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历:谋士中的谋士,帝师中的帝师
后梁集结了所有的兵力,打算出其不意,趁着李存勖没有防备,大举反扑,企图逆转局势。
朱友贞想要玩个灯下黑,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这边人心不齐,就在后梁准备发动奇袭之际,己方阵营里的一个重要将领,叛变了。
这个人,就是康延孝。
康延孝,最早在河东晋王李克用的手下从事,当然那时候他不是大将,不是先锋,甚至连个偏将也不是,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士卒。
普通士卒康延孝有一次在军中违纪,按律要吃军棍,康延孝寻思不成,因为军棍这个东西,它太玄妙了。
执棍的人要是往轻了打,一百棍打完连皮外伤都留不下,可是如果要往重了打,要往死了打,那妥了,一棍子下去,自己就得见太奶。
思来想去,康延孝选择了逃走,他离开河东军,投奔了后梁。
所谓树挪死来人挪活,康延孝到了后梁军中,他还真的有点时来运转,他也是从普通士卒做起,靠着一点一点积攒的军功,竟然升到了小校,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慢慢的竟然真的让他混成了军队中的高层将领。
当时,康延孝隶属于段凝麾下。
事实上,康延孝对段凝的印象很不好,不止康延孝,军中士卒普遍都不太服段凝,因为段凝能有今天,靠的是拉关系走后门,并且他还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王彦章那样在军中甚有威望的将领,都让段凝给排挤走了。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康延孝是段凝麾下的右先锋指挥使,一旦开战,段凝肯定让自己先冲上去当炮灰。朝廷里呢,奸权当道,一个赵岩,一个张汉杰,赵是姐夫,张是外戚,俩人残害忠良,祸乱朝纲,段凝还见天儿的给他们送金子行贿。
站在黄河边上,河面浮动着碎金般的光斑,正值伏秋大汛前夕,平缓的波峰间藏匿着阵阵漩涡,混黄的浪头拍击着长满青苔的拴船石,渡口处,一个老艄公蹲在木栈道上修补桨橹...
江山如此美好,何人能不留恋?
康延孝长叹一口气,终于做出决定,他绝不能跟着这个已经无药可救的帝国一起陪葬。
打定主意,康延孝立刻带领几百亲兵,投靠了李存勖。
敌将来投,真如天降大喜,李存勖非常激动,亲自接见了康延孝,不仅高官厚禄一顿封赏,甚至还把自己身上穿的袍子解下来给康延孝披上,又把自己的腰带拆下相赐。
您想想,当年康延孝可是叛逃河东,投奔后梁,此时复投李存勖,他心里直打鼓,没成想李存勖真乃明公也,对自己好的不要不要的,快赶上国士之礼了,这给康延孝感动坏了,立刻就把后梁的所有军事布防和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全都一股脑的汇报给了李存勖。
此时此刻的李存勖如果有台词,那一定是赵本山老师小品中的那一句:
唉呀妈呀,还有意外收获。
康延孝的变节投诚,给李存勖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后梁几乎集结了所有的重要兵力,全都布防在了前线,分路出击,打算大举反扑。
第二,后梁将士们全都被征调到了战场上,甚至是朱友贞的护卫亲军都被派到前线打仗去了,因此后梁的都城汴州,此时十分空虚。
后梁分兵分了几路呢?分了四路,这的确是李存勖没想到的。河东军才刚刚和王彦章在黄河激战数月,此时元气大伤,尚未恢复,后梁抓住这个时机一把梭哈,来和自己决一死战,那么选择就摆在了李存勖的面前。
是撤退?是防守?是讲和,还是迎敌?
以宣徽使李绍宏为首的很多大臣建议,形势不妙,最好是和后梁讲和,咱们已经占领的郓州还给他们,咱们给了他们郓州,他们也把他们占领的卫州交出来,这么一来就扯平了,他们退军,咱们也退军,以后再找机会南下。
李存勖听完,他是怫然大怒,喝道:
如此一来,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愤怒,其实往往是气愤自己无能的表现,就如李存勖虽然发怒,可是眼下面对后梁的多线压迫,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挥退左右,独自坐在大帐里唉声叹气。
明知道打不过,可是李存勖却不想要撤退。
俗话说,遇事不决,可问春风,那谁是李存勖的春风呢,不是别人,正是小诸葛郭崇韬。
郭崇韬太懂李存勖了,所以当李存勖召见郭崇韬问计的时候,郭崇韬毫不犹豫,俯首跪拜,立刻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转战南北,如今已经到了第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有多少天,陛下都没有梳过头,没有洗过脸呢?还不是因为要为国家雪耻,为先帝报仇?
如今陛下已经御极天下,而黄河以北的百姓却仍然翘首盼望天下一统,今日我们得到了一个郓州就不能坚守,要白白送出去,日后广阔中原,我们又如何守得住?
此时撤军,军心动摇,黄河天险拱手让与他人,我河东将士们岂不寒心,士气若受损,何时才能恢复?
梁军势大,人多,可他们的主帅段凝不过庸才而已,他想要带兵奇袭我军的意图,我们已经全然洞悉,既如此,臣下倒有一计:
我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正面战场上牵制住段凝,另外一路由陛下您亲自率领,直扑汴州,汴州空虚,我们一举拿下,便可俘获梁皇帝朱友贞,到那时,天下弹指可定!
最后,郭崇韬还意味深长的补上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陛下不采纳臣的意见,那么以后事态会如何发展,我也不能预料了,毕竟今天河东地区的粮食收成不好,军粮也只够支撑半个月了。
郭崇韬不愧是五代前期第一名臣谋将,他的这段劝谏,堪称天花板中的教科书。
首先,郭崇韬精准的唤起了这位在危机面前有些踌躇的后唐皇帝的情感共鸣,激发了李存勖的血性。
你不洗脸不洗头是为了什么?你这么多年努力是为了什么,老爷子李克用病逝的时候留给你三支箭又是为了什么?
郭崇韬这么一整,先把李存勖内心的激情给点燃了,这就叫做以君王使命感包装军事冒险,让孤注一掷成为了崇高而必然的选择。
其次,郭崇韬瓦解了李存勖所面临的风险,用理性的分析消除了皇帝的恐惧心理。
大家都认为后梁军强大,但是郭崇韬一下就指出了关键,梁军虽强,但是带兵的段凝很无能,后梁四路大军,眼看就要拿下咱们河东军,可是转过来一想,他们既然倾巢出动,那么他们的都城必然空虚,所以这看似是危机,实际上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好机会,所以郭崇韬紧接着就提出了可行性计划,奇袭汴州,直捣黄龙。
最后,郭崇韬还有意无意的用士气不足,天险丧失,军中缺粮来制造紧迫感,这是明摆着让李存勖在最优解和最差结果之间做选择。
打,还有一线生机,还有可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打,说白了那就废了,完蛋了。
情感上煽动,战术上分析,心理上施压,可以说郭崇韬一席话,堪称古代谋臣游说巅峰之作。也只能一直在那喊,不能退,必须打。
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皇帝怎么会听你的呢?
李存勖听的时候,本来他还在椅子上坐着,这回一听完,他是直接拍案而起,腾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抓着郭崇韬的手慷慨陈词:
大丈夫顶天立地,成则为王,失败了,也不过是沦为俘虏,我意已决,大事已定,发兵奇袭!
军帐外,夜色像一块浸透了墨的绸缎,沉沉的压了下来,火把在风里忽明忽暗,河对岸忽然飘来一声梆子响,惊得夜枭扑棱翅膀掠过河东军的大营,一阵风掀动了某顶帐篷的帘角,漏出一线暖黄的光——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李存勖的手里还握着中原的草图,手边半盏冷透的茶汤,茶杯旁,三两支蜡烛,烛泪落下,正被穿帐而入的风一点点凝固。
郭崇韬看着眼前不过三十八岁的唐天子,一股莫名的情感袭上心头,一瞬间郭崇韬把古往今来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想了个遍,却想不出,李存勖到底和谁似曾相似。
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刻,郭崇韬意识到,眼前的君王,已经不再是西突厥沙陀部的混小子,不再是晋阳平原上纵马驰骋的贵公子,也不是在府里吹笛子的世子了,这一刻,李存勖真正蜕变成了一代帝王。
郭崇韬更加明白,也许就在几天之后,乱世就将要结束,新时代就要在自己的计策下,在李存勖的剑下,重新铸造了。
持握舆图虎帐,烛台照影如明。
十二旒遮云外日,九鼎尘封塞上兵,玉阶点点星。
血染龙旗未冷,霜凝铁笛先惊。
收拾山河金匮裂,踏碎黄粱鼓角鸣,谁听白露声?
李存勖,前进吧!你终将成就你的,不世功名。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