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重读《悲惨世界》随笔:关于卞福汝主教
【摘抄点读书笔记,换银子】卞福汝主教不算小说的主人公,但无疑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他感化、重塑了冉阿让。在冉阿让出场之前,雨果用整整一卷(六十页)笔墨浓重地展现了这个人物。虽然卞福汝主教是宗教身份,雨果并没有从宗教意义上刻画他。主教当然是信仰上帝的,但他的信仰在我看来是一种近乎无神论的信仰,就仿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其实是真理的代名词一样。主教信仰的上帝是什么?他在某页书上批注了对上帝对各种称谓,最后点评说:“慈悲,才是你名称中最美的一个。” 慈悲便是他心中真正的上帝。他并不去“研究”上帝,他无条件接受它。他又是自由的,不被经书和教条束缚。他有非凡的仁爱之心,让他与心中的上帝相通。他的仁爱之心,他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宗教无关。那不是从经书或教义里学来的,那是他与生俱来的血液里的东西。卞福汝主教不是个智慧卓越的人。慈悲、仁爱是他的天性,而聪明、深刻却不是。他不去涉猎深刻的哲学讨论,把那些问题留给那些更聪明的人,比如帕斯卡这类(雨果对帕斯卡的点评是:因为绝顶聪明而堕入精神失常状态,哈哈)。他并不懂政治,而且因为环境的熏陶他甚至还有些保皇思想(直到见过G先生才有些松动)。但他有意识地避开这些问题,“不深究,也不推波助澜,免得自己的精神受到骚扰”。除了纯净的仁爱,他在其他方面几乎是个普通人,但他高于普通人的地方恰恰是这种“不深究,也不推波助澜”的袖手旁观和不置可否,他也因此怡然自得。书中有一个场景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某检察长为了让一个拒不交代的女犯人供出她铸造私钱的情人,骗她说她的情人背叛了她。女犯人因此招供,使情人伏法,法律的公正得以实施。用不正义的手段实现的正义,当然不能算正义。检察官的手段在两个意义上不正义:一是欺骗,二是激发了女人心中的恶念,让嫉妒毁掉了真挚的情感。大家听完这个故事都说这个检察长机智。卞福汝主教却问,这对男女会在哪里受审?在地方法庭,大家说。主教又问,那这个检查长在哪里受审呢?主教大概是想说,他会被上帝审判。我不信上帝,也就看不到上帝对他的审判。对我而言,上帝的审判就是道德和良知的审判。人类社会有法律和规则。但法律和规则只规范了行为的底线,规则之上还有道德。而这个检查长所做的在当时一定是合法合规的,但它却充满恶意,毫无道德可言。网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道德是约束自己的,就像内裤,自己穿着就好了,不能要求别人穿。我不认同这句话:道德、善意、良知,每人都要多想想,多提醒自己,也可以提醒别人。社会道德的完善,需要自省,也需要彼此的提醒和监督。卞福汝主教难道不是在批评那个检察长以提醒那些听故事的人吗?卞福汝主教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妇女、孩子、仆役、没有力量的、贫困的和没有知识的人的过失,都是丈夫、父亲、主人、豪强者、有钱的和有学问的人的过失。” 在今天这句话大概可以理解为:弱者的过失,强者也有责任。这句话里最触动我的是:没有知识的人也是社会的弱者,他们犯错,那些有知识的人也该负责,因为没有把知识教给他们。我同情弱势,但却不曾自觉地把知识匮乏的人群也当作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我一直坚持认为,文明的一个标志是人们能自愿地分享资源,而卞福汝主教的话提醒了我:这资源又何尝不包括知识!我经常不齿那些我认为思想错误、价值观歪曲的人,但如果我没耐心帮他们认清事实,给他们认真讲明道理,我又有多少立场去责怪他们的错误?【2025注:美国民主党的很多支持者都会责怪那些把选票投给川普的人,认为他们蒙昧无知,比如说红州的选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选择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福利。那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放下精英姿态尽量设法跟他们沟通、分享你们的认识?川普的上台以及今天美国社会的割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左右两方已经失去了有效沟通的渠道,川普的支持者已经不再相信左派媒体,他们只相信 Fox News;而Saturday Night Live 上的那些嬉笑嘲讽只能把他们推得更远。不能把川普的上台仅仅归因于无知者的错误,是民主党应该好好自我反省的时候了】在卞福汝主教身上,雨果展现了强烈而真挚的人道主义情怀。抛开他的作家身份,雨果的人格是伟大的。他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不是学院派或思想家们钻研推演的结果,而是朴素、自觉而纯粹的情感,是他灵魂深处颤动着的声音。《悲惨世界》出版于1862年。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他让卞福汝主教说出的话依然值得体会。相关文章:重读《悲惨世界》随笔:世界需要浪漫主义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91&act=view&tid=5198064
贴主:落飞于2025_04_05 22:05:58编辑
已标注为落飞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