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悠悠,人生看得几清明
记忆深处的清明,始终与悠悠的柳笛声紧紧缠绕。
儿时的清明,是哥哥拉着我的小手在田野间肆意拔草、尽情嬉戏的欢乐时光。那时,柳树刚抽出嫩芽,正是最适合制作柳笛的时节。我满心羡慕哥哥,他总能吹出清脆悠扬的笛声,温暖明亮,穿过广袤田野,惊起一树麻雀扑棱棱飞远。
稍大一些,我也学会了爬树。三下五除二,便攀上最高的树杈,折下一些翠绿的柳枝,抱回家喂那只温顺可爱的小山羊。嘴里常常衔着一支柳笛,那是“凯旋”的标志。热烈跳跃的笛声中,小山羊欢快咀嚼着嫩枝,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至今仍温暖心间。
踏入中学,课本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逐渐取代了童年鲜活的记忆。清明,在文字间悄然变得肃穆与沉静。
工作之后,清明演变为随长辈前往坟茔祭扫的日子。坟头那棵古老的柳树,年年被折下一枝,恭敬地插于墓前,在轻柔春风中悠悠摇曳,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对先人的无尽思念。
而后漂泊海外,每逢清明,我总会提笔写下一段文字。有时是追忆过往的深情片段,有时是饱含思念的诗句。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清明的雨,不只打湿衣襟,更深深浸透了游子那颗孤寂的心。那如丝的细雨,落在异国屋檐之上,每一滴都敲打在心头。
清明细雨,如低语呢喃,
滴落窗棂,泪湿衣襟,悄然成行。
登高远望,烟雨迷离,满目惆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家训铭心,纵历风霜,初心不忘。
潮湿的心,如花瓣般随风飘零,
纷纷扬扬,碎成回忆,铺满旧梦与伤感。
思念化作沿河垂柳,
翠影婆娑,随溪水低吟浅唱。
远行的游子,伫立山岗,
数载漂泊,风雨茫茫,酸楚难藏。
拼搏是岁月的脊梁,故乡是灵魂的归航。
敬祭先祖,落花化泥,思念绵长。
如今将近退休,我终于明白:清明,不仅是缅怀逝者的时节,更是沉淀心灵、回望人生的时刻。想起李清照笔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句子,我顿悟:那些艰难岁月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伤痛,而是生命的韧性与顽强,就如村口那棵扎根贫瘠土地的柳树,越是风雨交加,越是挺拔傲立。
又是一年清明至,好想再爬上那棵高高的柳树,折下一枝嫩柳,做一支柳笛,吹一曲思乡的旋律,将时光唤回家乡,唤回我的青年、少年与童年。恍惚之间,我仿佛又听见童年的笛声,在细雨中悠扬回响;又看见山坡上悠然吃草的牛羊,以及坟前轻轻摇曳的那棵老柳。
那些记忆的碎片,穿越岁月的长河,愈加清晰而温暖。在这个氤氲潮湿的节气里,我们虔诚祭奠亲人,更应珍惜当下的时光。柳笛声声,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妥帖安放一颗历经风霜、却仍然炽热澎湃的心。或许,这才是年岁渐长之后,对人生看得几清明最真挚的诠释。
https://youtu.be/pOkpVo69DvU
?t=1
已标注为zhouqu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