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情暖】燃放鞭炮的文化传统
春节将近,留心到微信短视频中一个经久不息的老话题,就是关于春节禁止燃放鞭炮,涉及到官方的有三条信息:其一,某人大代表宣称,禁止燃放鞭炮的禁令涉嫌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其二,河南省有多个地市继续实行几年来的禁止燃放政策;其三,河南省也有多个地市限定时间段和规定的地点允许燃放鞭炮。此外,也有自媒体博主宣称燃放鞭炮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是不禁止燃放鞭炮的。有史可查的最早的禁止燃放鞭炮,是1993年北京市宣布自当年秋季某一天开始,禁止在城区燃放鞭炮。笔者当时正好住在海淀的五道口,听到禁令开始执行之前外边外边的鞭炮声响彻了大半个夜晚。此后,这项禁令就逐步在其他城市推广开来。不说为什么会禁止燃放,这里说一说燃放鞭炮的由来。燃放鞭炮,是为了祭祀,或者说是祭祀的一个必要环节。祭祀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国家层面到民间皆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有神论信仰,把神灵也分为了三六九等,有神也有鬼,而鬼是什么?人死了以后变成了鬼,人们在祭祀神灵的时候要赶鬼,免得鬼来分享人类的贡物和敬拜。所以,每逢祭祀,必然要鞭炮齐鸣。在乡村的生活中,大概有以下的场合要燃放鞭炮。就像今天,腊月二十三,官称是‘小年’,我的家乡称呼这天为‘祭灶’,就是祭祀灶神,每年到了这一天,要预备贡物、焚香、磕头,祭祀的时候放几个炮仗,如果是虔诚的老太太,还会口中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皆因为相信灶王爷是一家之主,每年的这一天各家的灶王爷到天庭述职,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在下一年要报应给一个个当事人。灶王爷是一家之主,还有一个例证,就是新媳妇进门,给灶王爷的牌位磕个头,就算是这一家的人了。平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比如包了饺子,也要献给灶王爷上个贡。然后,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的早期,还要再次给灶王爷上香、上贡、磕头。不过这两个时节祭拜的不仅仅是灶王爷,还有天,在庭院的当中摆上个供桌,祭祀上天,也就是玉皇大帝。这个时候,特别是初一的祭祀,要放鞭炮,规模是最大的一次。这里燃放鞭炮的作用还是一样,在祭祀上天的同时要驱赶野鬼和邪灵。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引进的操作,人们开始在除夕夜的零时零分零秒,掐着点儿,燃放鞭炮,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有什么来历吗?除此之外,人们的婚丧嫁娶、盖房子、生意开张,也是要祭拜天地的,既然是祭拜天地,就要燃放鞭炮。比如结婚仪式中,司仪的节奏是,婚礼开始,一对新人就位!奏乐、鞭炮齐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葬礼上也是要燃放鞭炮。盖新房,在把房子的大梁抬起来安装到墙上,预备构造屋顶的那一天的吉时,要祭天、燃放鞭炮。记得1976年9月初,有国家哀悼期,几天之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可能是也包括禁止燃放鞭炮。村里有一家人,预先定好的盖房子、上房梁的日子,没有避开这个期间,上梁时照常祭天、燃放鞭炮,几天后村里开大会,干部还专门就这件事点名批判那一家人的对伟大领袖不敬。也有家人想得更周到一些。到了上坟日,祖母会给孙子交代一句,到了坟里给你爷摆供、烧纸、磕个头就行了,别放炮,因为你爷爷生前就胆子小,放炮再把他吓跑了。你听听,老人家想的有多周到!这哪里是死了,分明是家人就在坟地里住着一样。但是,鞭炮毕竟是危险品,巨大的社会安全隐患不能不考虑,这是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后来人们有了钱了,鞭炮从以前的100响、200响、500响,到1000响、2000响、5000响,越造越大、越造越长。笔者当年多次见过,在婚礼的饭店的门外,路边的梧桐树上挂了几串的鞭炮,燃放起来惊天动地,路人纷纷躲藏。百姓过年买鞭炮也是一样,越来越长、越来越响,不够火爆的话仿佛别人家不知道他家去年发了财一样。每逢过年,还有一个地方不消停,就是各个医院的急救急诊部门,急救车呼啸而去,把一个个放鞭炮嘣伤的患者,主要是儿童,送往医院里包扎,也有嘣出人命的,那就包扎也不管用了。终于到了有一年,开始禁止燃放鞭炮了。但同时,湖南的浏阳花炮也走向了世界,成为著名的中国品牌。许多的国际都市在新年除夕举行大规模的烟花晚会,比如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上的烟花展,请看下边的视频。好了,打住了。祝各位网友新年好!好运连连!贴主:QL于2025_01_22 15:26:00编辑
贴主:QL于2025_01_22 15:28:50编辑
已标注为QL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