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讀書】八十天環遊地球在冒險中堅持與思考

送交者: 野山鹿鳴[♂☆★★星辰大海遠方★★☆♂] 于 2025-04-17 14:13 已读 716 次 4赞  

野山鹿鳴的个人频道

+关注


【讀書】· 八十天環遊地球·在冒險中的堅持與思考

04/17/2025


在這個資訊爆炸、影音視頻滿天飛的時代,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對很多人来說,彷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然而,有些書,卻有無窮的吸引力,一旦翻開,就再也停不下來。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我童年時讀過的經典作品,出國時, 是少量幾本我一定要帶上的書, 最近再次重讀它,仍然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他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但這本書與太空、潛水艇,未來科技無關,而是一場跨越五大洲的冒險旅行。

因為一場賭局,開啟了一段奇妙的傳奇旅行。故事的主人公福格先生,是一位極端守時、謹慎的倫敦紳士。有一天,他和朋友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賭:在八十天內他可以繞地球一圈。賭注是兩萬英鎊, 在當時, 那可是一大筆錢。按購買力, 計算, 相當於今天大概兩百萬美金, 福格實際上是賭上了自己全部身家, 甚至性命。

於是他帶著剛雇用的法國僕人路路通,當天就從英國出發,橫越歐亞、穿越印度、越過太平洋、美洲,最終回到倫敦。沿途中,他們歷經火車誤點、輪船風暴、被無厘頭警探,誤抓的冤案,甚至還在印度,救下一位即將殉葬的女子奧達。

最終,當他以為自己賭輸了,卻因為跨越時區的時差,而意外早了一天回到倫敦,逆轉勝利。

這不只是個簡單環遊世界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信念、勇氣、冷靜與愛的嚴峻考驗。

那年夏天,我打開這本書。記得是小學某年暑假,烈日炎炎的午后,萬般無聊的我,在家裡書架上無意間拿起這本書。原本只是想隨便翻翻,沒想到一看就被吸進去, 再也放不下了。

那時候的我,還從沒離開過自己住的小城市,卻隨著福格的旅程,一起穿越沙漠叢林、搭上蒸汽船與鐵道列車、經歷種種驚險。每次合上書本,我都忍不住在心裡問自己:”如果是我,也能有福格那樣的勇氣嗎? 如果我遇到困難,是不是也能像福格那樣不慌不亂?“

這本書,就像一把打開世界與自我心靈的鑰匙,讓我感受到閱讀的巨大魅力,它能讓我坐在書桌前,就能穿越五大洲四大洋。

福格精神,我感覺,今天仍然值得我學習。福格是個幾乎不愛表露情緒的人,但正是他的沉著與堅持,讓他在困境中,從不輕言放棄。他不抱怨,不責怪他人,總是冷靜,迅速分析情勢、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品格,是我們這個時代, 仍然特別需要的。

而他的僕人路路通,則用他的幽默、靈活與勇敢,成為整本書中最討喜的角色,也為這段緊張的旅程增添了無數趣味。

我常在想,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 好像不那麼愛讀書了?或許是因為,他們現在的閱讀,好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而不是一種樂趣, 和自然而然的學習。

但閱讀像【八十天環遊地球】這樣的書,會讓你發現:書本並不枯燥,它可以帶你周遊世界,看見不同文化、理解人性深處。比起手機上的碎片資訊,一本好書,給你的是更加深入的思考, 與心靈感悟的力量。

這本書出版於1873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但它的故事情節之曲折, 節奏之快、、人物性格之鮮明,我幾乎可以保證, 你一開始讀,大概也就停不下來, 不知你是否願意一試。

謝謝,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17 14:14:45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4_17 14:19:19编辑
喜欢野山鹿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野山鹿鳴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儒勒·凡尔纳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作家 - laosanjie (291 bytes) 04/18/25
同好, 知音, (无内容) - 野山鹿鳴 (0 bytes) 04/18/25
已转1000银元,请查收。~ (无内容) - 尘凡无忧 (0 bytes) 04/17/25
謝謝塵凡 (无内容) - 野山鹿鳴 (0 bytes) 04/17/25
謝謝塵凡 (无内容) - 野山鹿鳴 (0 bytes) 04/17/25
手动点赞。 (无内容) - 无心上床 (0 bytes) 04/17/25
謝謝無心兄鼓勵, (无内容) - 野山鹿鳴 (0 bytes) 04/17/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