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有话说:朝鲜人真的幸福吗?
在朝鲜,表面的"静"与"重"形成诡异平衡:统一晨训校准集体节奏,橱窗空荡的街道是抹平个性的剧场,购物成为被许可的仪式,每句话都经过思维安检。没有动荡与暴力,却以选择权、自由意志和思考空间为代价浇筑出铅块般的"稳定"——它不生于共识,而源于不能动荡的生存法则。朝鲜的生活到底啥样?咱们今天就唠唠这个神秘邻居的日常。很多人以为朝鲜还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实他们现在的生活比咱们想象中复杂得多,有苦有甜,有规矩也有小确幸。我整理了些去过朝鲜的朋友的见闻,带你看看真实的朝鲜人咋过日子。
一、衣食住行里的计划经济味儿
走在平壤大街上,你会发现大伙儿穿得特整齐。工人一年领两套灰蓝色工作服,学生两年发一次校服,小孩长高了家长还得自己接裤腿,跟咱们过去用布票的年代似的。不过现在平壤也有高档商场卖时髦衣服,只是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多数人还得靠单位发的布料自己做衣服。
吃饭这事国家给兜底。城里人每月领粮票,重体力劳动者能拿900克,坐办公室的700克,但实际到手经常打折扣。农村人稍微好点,能种自留地养鸡鸭,逢年过节还能吃上肉。朝鲜泡菜和冷面确实地道,但顿顿吃也扛不住,老百姓现在都爱跑去自由市场买高价粮,一斤米能花掉工资的十分之一。
住房全靠国家分配,结婚就能申请公寓。科学家能住带电梯的高层,普通人分到老式筒子楼,但至少不用还房贷。不过晚上经常停电,家家户户阳台上都装着太阳能板,跟挂灯笼似的。出门主要靠两条腿,平壤公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农村人骑辆自行车能当传家宝,以前还有"宁借老婆不借车"的说法。
二、免费福利背后的生存智慧
别看朝鲜穷,福利体系倒是挺全乎。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看病不花钱,连牙膏肥皂都定量供应。但实际体验就像开盲盒——好单位能多发粮食,平壤医院缺药得自备青霉素,农村校舍漏雨得家长自己修。
老百姓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主妇们把旧衣服改出十八种穿法,男人下班去河边钓鱼加餐,中学生帮家里种地挣工分。最绝的是农民在巴掌大的自留地里搞立体种植,南瓜藤爬上屋顶,辣椒苗塞满墙缝,产量比集体田高好几倍。
三、平壤和农村的冰火两重天
首都平壤像开了美颜滤镜,科学家大街全是玻璃幕墙大楼,少年宫孩子弹钢琴跳芭蕾,地铁站修得跟宫殿似的。但出了平壤画风突变,牛车和拖拉机并行的土路上,农民弯腰插秧的场景仿佛穿越回四十年前。
城里年轻人现在也玩手机,不过只能上国内局域网,下载个APP得去情报局排队。姑娘们偷偷用中国化妆品,小伙子攒钱买二手日本自行车,这些"违禁品"在黑市能卖出天价。农村就更惨了,很多地方还在点煤油灯,收成不好时得挖野菜充饥。
四、规矩森严下的精神世界
在朝鲜生活得牢记三大铁律:不能随便和外国人聊天,不能议论领导,不能看韩剧。平壤大妈买菜路上见到领袖画像要鞠躬,学生课本三分之一在讲金家历史。晚上九点全城熄灯,街上静得能听见树叶响,娱乐活动除了集体舞就是看抗日电影。
但老百姓也自得其乐。周末全家去郊外野餐,青年男女偷偷约会被发现也不怕,反正最后都是组织分配对象。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真觉得生活不错——没房贷车贷,孩子上学不操心,虽然吃得一般但人人平等。
现在的朝鲜就像拧巴的青春期少年,一边严防死守西方文化,一边又忍不住探头看世界。平壤街头出现了奶茶店和网吧,年轻人开始追中国电视剧,市场里能买到泰国洗发水。这种变化悄无声息却实实在在,或许再过十年,咱们真能看到不一样的朝鲜。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