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缅甸各族武装76年来的试错情况:迷茫中的折腾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25 10:38 已读 2296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到缅甸问题,不太了解的人总是一头雾水,有点了解的人又站在各自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解释,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我们把问题简单化来看:如果一个公司原本效应不错,位置好,公司掌握的资源也好,在周边地区是个效率很不错的企业,甚至引起旁人的羡慕和学习。但是后来换了董事会,由本地人来当公司的管理层,结果互相吵得一塌糊涂,公司业务一落千丈,下面的小分公司甚至堕落到靠黄,赌,毒,电诈来维持运转。


这肯定是内部管理有问题,甚至外人已经不耐烦来参与的情况下,那就只能从内部各派来找原因了。


一个公司运行76年,管理越来越乱,应该说各方都出了问题。


下面我就来简单解剖一下各民族存在的问题,这就好比没有行医证的江湖郎中,喜欢对病人的身体说三道四,但又敢开药方。


所以我说的病情也不一定准确,大家一起讨论吧。

缅甸国防军

1.缅人:废了武功还要在现代城镇维持上下等级秩序并且独断专行的古代村霸。


缅甸比较清晰的文明史不过两千年左右,也就是从掸国蛮和滇越乘象国算起吧,更早的古人类遗址和传说都比较模糊不清,哪个民族去找个遗址认祖宗,说自己有几千年文明史,估计只会越说越乱。


基本上能理得出来的线索就是傣族的滇越乘象国和掸国,骠国,蒲甘(缅),直通和勃古(孟),阿瓦实该邦牙(傣),东吁和贡榜(缅)。


在这两千多年里,缅甸大部分时间都是碎片化管理,基本格局是南边是孟,中部是缅,北部是傣,西部是若开。


缅人引为自豪的三大帝(阿努律陀,莽应龙和雍籍雅)所建立的“统一政权”是靠武力征服来完成,并没一套从上到下的管理系统来整合所有被征服的地方,这就导致南边的孟和北边的傣始终能有效管理自己的领地而没有真正融入缅人的文化系统中;经济上也和缅中央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旦缅人朝廷没有再出现强有力的国王,分家另过是非常自然的事。


所以缅人真正能控制全国,如果认真严格地来算,估计三大帝强大时间加起来满打满算还不到一百年。


但缅人靠这三大帝支撑起来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却足够使他们成为缅甸的主体民族,甚至在中南半岛有晃着膀子走路的资格。毕竟两次灭泰国,曾经控制清迈和老挝,还硬刚清朝,这种武功确实算中南半岛的小霸王,越南人都没有这个成绩。


正是这点曾经的武功让缅人走入歧途。

泰国电影里缅甸古代牛X的帝王

整个缅甸被整合为经济一体化是英国人来完成,而英国人同时把整个缅甸的管理体系进一步碎片化,也就是从曾经缅甸朝廷的王族大臣,到土司,再到山区民族的山官,都被英国人训练成大大小小的经理,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有管理片区和权限的大小,而再也没有古时候那套尊卑有别的秩序,也就是各族头领直接对英国殖民政府负责,傣族土司没有必要再去给缅人大官进贡金银,服从征调;而克钦,德昂,佤,果敢也用不着再去给傣族土司进贡山区特产。


文化上当然以西方为主。


所以英国人不到一百年的殖民统治已经把缅甸原有的游戏规则全部破坏。


缅甸独立后,缅人只看到了经济一体化带给他们整合国家成统一政权的有利条件,却忽略了十几个民族已经觉醒的现实,大家都希望分到权力,最起码也是自己管理自己。


古代他们只要搞定傣族,孟族,若开族的国王和大小土司,基本就能掌控全国。现在面临的是英国人已经扶持出了最少站到台面的7个邦,还有不少民族都在跃跃欲试。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缅人要把国家整合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这个想法没有错,但在很多的选项中,他们选择了最糟糕的那个选项:那就是靠反复无常,武力镇压和挑拨离间,互相制衡。


结果在他们的武力值已经远远落后的情况下,最终把国家打成了一团乱麻。

傣族历史上的思汗法

2.傣族:在城镇化的乡村找不到领地的没落地主


傣族在缅北混了两千多年,从汉朝的滇越乘象国在天朝历史舞台上闪现了一下,到南诏大理,都有参与;元明以后作为夹在天朝和缅人之间的一股力量,脉络就很清楚,再也没有中断。


在这800年左右的时间里,缅北的傣族土司象善于经营土地的地主,始终掌控着缅北20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只要处理好中央王朝和缅人朝廷之间的关系,自己的统治权基本是稳定的。


他们之间会互相攻伐,各家土司兴兴灭灭也很正常,但整个地区的管理系统一直是傣族土司们的这一套,外力不来强行更改,内部各族也没有哪个民族扯旗造反要推翻他们的统治,改变他们的统治方式。

造反几十年一直都团结不起来的傣族掸邦军

主要原因是山区各族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山上过日子,一个山官管几个,十几个寨子就已经感觉地域很广,在那里当王就够享受了。坝区的傣族土司一般也不会认真去管山区,偶尔征调一下,山官们都能服从,或定期给进贡点山区土产,表示服从土司领导,就可以相安无事。关系比较近的德昂和腊家,直接就尽量融入傣族文化体系,都相处得不错。


就这样过了几百年,直到英国人进来,才彻底改变了傣族土司的统治秩序,但并没拔掉他们根基,还是让他们以经理的身份继续在自己的小领地里吃香喝辣。只是村里的其他贫穷村民都被提拔起来当经理,把原本几个大地主的领地分成几十个,各个经理都平起平坐。


等英国人一走,旧村霸出来欺负大家,结果引起公愤,于是都起来造反。


但哪怕面对复杂的新情况,傣族还是摆脱不了土司的旧思维,那就是眼光只盯着周围的一亩三分地。


按照古时候的经验,土司们会互相抢地盘抢位子,但本区域内的其他兄弟民族是不会来抢的,只要找好大靠山比如中央王朝和缅人王朝。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继续当土皇帝。


所以他们只防内,不防外;斗争对象以本族为主。


比如目前面对邦内各族纷纷抢占地盘,傣族除了酸溜溜地嘀咕:这里是傣邦,你们要尊重我们呀,以前你们是给傣当佃农和放牛的,现在怎么不讲规矩呀?


这些都是废话。


当然他们还是习惯向其他兄弟民族妥协,但本民族之间,那是涉及抢土司位子,哪怕只是几个山村的土司领地,都要互相打得你死我活才罢休。


所以这个没落地主已经找不着北啦。

克钦独立军

3.克钦:学了文化的乡村拳手想当大老板




克钦是后起民族,是近代在英美的帮助下直接走向文明舞台,进步很快。就因为这样,他们雄心勃勃,缅甸刚独立时,他们处处维护缅甸政府利益,在50年代中后期,中缅边界谈判时,克钦人对北段有争议的尖高山以北,江心坡等地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坚持缅甸不能让步!最后因种种原因中国只收回了片马、古浪和岗房三地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克伦人和缅共的反缅起义,克钦人坚决站在缅甸联邦政府一面积极进行镇压。


可以说,缅甸独立初期,克钦人对缅甸联邦政府的巩固和稳定作出贡献。


而当缅人废除联邦宪法后,克钦人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几十年折腾也经历了分分合合,兴兴灭,和缅军一会停战一会又刀兵相见,他们内部也经常闹分裂。


克钦独立军成立于1961年2月5日,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


1962年、1973年至1974年、1980年至1981年克钦独立军与缅军签定过停战或和平协议。


1975年,早丹三兄弟间就发生了内讧全被打死。

老克钦军

而1969年丁英和泽龙率部脱离克钦独立军,加入缅共,称缅共101军区。1989年10月,丁英礼送缅共出境后,与缅政府和解,1990年1月成立“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缅共101部队改为克钦新民主军。


1989年和1990年是克钦独立军最危急时期,克钦独立军总部被迫撤出老据点。1991年在掸邦的老四旅部分人员投降缅军,被编为克钦保卫军,总部在贵概镇附近,人数约千余人,后被编为“缅甸掸邦第五特区”。


独立军南下救援部队到达掸邦克钦专区后,与未投降的老四旅余部会合,组建的部队为现在的克钦独立军新四旅。克钦保卫军在缅军指挥下多次与克钦独立军作战。


到1994年2月克钦独立军与缅军中央政府签署“停火协议”,克钦独立军其控制地区被编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


2011年6月9日,克钦独立军与缅军开打。缅军监禁丁英等人。


2012年4月,克钦独立军出兵攻占克钦新民主军的部分辖区。 5月1日,丁英旧部500多人向克钦独立军投降。8月9日丁英摆脱缅军控制,回到板瓦。


2024年,克钦军与若开军和人民保卫军共同发起了名为“0307行动”的军事冲突。截至2024年5月底,克钦独立军已控制中缅雷基口岸和一百余个缅军军事基地。


从以上流水账可以看出,克钦军的历史也是一团乱麻。但克钦军背靠大国,控制玉石和木材,资金充足,所以这十几年他们帮助过不少反缅武装,特别大力支持昂山素季的民盟政府。


俨然是缅甸主要领导者的派头。


我们不知道这个一百万人口的缅甸少数民族能走多远,要把缅甸引向何处。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