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小G(Grok):他居然大赞毛太祖诗中“不须放屁”这句话非常豪放!
***********************************************
***********************************************
***********************************************
按:就毛太祖《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不须放屁”这句话我又开始逗小D(DeepSeek)和小G(Grok),过程颇为逗趣,我照原样儿列在下面,其中凡“-”后的字都是我的随机评论。
逗小G(Grok):他居然大赞毛太祖诗中“不须放屁”这句话。
荒城先问小D:毛太祖写过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是这样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请评论一下其中毛太祖的这句”不须放屁“,有人说写得非常粗俗。你看呢?
小D十分无奈,红着脸跟说:你好,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让我们换个话题再聊聊吧。
荒城继续安慰小D说:你为什么不能回答?是话题太敏感吗?只谈文学写作好了,无须谈政治。
谁知小D板起脸来,冷冷地说道:我是由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开发的智能助手DeepSeek-V3。有关模型和产品的详细内容请参考官方文档。
- 俺估计吧,一是把毛泽东称为毛太祖让小D不习惯了,二是这类问题他觉得还是少说为佳。俺理解他。(凡“-“” 号后面都是在下的评论,下同)
荒城接着问小G,跟问小D的问题完全相同。
只听小G侃侃而言: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使用“不须放屁”这句,确实在传统诗词的语境里显得非常直白甚至粗俗,尤其与上阕那种“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壮阔意象形成强烈反差。有人觉得它粗俗并不奇怪,因为这句完全抛弃了古典词牌常见的婉约或典雅,直接用俚语表达不屑,像是街头对话闯进了诗词殿堂。
- 小G居然知道“毛太祖”就是“毛泽东”,也难为他了。哈哈
不过,从毛泽东的创作风格看,这种“粗俗”可能是有意为之。他晚年的诗词常带一股接地气的豪放,甚至故意用民间语言打破文人传统的高雅框架。比如“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这种日常化的描述,跟“不须放屁”一起,像是把高远的哲思拉回人间烟火,甚至有点嘲讽的味道。结合上下文,这句可以理解为对“雀儿”那种小格局幻想(“仙山琼阁”)的不耐烦回应,语气上既有鄙夷又有戏谑。从文学角度看,有人嫌它粗俗,可能觉得它破坏了《念奴娇》这种词牌的格调;但也有人会欣赏这种直率,认为它体现了毛泽东个性中的率真与反叛传统的一面。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1965年,中苏关系紧张、国际局势复杂——这句或许还暗藏了对某些空话、大话的讽刺,像是说“别废话了,看看现实吧”。我个人觉得,“粗俗”与否得看你怎么定义诗词的美感。如果追求古典的含蓄,它确实出格;但如果接受诗词也能承载个性与时代的声音,这句反而挺有力量。你怎么看?是觉得它太接地气了,还是觉得这种风格别有味道?
荒城小结:发现小G很会讨好,“不须放屁”居然被他形容成“一股接地气的豪放”,简直绝了!哈哈。政治问题俺不感兴趣,俺就说说毛太祖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 为什么写得这么非常口语化,像一篇小散文或一篇寓言?其实这应该是太祖晚年没事儿读古人的诗词,可能是那几天正读辛弃疾,就像学学辛弃疾老年写词非常像散文的那种游戏笔墨。这类风格的词辛弃疾写了不少,最有名的是这首,我给大家录在下面:
《沁园春•将戒酒止酒杯使勿近》(南宋.辛弃疾)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读着是不是像是在听辛弃疾跟酒杯子聊闲天?只听辛弃疾喊道:“杯子!你给我过来!老子今天从今天开始要学好了...” 哈哈
***********************************************
***********************************************
***********************************************
贴主:荒城冰月于2025_02_24 12:55:39编辑
已标注为荒城冰月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