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菜园笔记:只允许正能量,是一种积极主义的暴政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3-30 19:46 已读 31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以下是摘录,原文见:


“只允许正能量,是一种积极主义的暴政”




当代人似乎都有某种“痛苦恐惧症”,想要消除痛苦,得到治愈,甚至连爱情的痛苦都不愿意承受。长此以往,人容易陷入某种逃避或麻木的状态里,把快乐作为最高目标来生活。严飞教授说,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痛:痛因越来越少,痛感越来越强。




痛苦如此复杂,有身体之痛、性别之痛、心理之痛,有主动追求的痛苦、被动承受的痛苦,还有个体的痛苦、集体的痛苦。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它们呢?痛苦的对立面是快乐吗?我们要怎么面对痛苦,才是好的方式,或者干脆不面对也没关系?




今天的社会一切都需要正能量,不给予人有痛苦的权利,企图把人们塑造成对痛苦极不敏感的,永远感到积极、幸福的功绩主体。个人表达痛苦会导致自己有一种羞耻感,是一种虚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盖的东西,无法与功绩和谐共存。





但在韩炳哲看来,没有痛苦的爱情不仅不可能,而且根本不是爱情现在的社会确实是“功绩社会”或“优绩社会”,都是讲正面的情绪和能力,就像说爱情一定要像糖一样甜的,酸都不行,那么苦和痛就更不能接受了,完全就没有情绪价值。而所谓“情绪价值”就是要让人舒服,舒服的感觉才有价值。只要有否定性的消极因素都毫无价值。他在《倦怠社会》中指出,现在很多流行的文化产品都是痛苦的镇痛剂、迷幻剂。
超越痛苦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情感和智识的双重努力,而且最好能获得支持和鼓励的资源,一种集体的心灵培育,它需要一个健硕的公共领域。
友好健硕的社群和公共生活对个人和集体的痛苦遭遇都是一种治愈的资源。在这里,所谓“疗愈”并不是以忘却和回避的方式获得“释然”的心态,从根本上,如果要真正“解脱”,那必定是一种成长,走向一种更健硕和更丰沛的心灵养成,在公共生活中就是一种公民精神。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