透過別的互動得不到的。

回到「全部生命系列」,包括這本書,其實,我個人最多是把自己的一些體驗拿出來分享,但願你能少走些冤枉路。但是,坦白講,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老師來看。假如有這個動機,大概也犯不著那麼傻,要去用自己最不熟悉的語言,爭取工作內和工作外的任何一點空檔,集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那麼多作品。

這麼做,最多也只是希望對你、對宇宙有一個交代。

畢竟前面也說過,老師的角色,對我其實是做不來的。

從我的角度,把這些個人的體驗作完分享,也就差不多了。

把你帶到一位好老師的門口——這件事,也就可以告一個段落了。

最後,我還是要再一次提醒,如果你認同這些作品的內容,也希望活出這些作品所想表達的,我還是希望你能把握這一生,下定決心,只是一直往前走。走下去,不知不覺你自然會找到最好的老師。

最不可思議的是,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位最好的老師,已經在你心中等著,一直在等著你。最多,他也只是你絕對的部分、是你心中主要的部分。而這不是在這個世界可以找到的。

答案不在這個世界,老師也不在這個世界。這一點,看你能不能信得過。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3_27 12:28:55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