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历史超有料: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可惜生错了时代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4-09 9:12 已读 555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历史中的亡国之君基本大都是昏君、庸君之类,即使是“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虽然有一些正面评价,但仍免不了被诟病刚愎自用、政治蠢材等负面评价。


但是,在这么多的亡国之君中,却有一位皇帝在执政能力以及个人评价中有着非常高的正面评价,甚至将他排在明君之列,这个人就是金朝的末代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已被围三个月,城中粮尽。初九夜,金哀宗深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宗室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初执意推却,后金哀宗苦苦哀求,说:“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昔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果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 


正月十一日,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城,金军将士顽强抵抗,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殉国。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享年三十七岁。


与那些无颜于地下见列祖列宗的皇帝们不同,完颜守绪并未以发覆面,他曾说过,“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要说着金哀宗完颜守绪登基时,手里拿到的底牌,那几乎是所有皇帝中能拿到的最差的牌之一。因为无论是从明面上看还是从深层次分析,金国到了完颜守绪的手上时,几乎已经没有了任何翻盘甚至苟且延续的机会。


当时的金国,在蒙古大军的挤压下,势力穷蹙,真正的统治地区局促于河南一地,而且西北的西夏因卫绍王时蒙古伐夏金朝见危不救,也开始与蒙古联合,不断在边境地带对金国发起进攻。


同时,山东地区由汉人武装势力组成的“红袄军”声势日大,四处开花。除此以外,在金国原先统治比较稳固的辽东地区还有契丹人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的反叛。烽火燎原,狼烟遍地,金朝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而金哀宗的前任金宣宗居然在四面楚歌中打起了南宋的主意,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北失南补”,关键是还没有打下来,南宋一怒之下关闭了与金朝的榷场贸易,并且南宋也停止了向金国缴纳岁币,并开始考虑联合蒙古对抗金国,最终促成了“联蒙灭金”的战略。


这就相当于把金朝为数不多的稳定财源给切断了,本来每年金国可以通过12个榷场获得大量课税,每年还能从南宋朝廷那里白得大量的岁币,现在把南宋惹毛了,这些钱全没了,直接导致金国再也无力支撑因抗蒙而产生的繁冗军费。


金哀宗在他继位后的第二年,派遣使者前往宋金边境,四处张贴文书,昭告军民自己从今以后“再不南伐”,以此来缓和金、宋之间的矛盾。


南宋一开始并不相信,但金哀宗屡敕边将不得侵掠,又时不时的把宋军一些俘虏遣返回国,这才让南宋相信了金哀宗的诚意,双方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但是想要再深一步的话,因为有之前的靖康之耻,所以也仅仅是缓和了一些表面的矛盾而已。


正大二年(1225年)九月,金哀宗与西夏国签订停战协定,随后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抵抗蒙古大军,金朝随之解决了西面受敌的窘境。


再金哀宗短短两年的运作之下,貌似金国终于可以缓上一口气了。但是三国(宋、金、西夏)之间多年的征伐,让彼此重建信任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为零。外交上的口头兄弟好做,真正实打实结为统一战线,那就有点属于痴人说梦了。


实际上三个国家的高层心里面也都非常清楚,此时的金哀宗更是明白自己家的危险处境,要想解决困境只能自救,金哀宗是真心的希望能把奄奄一息的金国重新拉回正轨。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金哀宗刚一继位,就废掉了声势滔天、权倾一时的蒲察合住等奸臣,对于犯法的皇亲国戚也绝不包庇。


金哀宗自救的第二步是广开言路,笼络人心。他曾传旨意,金国境内无论高低贫贱,只要能直言军国利害,就算言辞不逊、指桑骂槐,甚至大不敬者,也绝不加罪。


金哀宗自救的第三步是启用真正能打胜仗和硬仗的将领。大胆起用完颜合达、犯人完颜陈和尚等将领,还有之前投降元朝的武仙等人。




武仙是金宣宗时的一员大将,他在一次与元朝军队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而被迫降蒙,与元将兵马都元帅史天倪一起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金宣宗生前曾招降武仙未成。


金哀宗即位后,武仙想回故国,又怕金朝难以容他。金哀宗马上派人设法通知武仙,表示无论何时都欢迎他。正大二年(1225年)武仙得到诏谕深受感动,便毅然杀掉史天倪回归,金哀宗完颜守绪封他为恒山公。在两年后进攻山西的战斗中,武仙率军攻打太原,力斩元朝大将攸兴哥,收复太原,立下了大功。


还有陈和尚,他曾被告下狱,金哀宗不顾大臣反对,毅然将其释放,并对陈和尚说,我法外开恩将你放出来,天下人已经对我指指点点了,希望你从今天起能奋勇杀敌,为国抗蒙,不要再让人说我放你放错了。


果然,之后陈和尚没有辜负金哀宗的期望。他曾率400骑于大昌原之战中破蒙古军8000之众,名震天下,以功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后来又相继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倒回谷(今陕西蓝田东南)等地击败蒙古军,以功迁御侮中郎将。可以说金朝晚期最能打的将领应该就是这位陈和尚了。


金哀宗自救的第四步,就是拿出国难当头、军民一心的诚心和决意。公元1232年3月,蒙古大军围攻汴京,金哀宗冒雨出来慰劳军民,百姓们见到皇帝想要跪下叩拜,金哀宗连忙制止,还担心污泥弄脏了百姓的衣裳。随从官员见雨下得太大,就替哀宗披上蓑衣,谁知金哀宗一把将蓑衣扯掉,说“军士皆曝,我何用此为?”身边将领们皆高呼万岁,甚至有不少人感动的低声哭泣,感叹金国在此时终于出了一位明君。


在哀宗持续的慰劳和鼓舞下,将士们拼死战斗,终于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使金王朝的寿命延长了两年。


公元1233年的正月,金哀宗撤出汴京,六月逃往蔡州,金哀宗估计也不知道,蔡州城竟成了金王朝以及自己的终点站。


天兴二年(1233年)九月,蒙古都元师塔察儿派使节至襄阳约南宋一起合攻蔡州。金哀宗明白蒙古即使和南宋一起灭了金国,也绝不会容忍南宋继续存在,所以他就以乞粮为名,派出使者向南宋游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西夏灭亡后到了大金,大金灭亡后必然危及大宋。唇亡齿寒,这是自然的道理。”


可是,此时眼看金国灭国在即,靖康之耻的大仇即将得报,南宋根本就不理会金哀宗的游说。到了十一月,南宋奖励孟珙、江海亲自率军二万、运粮三十万石出兵助蒙灭金,合围蔡州城。


《金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是月,使宋借粮,入辞,上谕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戒饬边将无犯南界。边臣有自请征讨者,未尝不切责之。向得宋一州,随即付与。近淮阴来归,彼多以金币为赎,朕若受财,是货之也,付之全城,秋毫无犯。清口临阵生获数千人,悉以资粮遣之。今乘我疲敝,据我寿州,诱我邓州,又攻我唐州,彼为谋亦浅矣。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卿其以此晓之。”至宋,宋不许。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围困三个月之后已经弹尽粮绝,以河南加半个陕西的国力,硬是扛了蒙古十几年的金哀宗终于抵抗不住宋蒙联军的围攻,个人生命和国作都进入了倒计时。


他对侍臣说,我听说亡国之君往往成为俘虏,要么被拉到敌国祖庙接受羞辱,要么被关在监狱,一生不得自由,我不愿意当了亡国之君还要被侮辱。于是金哀宗传帝位于元帅完颜承麟。


刚刚继承皇位的完颜承麟登基仅仅在两个时辰之后便在蔡州巷战中殉国,36岁的金哀宗则默然退入室内自缢而死。


金朝自金太祖建国至此历一百二十年,亡于南宋、蒙古联军之下。




客观来讲,金哀宗即位时的金朝几乎已经到了要亡国的边缘了,金哀宗通过整顿吏治、改革军制、消除边疆隐患专力抗蒙等举措希望能力挽狂澜,但终因积弊太深,且遇到了历史BUG级别的蒙古大军而未能扭转颓势。


如果面对的不是蒙古,我觉得将他放到任何一个朝代,他都能有一番不俗的作为。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