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彭友杂谈 :聊聊民国的军阀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3-31 9:20 已读 377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军阀,在我看来,是自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至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期间,于各地形成的、凭借军事武装力量谋求个人利益的军事势力。那么,这种格局缘何形成?




       这要追溯到清末。当时国力衰微,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政府内部腐败、各方势力倾轧,根本无力应对这些危机,更难以抵御列强的掠夺和已成气候的太平天国。尤其是湘军作为主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对地方团练(后来的新军)愈发倚重,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四川、云桂等地的地方势力,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不过,早期的地方新军或武装仍隶属于朝廷,毕竟其首领还是清政府官员。虽然地方实际上已拥兵自重,但受纲常伦理的约束,表面上还维持着对朝廷的尊崇。




       军阀真正走向独立,始于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让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政治体制发生巨变。原本受纲常伦理束缚的地方官员,没了约束,势力开始肆意扩张。好在政治强人袁世凯站了出来。袁世凯在世时,对北洋集团的掌控以及对各地军阀的制衡颇为有效。客观来讲,袁世凯不能仅仅被看作是窃国大盗、卖国贼。在民国初期,正是由于他的强势领导,才勉强维持住全国割据的局面。从孙中山让渡临时大总统这一事件便能看出,当时的国民革命党选择与袁世凯合作也是无奈之举。




       张勋复辟是加速军阀独立的又一关键事件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临时大总统,此时皖系、直系和奉系等武装势力蠢蠢欲动。以总理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在军政人事等多方面不断挑战共和体制,引发了“府院之争”。黎元洪以大总统身份罢免段祺瑞,矛盾激化。张勋以调停之名率军进驻北京,妄图复辟溥仪。段祺瑞迅速联合其他军阀讨伐张勋并大获全胜。复辟失败后,军阀彻底失去向心力,开始公然扩张势力。同时,国会解散,大批国会议员流散,孙中山联合南方军阀成立南方军政府,自此南北分裂,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军阀的相互格局




       北洋军阀系:袁世凯死后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直系以冯国璋、曹锟等为首,控制直隶、江苏等省;皖系以段祺瑞为首,势力范围在安徽、山东等省;奉系以张作霖为首,占据东北三省。


       西南军阀:有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等,控制云南、广西等地,与北洋军阀时有冲突,内部也矛盾重重。


       其他军阀:如山西阎锡山、西北冯玉祥等,各自占据一方,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军阀或合作或对抗,形成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




      军阀混战




      军阀时期,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等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1.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系和奉系击败,北京政府落入直系手中,皖系军阀逐渐消亡。


    2. 直奉联合击败皖系后,因地盘和权力分配不均产生矛盾。1922年,首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退回关外,直系掌控北京政权。


    3. 1924年,奉系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吴佩孚战败南逃,奉系掌控主导,张作霖势力达到顶峰。


    4. 1925年孙中山逝世,北洋政府被张作霖控制。原属直系的浙江督军孙传芳崛起,成为直系后期实力最强的首领。


    5.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先后击败兵力约20万的吴佩孚和拥兵超20万的孙传芳。


    北伐胜利后,持续多年的军阀混战才暂告一段落。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