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读书】一盏不灭的艺术明灯——记忆中的《颜文樑画集》

送交者: 又见宇[♂☆★★憙璆志凌虚矣★★☆♂] 于 2025-04-03 11:37 已读 804 次 5赞  

又见宇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生如逆旅,年轻时总有一段迷雾笼罩的岁月。在十七八、二十岁的路口,书本被捧起,试图从中觅得答案,仿佛夜行人追寻指路的星火。那时,《培根论人生》的冷静剖析如手术刀般精准,教人以逻辑审视人生;《约翰·克利斯朵夫》则以深沉的理想主义激荡心灵,令人感受到奋斗与精神的力量。然而,真正让人体会到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的,却是一本偶然邂逅的《颜文樑画集》——它以朴素而贴近生命本真的方式,点燃了一盏不灭的艺术明灯。

那是一个为课程设计“意境”主题而焦头烂额的下午。图书馆的资料被机械翻阅,只求一丝灵感完成任务,却毫无收获。后来,一位亲友借来一本厚重的书,暗红色封面毫不起眼。然而,随手翻开的那一刻,视线被点亮——不是技法多么惊艳,而是书中流淌着一股特别的温度。更令人惊喜的是,画作旁那些简短的文字札记,如长者低语,将艺术与生活的感悟娓娓道来。这便是《颜文樑画集》。

画作首先引人入胜。那些描绘江南水乡的油画,既不同于传统国画的写意,也迥异于西方油画的浓烈。颜文樑笔下的风景仿佛有生命:晨曦中渔船在雾霭里若隐若现,夕阳下老屋的砖墙泛着暖意,静物画里一篮水果似能嗅到清香。光影的处理尤为动人,那些微妙的变化让平凡景物焕发出诗意的光辉。

然而,真正令人忘却初衷的,是画旁那些文字札记。“作画如做人,须存真诚之心”;他在《色彩琐谈》中写道:“颜色不在多,在于和谐;用色不在艳,在于恰当。”这些话语平实却直抵艺术本质。颜先生谈创作时的专注,谈生活时的细腻,无形中塑造着对艺术的认知。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坚守“艺术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力量”的信念。“画家不仅要练手,更要养心。”这种将艺术创作与人格修养相融的观点,在今日尤显珍贵。与培根的理性思辨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情怀相比,颜先生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另一种可能——将哲理融入日常,让智慧在平凡中自然流露。

他曾说:“没有真就没有美,美要附在真实上面。”这种独特的观察方式,让人从落叶的轨迹中领悟韵律之美,从老墙的斑驳中感受时间之痕。艺术并非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融入生活每个角落的细腻感知。因此,阅读《颜文樑画集》与品读《培根论人生》在启迪心灵上,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十年光阴荏苒,画集中的具体内容或许已模糊,但那种被艺术真诚打动的感觉却久远犹新。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看到”的太多,“看见”的太少。而《颜文樑画集》最珍贵的馈赠,便是这份“看见”的能力——不仅用眼,更用心体察世界的纹理与温度。

好书之所以难忘,在于它能穿越时间,在生命中留下印迹。即使书本不在手边,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仍会在不经意间浮现。这便是经典的力量——不求被完整铭记,却能深刻影响。在快节奏的当下,观察生活、感悟美好,既是颜文樑先生精髓所在,亦是值得汲取的智慧。他以画笔与文字诉说: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人类精神的前行之路。

如今回想,那个为作业焦虑的下午,竟成了艺术启蒙的起点。课程设计的内容早已淡忘,但那些画与文字带来的感动,却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痕迹。世界依旧喧嚣,而颜文樑先生的画作与文字仍在低语,诉说美与真的永恒。

在生活的画布上,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唯有用心描绘,方能勾勒出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

喜欢又见宇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又见宇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憙璆志凌虚矣~ (无内容) - 无心上床 (0 bytes) 04/03/25
对! - 又见宇 (247 bytes) 04/03/25
🙏🏻🙏🏻😀😀🤝🤝 - 又见宇 (137 bytes) 04/03/25
我可不想让你做噩梦 😂😂 (无内容) - 又见宇 (0 bytes) 04/03/25
哈哈,这么谦虚。~ (无内容) - 尘凡无忧 (0 bytes) 04/03/25
感谢尘凡的红包! (无内容) - 又见宇 (0 bytes) 04/03/25
谢谢铜兄鼓励! - 又见宇 (83 bytes) 04/03/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