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谈历史:中国是这样失去越南的
一、赵匡胤埋雷:用虚名换安宁的蠢招背景补丁:要理解这段历史,得先知道越南在唐宋时期都是中国领土,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唐朝时设"安南都护府"管理,类似于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唐朝灭亡后,各地军阀割据,越南就逐渐成了"没人管的熊孩子"。
核心问题:公元973年,越南军阀丁部领的儿子丁琏(这是越南本土崛起的军阀家族,祖上三代都是地方豪强)捧着荔枝、象牙来开封磕头。宋太祖赵匡胤此时干了一件让后人骂街的事——他不仅没派兵收拾这个割据军阀,反而给丁琏颁发"交趾郡王"的证书,相当于官方承认越南独立!
具体骚操作:
军事上认怂:当时宋军刚灭了割据广东的南汉政权(这个政权类似民国军阀陈济棠),军队就在中越边境。赵匡胤完全有能力像汉武帝一样南下收复河内,但他以"北方契丹威胁更大"为由按兵不动。
政治上摆烂:册封诏书全文236个字,没提半句驻军、税收、官员任命,反而夸丁家"保境安民有功"。这就像物业看见有人霸占小区花园盖别墅,不仅不拆除,还给违建者发"最美庭院"锦旗。
经济上犯傻:宋朝要求越南三年进贡一次,贡品不过是些土特产。而同期宋朝给契丹的"岁币"高达白银10万两,相当于把越南当叫花子打发。
深度解析:赵匡胤这个决定有多蠢?对比下明朝朱棣就知道差距。明朝刚打完"靖难之役"穷得叮当响,照样派30万大军收复越南。反观宋朝开国时兵强马壮,却连家门口的越南都不敢碰,活脱脱的"窝里横"。
二、宋太宗现原形:十万大军成笑话背景补丁:丁琏死后越南内乱,相当于现在省长突然暴毙,省内各市长争权。照理说这是中央介入的好机会。但宋朝的操作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赵光义派了个文官侯仁宝(邕州市长)带兵平乱。这支拼凑的杂牌军有多离谱?史书记载"士卒衣不蔽体,弓弩十矢九坏",连广西土司兵都不如。越南权臣黎桓用"诈降计"杀得宋军片甲不留,主将脑袋被做成酒器。
比喻解释:这就好比公司某片区经理杀了总部特派员,伪造份任命书说要当新经理。总部非但不追究,反而发公文承认——这种怂包操作直接让越南军阀看穿宋朝底线。
战场细节:黎桓军队在支棱隘(今中越边境)设伏,利用象兵冲锋打乱宋军阵型。宋军溃退时发生踩踏,掉进沼泽淹死者超过战死者。此战宋军损失超2万人,占出征部队的60%。
后续神操作:黎桓杀了宋朝命官后,竟伪造"丁璇(丁琏幼子)自愿让位书"来请封。宋朝官员明知有诈,但宰相赵普说了句千古名言:"蛮夷相攻,常事尔,不足烦中国"。于是宋朝真就认了!
三、宋神宗错失最后机会:赢了战场输了政治背景补丁:1075年越南李朝军队突袭广西南宁(当时叫邕州),屠城五万八千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被邻国军队血洗。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边境惨案之一。
宋神宗这次真急眼了,派大将郭逵带着十万禁军南下。富良江之战(今河内红河)明明大获全胜,先锋部队离河内只剩15公里。副帅赵卨急得跳脚要直捣黄龙,但主帅郭逵怕担责任,竟然接受投降草草撤军。
战场还原:宋军用"火箭焚舟"战术烧毁越军战船,李朝太子李洪真被乱箭射成刺猬。越军残部退守河内时,城内爆发瘟疫,每天病死上千人。只要围城半月,越南必降。
后果解析:这就好比打王者荣耀推掉敌方高地塔突然挂机。此战过后,越南李朝虽然表面称臣,但实际已成独立王国。更荒唐的是,宋朝连驻军、赔款这些基本要求都没提,只要人家继续叫爸爸就行。
经济账本:此战耗费宋朝军费500万贯(约合现在15亿人民币),结果只换来越南进贡的15头大象。有官员算账:"每头象价值三十万贯,真乃古今奇闻!"
四、关键人物谱:那些改变历史的面孔 丁部领/丁琏:越南版安禄山,趁唐朝灭亡后割据的军阀。丁部领外号"丁先皇",在越南史书里被吹成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个反复横跳的投机分子。
黎桓:越南版曹操,囚禁少主夺权的权臣。他写给宋朝的国书堪称厚黑学范文,开头自称"臣桓惶恐",结尾却要求宋朝"勿复遣使,免劳军旅"。
郭逵:宋朝版张学良,手握精兵却临阵退缩的怂包将军。战后他升官发财,副帅赵卨反被贬到湖北管仓库——这种奖惩机制,堪称"劣币驱逐良币"的典范。
李乾德:越南版丰臣秀吉,一边给宋朝进贡大象,一边屠杀中国边民的枭雄。他在国宴上用汉语吟诵唐诗,转头就命令军队"杀宋人如刈草"。
五、地理冷知识:看懂历史必备地图富良江:就是今天河内的红河,相当于越南的"长江"。宋朝军队在此取得大捷,却因主帅怕事错失良机。
静海战区:唐朝设立的军事管辖区,包括整个越南北部。宋朝把这个军区编制保留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派过一兵一卒。
邕州:今广西南宁,宋朝的南方边防重镇。守将苏缄在屠城时全家36口自焚殉国,但朝廷给的抚恤金还不够买棺材。
支棱隘:中越边境的死亡峡谷,至今仍是军事要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在此全歼越军王牌师。
六、宋朝作死操作全记录祖传抠门:驻越南部队月薪只有禁军三分之一,导致官兵集体摆烂。广西戍卒甚至把官刀熔了打菜刀卖钱。
官僚内斗:每次越南出事,朝廷就分成"花钱消灾派"和"虽远必诛派"吵架。1084年越南来要教科书,两派为是否给《资治通鉴》吵了三个月。
神逻辑外交:认为越南人爱用中国瓷器就是心向中原,结果人家用着青花瓷搞独立。李朝皇宫全用景德镇瓷器,但王座上刻着"南朝"二字。
面子工程:把越南进贡的几只鹦鹉当"万国来朝"的证据。宋徽宗还命画师把鹦鹉画进《瑞鹤图》,全然不知越南使臣在偷笑。
七、现代启示录:千年教训不过时 警惕文化挪用:越南一边用汉字写奏折,一边创造喃字搞去中国化。现在他们博物馆把宋朝瓷器标为"李朝文物",类似韩国抢注端午节。
边防不能双标:宋朝在北方修长城花300万民工,在南方边防拨款还不够修城墙。现代某些地方重工业轻农业的思维,简直历史重演。
实力才是硬道理:富良江大捷证明宋军能打,但朝廷没有战略定力。就像现在某些企业,产品研发成功却不敢推向市场。
拒绝精神胜利法:以为接受朝贡就能维持宗主国地位,结果被现实打脸。这跟某些人吹嘘"外国人都用中国货"却忽视核心技术,何其相似。
八、终极拷问: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宋朝在973年、980年、1075年这三个时间点任选一次硬刚,今天的中越地图会不会重画?
973年窗口期:宋军刚灭南汉士气正盛,此时南下可效仿汉武帝设郡。但赵匡胤选择绥靖,错失最佳时机。
980年转折点:若能斩杀黎桓,越南将重回割据混战状态。但宋朝连地方部队都管不住,谈何远征?
1075年最后机会:富良江大捷后若进驻河内,至少能恢复唐朝版图。但宋朝文官集团怕武将立功,连夜下十二道金牌催撤军。
历史没有如果,但宋朝用连续百年犯错的"史诗级操作",给中国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这或许就是最残酷的答案。当我们在中越边境的友谊关下仰望界碑,是否还能听见千年前邕州城头的悲鸣?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