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施施小姐:祥子进化论,从骆驼祥子到电动祥子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4-07 19:53 已读 503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之前有好几个读者跟我要这篇文章,但因为当时被PT和谐了,所以今天斗胆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留言就不可以了,还请低调浏览吧。




有人说,失业了大不了去送外卖!


还有人嫌工作太费脑子,不想干了就去跑腿送外卖!


看来,大家对送外卖的想象真是过于天真。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一个自媒体从业者“卧底”外卖行业半个月,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底层外卖骑手只有生存,而没有生活。”


换成老舍先生的话就是:


“把夜里的事交给梦,白天的事交给手脚,他仿佛是个能干活的死人。”




评论很火爆,大家把外卖骑手形容为当代骆驼祥子,取名“电动祥子”。读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再对比当下的电动祥子,我发现,祥子还是祥子,只是换了个方式做祥子,他们进化了之后有什么异同?


现在就来个电动祥子和骆驼祥子职业大比拼——


01


可以肯定,他们有很多共性:




比如二者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18岁的祥子来到北京,信心满满要靠这一把子力气挣出自己的美好生活;全国各地的外卖骑手,也是靠一单又一单的派送完成业绩。




比如二者都是青春饭,职业生涯相对较短。祥子一开始看到老车夫在风雪中倒下,以及后来穷困潦倒之后,看见年轻车夫撞到自己还回头冲自己一笑,这个意味深长的衔接,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行业的新旧交替,周期之短;当下很多外卖站点将骑手的年龄放宽到59周岁,但实际中,远比这个年龄要小。




再比如,他们都“靠天吃饭”,高度依赖自然环境。遇到阴雨连绵、风雪路滑或骄阳酷暑,交通意外与风险剧增,如今外卖骑手的待遇是增加一定配送费,但风险同样不可避免。




还有,底层免不了受气。祥子在杨家拉包月,被杨家不同的人使唤来使唤去,承受各种恶语,还被小孩子戏弄“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最后受不了气就走人了。如今电动祥子们,遇上好人还能给句“谢谢”,遇上来者不善的,来个“差评”,被罚款可能一天白干。跟祥子的处境一样:东家扔下一句“你要走随便,有的是人抢着来受气”。




最后,工作都没有保障,脚停口停,还有职业病。骆驼祥子的就不用说了,即便在刘四爷租车来拉也没有什么保障;如今的外卖骑手要进入这一行先交一千五的中介费,多为劳务派遣,没有任何保障,最多每天扣除一单作为保险。在日后不干了还车时,还要各种消耗磨损的扣费,最后还落下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病、前列腺炎等职业病……




02


那么,再来说说他们的差异:


1.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很多人以为送买卖就是单纯跑跑腿不费脑,其实当他真正开始送外卖就发现,外卖也很需要脑子,时刻注意派单,注意时间的把控,注意车速的把控,注意找到准确的门牌号……每分每秒都绷着神经,紧锣密鼓,并不轻松。


2. 体力强度与工作时长。体力强度比不上骆驼祥子,但超长时间工作,疲于奔命。“卧底骑手”说,外卖行业的理论时间是早7点到晚9点,但实际工作中涉及接单,吃饭,赶路,一般到家12点,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严重不足……


3. 人身安全风险。人力的速度当然不能跟机动车相比,但速度块意味着风险高。“卧底骑手”说,送外卖过程中,他会一直开启导航,不为指路,只在方便提醒自己车速过快。而事实上,他半个月闯5次红灯,目睹身边骑手交通事故多达4起,他认为,外卖行业是对公共交通规则的极大破坏。


4. 工作自由度。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不想给刘四爷交车份,就自己攒钱买车单干,后来受不了杨家的气,还可以选择给曹先生拉包月。但现在电动祥子几乎都困在大数据和算法中,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几乎毫无差别,他们别无选择,除非不做。


5. 对生活的奔头和希望。骆驼祥子被称为“最想买车的人”,我们知道,祥子来到北京一门心思就想买上属于自己的新车,为了这个心愿,他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得,甚至一连遭遇几次攒钱失败,都没有灰心。老舍先生这样形容祥子买到新车的样子:


“车拉到了静僻的地方,祥子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尽不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电动祥子们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奔头,但从“卧底骑手”所描述自己的感受,当然感受带有个人差异化:


“对我来说,最难以跨越的是那种无望感,一眼就能望到了人生的尽头,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这种重复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这种工作对我最大的冲击就是,生活在底层,只有生存,没有生活。每天挣扎在生存线上,那是一种不停的奔波与厮杀,而生活的柔软与温情永远都没有。”




接连不断的打击让骆驼祥子对生活也产生了无望感: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03


如何定义底层,“卧底骑手”这样说,底层用赚钱的多少来衡量是不够准确的。首先,送外卖是不折不扣的体力劳动。其次,虽然招聘网站上说,只要会骑电动车,会看导航就能干,看似门槛很低,但每天工作时长14个小时,实际时长16小时,早餐午餐不定时且狼吞虎咽……再有,在实际工作中,要面临的风险与环境其实更残酷。


不同阶层之间很难共情。一条很扎心的评论出现在“卧底骑手”视频下方:去送外卖,“还不是因为你懒”,这就是很多人眼中所认为的穷的根源。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很早以前,我就读过一个真实故事,说有位女博士卧底贫民窟,就想看看穷人是如何自甘堕落的。于是,她乔装改扮成一个无工作、无收入的离异女。并坚信:“只要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努力,人就能够从底层爬出,不会像其他人那般永远四脚朝天、永远捉襟见肘。”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有多残酷?她做服务员,当清洁工,干销售,每一份工作都做到行业内薪资之最。即便这样,每月一半的收入交给房东,收入仅够生存,依然要忍受严寒酷暑的居住环境,她绝望地发现,只要自己在底层,就算忙到吐血,依旧翻不了身。


她就是大学教授兼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瑞克,可谓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看起来真的是那样:阶层有重力,非极致的逃逸速度不能离开。


04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有一句话很有名: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所谓的“公道”必将由无数的渺小汇聚而成,相信我们以“蚍蜉撼大树”的力量去推动平台的改革,推动算法走向合理化,人性化。更重要的是,无论处在哪个层面,都要对生活保有一份希望,可以是情感,是物质,是自由,多小多少都要赋予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送给大家: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