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国关系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26岁的妈妈抱1岁女儿走上刑场,22年后女儿成为国之栋梁

送交者: 尘与土[♂★★云和月★★♂] 于 2024-04-15 13:49 已读 953 次 3赞  

尘与土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1941年,一位身负重伤的母亲,怀抱着她仅一个月大的女儿,勇敢地走向刑场。


她的身姿坚定,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只有在低头望向怀中的孩子时,她才会悄悄流泪,这一情景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在一声枪响中,她倒下了,孩子的声音也随之消失。


这个女人是谁?她的女儿又怎么样了呢?


弃笔从戎

在1915年3月刘惠馨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平凡家庭中出生。几年后她随父母迁移到南京。刘惠馨自幼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和渴望学习的热情。尽管家境贫寒,仅有的一件衣服需要晚洗早穿,常常湿漉漉地奔赴学校,这种艰苦的境况却未曾减弱她对知识的追求。

刘惠馨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但她的坚韧和聪慧帮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20岁那年,她带着对机械的热爱和未来的憧憬,成功闯入了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的机械系,成为那里唯一的女性学生。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她从小对机械的极大兴趣和梦想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坚定决心的体现。

在大学期间,刘惠馨不仅学习机械制造的复杂理论和实践,同时也接触到了许多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同学。她开始理解个人的成就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她认识到单凭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大的改变的,必须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国家作为后盾。这种认识使她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并积极参与到爱国活动中去。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刘惠馨深刻感受到了书本之外的严峻现实,她意识到仅仅依靠知识和技术是无法驱逐侵略者的。她决定放弃学业,投身到更为直接的抗日活动中,她前往农村开展抗战宣传,希望唤醒更多的人民参与到救国的行列中来。

投身革命

在1938年的春天,她深入中国的农村心脏地带,肩负着唤醒乡村民众的重任。她用简明易懂的话语传播抗日精神,白天与村民们共同劳作,晚上则在微弱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编写宣传资料。尽管手上的茧子和水泡让人痛心,她却毫不退缩,坚持她的使命。

她出色的努力没有白费。1938年初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注意到了她的贡献,并邀请她加入党内,派她前往鄂西,这是当时中共影响力较弱的地区。她充满热情地接受了这一任务,立志要在这个“白色区域”中扩展党的影响力,唤醒更多的民众。

在鄂西的工作中,遇到了马识途,两人一见如故,马识途出身书香门第,曾被誉为神童,他的学识和胆识与刘惠馨的坚毅和热情相得益彰。1939年两人得到党组织的批准后结为夫妻,成为生活和战斗中的坚强伴侣。

新婚之夜马识途深情地对刘惠馨说:“我们的婚姻将与战斗同行,我们将一起为国家的解放而奋斗。”她坚定地回应了马识途的誓言,两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充满了共同的目标和责任感。

尽管是新婚也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作为鄂西特委委员,继续深入偏远的乡村,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提升党在民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她经常伪装成乡村妇女,走村串户,与村民们拉近距离,她的言行和热情深得人心。

在一次艰苦的工作中,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即便如此她仍坚持工作,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穿梭于各个村镇。同志们担心她的身体和安全,劝她减轻负担,但她总是回答:“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工作。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变故,所以要趁现在多为人民做些事。”

1940年11月在鄂北的一家医院她顺利生下了女儿。即便在分娩中经历极大的痛苦,她仍然坚强不屈,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助产护士感慨地说:“这位妈妈真是坚强如男子汉!”她虚弱地笑了笑,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

宁死不屈 为革命献身

1941年1月20日一个寒冷下午,刘惠馨和她幼小的女儿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袭击中被敌人俘虏。尽管她早有风声,她为了销毁重要文件而耽误了撤离,正当敌人闯入家门时,她正在紧紧抱着她的孩子。面对着如此险恶的境遇,刘惠馨无所畏惧,她唯一的担忧是她那年幼的女儿。

被捕后敌人不仅试图诱她投降,还威胁要害她的孩子以逼她出卖同志。然而刘惠馨坚定不移,没有泄露任何信息。敌人的头目愤怒至极,对她进行了毒打和酷刑。尽管浑身是伤,她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未曾背叛。

在狱中刘惠馨不仅没有屈服,反而鼓舞其他囚犯与敌人斗争,甚至组织大家进行绝食抗议,要求改善监狱条件。在她的影响下狱友们的斗志愈发高涨,他们准备好了无惧牺牲的决心。敌人没有放弃折磨她,持续对她进行残酷的刑罚。

一次敌人用皮鞭猛抽她,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伤口。她几度昏迷,每次清醒过来后依然毫不畏惧地谩骂对手。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最终决定将她处决。在那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刘惠馨被带到刑场,一路上她紧抱着她的女儿。

在处决前敌人再次提供“机会”试图动摇她的意志,但刘惠馨毫不动摇。敌人为了打击她,残忍地将孩子扔在了冰冷的雪地上。面对这样绝望的情形,刘惠馨内心剧痛,她的决心未曾改变。最终英勇牺牲,她的女儿被留在了无情的寒冷中,敌人认为这孩子无法存活。

然而当地的村民对刘惠馨的勇敢精神深感敬佩。处刑结束后人群散去,一位善良的妇女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她悄悄地将被遗弃的孩子抱回了家,给予了孩子新的生命希望。这个女儿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成为了她母亲精神的传承者。刘惠馨虽然逝去,但她坚定不移的精神和对抗暴政的勇气继续在她的女儿身上生生不息。

爱女成栋梁

马识途在妻子刘惠馨牺牲后,一直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思念。更加令他痛心的是,他的女儿在混乱中失散下落不明。每当身边的人家庭团圆,幸福美满时,内心总是感到格外的凄凉。马识途坚信,他的女儿仍旧活着,尽管她在失散时还不满一个月大,他始终没有放弃过找寻她的希望。

十几年的艰苦寻找,在1958年的冬天终于迎来了转机。马识途在北京得知了一条线索:在刘惠馨被执行枪决的那天,有一位农村妇女在场,她在特务离开后将一个婴儿带走了。马识途抓住这线索,立刻前往那位妇女所在的地方。经过一番寻找,他找到了那位姓周的农妇。


周妇人告诉他,她因同情那个无辜的孩子将其带走,但因家境贫寒,无力抚养,便将孩子转交给了一个邮电师傅。在交谈的过程中,周妇人递给马识途一张纸条,是在婴儿的襁褓中发现的。马识途辨认出这是妻子的笔迹,激动得泪流满面。纸条上写道:“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够活着出去......”

马识途诉说寻女过程

尽管找到了关于女儿的线索,但那对收养她的夫妇已经搬离了原来的居住地。虽然线索再次中断,但马识途心中却感到一丝宽慰——至少他的女儿还活着。


马识途继续寻找,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1960年五一期间,湖北公安局联系到了他,给他看了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一瞥之下,他就确认这就是他的女儿——她和年轻时的刘惠馨长得一模一样。


经过公安部门的进一步调查确认,这个名叫吴翠兰的女孩正是马识途和刘惠馨的亲生女儿,她的养父名叫吴有华,是一位邮电工。二十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父女两人终于团聚,马识途激动得几度哽咽。

马识途和女儿吴翠兰

更让马识途欣慰的是,吴有华夫妇不仅善良地收养了他的女儿,还将她培养成才。继承了父母的理工科才能的吴翠兰,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专攻机械工程——与她母亲当年的选择一样。毕业后她加入了解放军,投身于国家国防建设。随后还转入航天事业领域中。如果刘惠馨知道女儿不仅安全成长,还继续承载着她未竟的事业,实现了母亲曾经的梦想,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刘惠馨这样的革命英雄用生命铸就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应当被我们深切珍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继承这些革命先烈的坚定意志,发扬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喜欢尘与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