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军又丢一个重镇,克钦邦大门被关,会再次溃败吗
缅甸当地媒体消息,2025年4月7日晚,由NUG的人民保卫军和克钦独立军组成的联军,攻占了实皆省英多镇缅军最后坚守的“日本洞穴”,至此这个位于曼德勒至密支纳公路上的重要城镇已被攻占,驻守这里的缅军指挥官,77师师长及其手下在前往杰沙途中被俘。
从2024年8月16日起联军就对英多镇发起了进攻,8月24日就占领了英多警察局和外围的缅军据点,而从英多警察局和其他地方撤出的缅军聚集在二战时期日军在此修建的地堡为依托的大据点。缅甸大地震后缅军和各支武装都宣布临时停火,但各方都没有当真,4月7日晚联军攻入地堡时缅军也出动了飞机投弹,但改变不了结局。靠坚固地堡为主死扛近8个月,缅军的作战意志也算难得。
此次战役由NUG国防部指挥,聚集克钦独立军以及杰沙,英多,班茂,瑞保,彬乌伦各地的保卫军(PDF),国防部无人机部队,共二十余支武装,总兵力超过2000人。
初步战报显示,缅军有40多人被俘,师长被俘,联军缴获2门榴弹炮、2门120毫米迫击炮及大量轻武器弹药。英多,它和密支纳和八莫这些地方我们从小就听到不同,这个地名我是关注远征军故事时候才接触和记住的。
远征军1942年第一次作战失利后,到4月30日,史迪威、罗卓英率长官部转移到英多,徒步西行,于5月24 日先后到达印度边境。
而杜聿明,廖耀湘等将领5月12日抵达英多,因为密支纳和八莫已经被日军堵住,又没有像史迪威,罗卓英及新38师孙立人那样往西就近撤进印度,而是丢掉重装备往西北方向进入野人山,准备转回国内,结果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最后在盟军空军支援下,不得不转向印度方向,到7月25日才终于抵达印度边境,15000人只剩下2000多人。所以英多是以这样的方式给我留下印象的。随后日军在这里建有两个军用机场,还修了很多坚固的堡垒。但1943年10月开始,盟军(包括十万中国驻印军)反攻,由于盟军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炮火优势,最后缅北的日军被消灭,一直反攻到仰光。
在整体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那些坚固堡垒的作用并不大。
这次NUG和克钦联军攻占英多,有个比较特别的内容就是反复提到“日本洞穴”,几十年还在用,看来修得很坚固,最后还是没有能保住,说明目前缅军整体还是处于分兵把守,到处被动挨打的局面。去年8月初缅军丢掉腊戍之后,我就给他们下了这样的结论:“没有强大的机动部队,又不愿意作战略收缩,只能分兵把把手,处处被动挨打”。
1027行动缅军一下子被无人机炸懵,那些拖家带口靠枪杆子搞创收的老弱兵痞纷纷投降,结果是全线崩溃,丢掉几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以后缅军加强了无人机部队,又形成新的平衡和僵局。
反缅武装要拿下一个据点,在缅军空军,无人机和大炮的配合打击下,很难再复制去年初缅军大溃败局面。克钦军打八莫,到现在也没有能啃下来就是证明。那么联军内部会一直团结吗,还能不能撑到占领大片地盘?不好说。
但缅军也没有能力组织万人规模的大部队进行反击,无论是八莫还是英多,都是靠当地守军死扛,最多就是派几百人的部队去增援,然后是空投补给,空军支援,就是靠二战水平的立体作战来维持局面。在反政府军人员众多的围攻下,迟早会顶不住。这次英多的被攻占就是很有力的证明。
英多被攻占,从地图上看,克钦邦缅军已经基本被装进口袋里,但是因为缅军守军还有足够的物资,还有制空权,NUG和民地武也不容易吃下。而缅军就这样耗下去,没法派大部队去解围,会不会发生大变化也不好说。不愿意大撤退大调整,敏大将的筒裙里还有什么武器和妙计,大家讨论一下。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