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二楼象女士:国之将亡,搞臭帝王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4-08 20:16 已读 542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1645年正月。一位妇人敲响了河南巡抚的鸣冤鼓,称有重大冤情,要见巡抚越其杰。

时值天下大乱,后金和大顺正在河南和陕西火拼。巡抚越其杰根本没有心思搭理百姓伸冤这等小事。但妇人十分固执,见不到越其杰,赖在门口死活不走。越其杰无奈,只好出面应付一下。


越其杰万没想到,这一见面,牵出了南明历史上第三桩惊天大案。


妇人开口,即是王炸。自称“本宫”,河南本地人,娘家姓童,是原德昌王(小福王)朱由崧的原配夫人。夫妇二人在乱世中走散。托人打听,丈夫辗转去了应天,成了当今皇上。希望越其杰帮忙,成全她与丈夫皇帝团聚。

南明高层经历“大悲案”和“假太子案”后,对刁民冒充皇室宗亲这种事已经见惯不怪。跟冒充崇祯和太子比起来,一个冒牌藩王妃,不算什么稀奇事。


于是,越其杰以扰乱公务为由,准备轰走童氏。见越其杰不相信自己,童氏又给越其杰讲了一些福王家的家长里短。


联想到福王爷俩“贪财好色”的生活作风。越其杰逐渐开始动摇。谁也不敢保证童氏是不是朱由崧在洛阳欠下的风流债。


兹事体大。越其杰不敢自作主张,叫来“广昌伯”刘良佐一起给童氏录了一份详细供词。供词中,童氏是这样说的。


本宫时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妃生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本宫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是天启六年进入福王宫,十七岁时,內监曹化淳拟旨册封我为福王妃,与黄氏、李氏同为王妃。崇祯十四年,我与当今皇上朱由崧生了一个儿子叫“金哥”。为了避难,我们把儿子金哥送到了乡下“宁家庄”。临走时,在金哥的手臂上咬了一道伤疤作为记号


越其杰和刘良佐封好供词,备上马车,一路护送童氏来到应天。


弘光帝朱由崧接到供词和奏折后,暴跳如雷,贴在越其杰脸上直接开大。破口大骂“无中生有,荒唐至极”,并且自我辩解说:

朕前后早夭,继妃李氏殉难,俱经追谥。且朕先为郡王,何有东、西二宫


弘光帝的辩解不无道理


首先。黄氏和李氏是宗谱里有名有姓记载的。黄氏是朱由崧第一任发妻,都指挥佥事黄奇瑞的长女。黄氏病逝的时候,朱由崧还是福王世子。黄氏死后,朱由崧续了李氏。黄氏与李氏的“王妃”是先后册封的,不存在“两妃并立”。


其次。朱由崧是在崇祯十六年五月(老福王死后),才正式继承福王爵位。此前,他是“德昌王”,属于郡王一级。按照明朝祖制,郡王只能册封一位王妃。续妃李氏是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占洛阳后,自缢殉国。郡王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位以上朝廷册封的“王妃”。


最后。此女在自述中用了“宫”这个字,更是离了大谱。皇室成员中,只有藩王妃以上的级别才敢称“宫”。用朱由崧的原话说,我当时是德昌王(郡王),就算私下找女人,也绝不敢用“宫”这个字称呼她们,更别提私下“册封”,这是僭越的死罪,难道我心里没这点数吗


弘光帝当场下旨,直接把这个女骗子拖出去砍了。但接下来,有人坐不住了。东林士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先不管“童妃”是真是假,皇上不认这个老婆,这是皇上的私事。但东林士人执意让弘光帝亲自见一见“童氏”,“当面锣对面鼓”对质,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弘光帝坚决不见。堂堂天子要跟一个妇人牢中对质,成何体统。双方在“见与不见”中,陷入拉锯状态。


结果,意外发生了——童妃从驿馆跑了。


童氏跑向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逢人便说自己是当今皇上的原配老婆,此次前来寻亲,丈夫皇帝拒不相见。


一时间,“天子发迹,嫌弃糟糠”的炸裂“花边”,登上了南明热搜。


弘光简直快要气炸了。让锦衣卫都督冯可宗把“童氏”抓回来,严刑审讯。


冯可宗一顿操作猛如虎,拿到的供词与越其杰的供词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童氏增加了与丈夫朱由崧逃出洛阳、避难走散的种种细节。


弘光帝一看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怀疑冯可宗在糊弄自己。临时换上屈尚忠继续审讯。头一天,屈尚忠接到弘光的口谕审讯童氏。第二天,屈尚忠赶到大牢准备提审时,童氏暴毙狱中。


童氏虽死,但事件没有因此终结。反而,闹得更加激烈。


童氏在狱中的供词居然流入了坊间。吃瓜群众的心理永远都是“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绝情帝王弘光帝,对发妻痛下杀手”的谣言在应天府传疯了。一直闹到五月,后金攻破南京,弘光灭亡,事情才彻底消停。

“童妃案”神就神在这里。


第一。对童氏的审讯是秘密进行的,皇族家事是历朝历代的最高机密,是谁把童氏的供词泄漏出去的,为什么要泄漏。


第二。即便童氏真是弘光过去的风流债,朱由崧没有理由不认这个“老婆”。已经贵为皇帝,认下这个老婆,也不耽误他继续找别的女人,没必要在这件事上污化自己。


反常必有妖,而“妖”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谁会是“童妃案”的最大受益者,很明显是东林士人。种种的反常,都指向一个方向——童妃案”是一场东林士人向弘光发起的舆论战


东林士人试图从“伦理”层面上,诋毁弘光帝。将私德上纲上线,升级为“君德”,从而达到摧毁“弘光政权”神圣性、合法性的目的


“童妃案”本不是一桩复杂的案件,手法拙劣,一眼假。但真相不重要,搞臭自己不喜欢的帝王最重要。


至于,后金已经占领中原,马上就要南下了,根本没有人关心在乎。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