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饮料店
《钱乙己》,是网友杨道还君写的一篇文。不知他把它定位成什么。说的是退休了的老钱外出办事,渴了,找喝的进了一饮料店。
几个亚裔男孩儿坐一桌,都在手机、平板、笔记本上忙着。其中一个抬头看了看老钱,没吱声,过了一会儿又看:“您是钱伯伯?”
老钱仔细瞅瞅,才认出是以前实验室同事的儿子ANDY。ANDY让老钱坐下,用手机帮他定了茶,省得排队。
“一个孩儿说:‘看见那张图了么?学院快讯刚发的邮件里的。AI做的。’周围有几声咕囔,估计他们都听得见、听得懂,就老钱没听清、也没听懂。老钱觉得有必要讲两句,显得不是外人,说:‘现在都嚷嚷人工智能,你们知道怎么来的么?以前电脑是啥样的么?’
这回,有两个孩子抬头了。老钱很得意,用他惯常的大嗓门说:‘AI靠的就是计算。……最早使的是小型机,几十年前了。那种小型机有棺材那么大,我们好几个人才抬进机房。(几个孩子看到老钱指手画脚地仔细比划棺材的大小,互相看看,没吱声。)当然那时还有Basic的娃娃机,一按键一嘟嘟的,哈哈哈哈。
PC是后来才有的,像8086、80286,都很慢,没法用,从386开始,算点儿东西还成。一开始PC用的是倒司(老钱发‘倒’是二声,像‘倒腾’里的倒。)系统,要敲命令行。鼠标都是那之后很久才有的。
DOS3.2,我现在还会用,比小型机的UNIX好用。这些名字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哈哈哈哈。
刚开始PC机连硬盘都没有,只有5寸大的活动软盘,比那种1.4兆的小盘,大了两寸。我的一台286有小盘驱动器,拿出小盘给他们看,那精致,他们都惊艳了,哈哈哈哈。
有286时,微软的视窗出来了。真是了不得。……网络,……有了Linux,免费的,平行计算什么的,都在那上面。再后来手机流行……平板,你们都知道了——比我知道得多。’”
那几孩子早又回去看屏幕了。老钱走后,桌上的人似乎都松了口气,过了一会儿,一个说:
“‘还‘倒司’,孔乙己。’ Andy头也不抬地说:‘孔什么?他姓钱。’ ‘孔乙己、钱乙己;tomato,TOMATO。’ Andy抬头说:‘某某,这又是你从那些中国古书上看来的吧?你就是个书虫,又看了这么些古书,说话越来越莫名其妙……我听不懂你讲的啥,哈哈哈。’桌边的几个大孩子一起都哄笑了。
他们如此快活,旁边桌上的两个女孩儿,虽然在平板上头都没抬,也微笑了。”
这是不是这里孩子的常态,他们的圈子?“钱乙己”身上有没有我们的影子?
如果把那店看成中文网站,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那样?坐在一起也没聊的?
姚顺君说:“魏晋风骨,潇脱的前提是,仍有件风一吹来就飘的长衫。”我们有那件长衫吗?
已标注为Vivian32817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