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读书】江湖传闻録:何以“江湖”(附录)

送交者: 信笔由墨[☆★信笔由墨★☆] 于 2025-04-05 10:17 已读 668 次 4赞  

信笔由墨的个人频道

+关注
—江湖典故—

《庄子·内篇·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一:此篇是“江湖”一词的最早见诸文字的记载。

注二: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庄子》有多篇章关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和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庄子·内篇·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注:此篇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江湖”典故。

—太庙明堂—

“庙堂”一词最早见于《禮記.禮器》:「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其本意为太庙和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其列祖列宗的宗庙。在夏朝称为“世室”,在殷商称为“重屋”,在周朝称为“明堂”,自秦汉时起始称为“太庙”,一直沿用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清。

 

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太庙

明堂,古时帝王祭祀昊天上帝、朝会议事、举行各类大典等一国大事的场所。其形制多为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人居其间的意思。

 

仅存的古代明堂建筑——北京天坛的祈年殿

由于周朝称“太庙”为“明堂”,因此,有人认为“庙堂”是指太庙的明堂。但是,从秦朝以降的皇城建筑看,太庙和明堂是两个不同的建筑。列如,北京市天安门东侧的太庙与北京市天坛的祈年殿,便是仅存的古代(明清)太庙和明堂的建筑。而且,到目前为止,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明堂四处遗址,北魏平城明堂、汉长安明堂、汉魏洛阳明堂和唐神都洛阳明堂,都是独立于太庙的建筑。

—佛教禅宗—

关于佛教禅宗的事,最早是在文革前从范文澜编撰的《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的。梗概如下:

唐高宗李治龙朔元年(661年),弘忍令会下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语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过神秀的偈,告诉大家应该照着这个偈修习,能得大利益。而私下里却告诉神秀,并未开悟,再呈一偈。

在槽厂做舂米工的惠能听后亦诵一偈,由于不识字,便请人代劳题于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到惠能的偈后,赶紧将其抹去,并对徒众说:“亦未见性”

第二天,弘忍借故来到槽厂,见惠能在用石碓舂米,于是用手中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惠能当即会意。当天晚上三更时分,慧能来到五祖弘忍的方丈室。五祖弘忍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先为惠能说金刚经,待慧能领悟之后,将衣钵传付于惠能,接着说到:“汝为第六代祖。……。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果然,慧能离去不久,神秀闻讯,立即带人追赶,欲夺得衣钵,灭杀慧能。幸慧能机智得以脱身。
贴主:信笔由墨于2025_04_05 10:32:56编辑
喜欢信笔由墨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信笔由墨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