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5-16 8:35 已读 2843 次 2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关于苹果,有一个很老、但也非常有名的段子: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的手中,“苹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数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为什么很少看到苹果的身影呢?


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苹果并非很晚才传入中国。事实上,中国是苹果的起源地之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苹果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水果。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关于苹果的描述不多,这是因为中国古人没有吃过今天市场上的苹果。


苹果的祖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绵苹果,一个叫西洋苹果。


古代中国人吃的都是面面酸酸的绵苹果,而脆脆甜甜的西洋苹果是在100多年前才进入中国的。


不过,这种苹果很快就流行起来,让人以为它就是土生土长的苹果。


世界上所有的栽培苹果都来自一个物种——塞威士苹果,又名新疆野苹果。


大约2000年前,世界各地的果园都有了各自栽培的苹果。


在西汉时期,从新疆来的塞威士苹果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柰(nài),也被称为绵苹果。


与此同时,另一支塞威士苹果队伍进入了欧洲。


考古证据显示,公元前1000年的以色列就开始栽培苹果了。


在随后的数千年间,它借助人的双脚,从中亚高原走向世界各地,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颜色和风味,最终成为现在主流的栽培苹果。





说完了中国苹果的历史,我们再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称呼苹果的。


其实,我们上面已经稍微提及了这一点,苹果最早被称为“柰”(nài)。


“柰”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两千年,早在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撰写的《上林赋》中就有记载。


明代也有一首古诗名为《柰树》:


树下阴如屋,香枝匝地垂,


吾侪携酒处,尔柰放花时。


有实儿童摘,无材匠石知,


成蹊若桃李,难以并幽姿。


这首《柰树》写的就是苹果树。


在诗人笔下,柰树的树荫大得像屋子,枝条繁茂,垂到地上。诗人和朋友一起喝酒的地方,正好是柰树开花的地方。


柰树结了果实会有儿童来摘,但柰树不是木匠们认可的好木材。即使桃树和李树的下面可以开辟小路,也没有柰树的姿态那么优雅。





除了“柰”这个奇怪的名字之外,苹果还被称为“林檎(qín)”。


林檎因为味道甜美,所以成熟后,其所在的林木中常常能吸引来许多飞禽,所以,人们为之取名为“林檎”,相当唯美。在日语中,“苹果”至今依然写作“林檎”。


我们现在虽然也有“林檎”这个词,但是已经不是说苹果了,而是指我国南方所产的“番荔枝”。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看看林檎长什么样,只能去古代画卷中去寻找了。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果熟来禽图》,画面中:


林檎果一枝,枝头果实已经成熟,绿叶边缘有些萎黄,虫蚀的痕迹历历在目,一只小鸟落于枝头,视线向着右上方,似乎被画外的什么所吸引。


这件作品勾线极为轻细,用色清雅柔美,林檎果青红相间,晕染微妙;叶子用色丰富,正反面的色彩差异刻画入微;小鸟毛羽柔软,憨态可掬,令人一见即生愉悦之情。






最后解答一个问题,我们熟悉的“苹果”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答案是明朝。


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专门列了“苹果”词条,并专门对这种果子进行了介绍:


“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的著作。到了清代,苹果一词逐渐普及。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