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尔读书:崇祯和李自成
大明灭亡的锅是崇祯还是李自成?
有人认为是崇祯,有人认为是李自成。
把锅扣给崇祯的人认为他崇祯刚愎自用,不识奸邪,能力不足又用错了人。
把锅推给李自成的人认为,倘若不是李自成,大明庶几可救。
一、李自成是崇祯逼出来的吗? 既是也不是。
说是,确实是因为明朝末年朝廷年年开支入不敷出,养不起那么多人。
这才有了崇祯裁减机构,节省开支,这才直接造成了本是驿馆官吏的李自成被迫失业。
后来更是一步步成为起义军领袖,亲手覆灭了大明。
从这个过程来看,李自成仿若当年的黄巢。
说不是也有充分的理由。
在当时紧迫的形势下,即使当年不裁撤,往后终究要走那条路。
届时即便不是李自成,张自成,王自成同样也会冲冠一怒。
只是能够掀起大浪,能否成大气候确实难讲。
二、崇祯和李自成冤枉吗?
他们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失败者,他们获得那样的下场和名声也毫不冤枉。
有人感叹二世倘若有中主的才能,也不至于使秦沦落至两代而亡的下场。
崇祯的时代,虽国力下降,官吏腐败,但仍外有忠志之士,内有贤良之臣,如果任用妥当,仍有可能再度中兴。
然结果我们大家知道他最后:国破家灭,自挂煤山。
李自成呢?
也是可悲可叹。
前期好不容易进入看起来稳定的系统,结果崇祯一声令下,被迫失业,从此朝不保夕。
后来发奋,数次死里逃生,终于入主京师。
还没坐几天,就迅速腐化堕落变成和他之前厌恶的人一样,结果等到起义军遇上山海关军队的时候几战几败,最后只身落荒而逃、不知所踪。
三、兴衰荣辱的道理
前面有一篇文章简略地提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的道理。
其实,这句话在各个时期都有事例映证。
比如朝代的兴起,往往由贤明的君王和贤明的高士一起开创,而朝代衰落同样是由昏庸的主上和谄谀的奸臣引起。
所以,夏亡商兴有商汤和伊尹,商亡周兴有文王和吕尚,秦兴有孝公和商鞅,秦亡有二世、李斯、赵高之流,周以周礼兴八百年周亡天下以失礼,汉得天下以德失天下也以失德。
至于隋唐,隋文帝以合华夏众心、节俭克制以创业,朝廷多铮臣能臣;至于炀帝,耽于玩乐、奢侈文饰,以天下之力从己之欲尚不厌足,满庭竟是谄谀奉承之辈,及其高台被戮无一人以救主,岂不悲哉?
唐宋,亦正亦反,唐武力立国,开疆扩土,自古华夏未有之盛,及其武力少衰便有安史之乱,后愈演愈烈,便成五代十国累卵之势。
宋鉴于唐,修文治重道德,分武将之权以为枢密,便有宋词兴、理学盛,工商业一枝独秀,而每究两宋之御侮外敌,积贫积弱,便知其自守之贼矣。
元类于唐,固不多述。
明亡固崇祯与诸大臣皆私利之辈,至国破家亡仍不肯同衷共济,至于闯贼趋迫,众皆心散。崇祯面前,实无一计划效死之臣。
清以八旗入关,十八副铠甲起兵,然后势如破竹,翦灭残明。乾隆之朝尚复堪用,及其道光末年沉溺鸦片,刀枪不举,如此难免挨打,列强入寇,使中华有亡国灭种之危。
是以君子,高士,圣人,需慎焉,戒焉,省焉!!!!!
古语之有曰:勿谓言之不预也。此之谓也。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