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道德經學習筆記59-62

送交者: 怂娃儿[♂★品衔R6★♂] 于 2025-04-25 18:30 已读 312 次 1赞  

怂娃儿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顧:身家鄉國天下,由小及大。如果我們修身都沒有做好則很難擴及到比較小人群的人際關係,小人群的人際關係做不好就很難擴展到大人群的人際關係,大人群的人際關係做不好則很難成就澤及天下的事業。每個人在每個階段所虧欠的付出(該栽的坑、該努的力)到了下個階段都要加倍償還。修身就是基礎,基礎打好了往後才能走得順暢。接下來講修身要像小朋友一樣:不預設敵意、守一專注、能量具足、能量協調、不廢話、建立屏蔽力、身段柔和、中正處事。修身積攢德(實力、能量),有了德就可以更好地應對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雙向的:你悶悶對方淳淳,你察察對方缺缺。在人際關係裏要堅守的原則: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先講修身,再講對立(雙向的關係),接下來講更大的群體、建立一個領域。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嗇,本意為收穀子,引申為積纍,愛惜(節能模式)。事天,面對未知(古人面對自然有很多未知),所以要多積纍以備不測。無論面對人還是自然,最好的方法是積纍實力愛惜能量。服,本意爲制服,引申為臣服。你要早早地臣服于自然、臣服于未知。

如果你懂的節約能量,珍惜自己積纍,把實力養好,你就早早地順應了自然之道。(當人要表達自己的强大的時候,我們就會浪費很多能量。)积德=嗇(愛惜),你愛惜的是你遵循道之後,你的扎實的獲得。重积德则无不克:你知道珍惜能量,并積纍自己的德(德=得,除了物質上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獲得,即智慧:你能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看問題),什麽對你來説都不是問題。无不克则莫知其极:當你不再有問題(什麽都能處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實力有耐心地去面對事情),你的邊界就可以不斷擴展。你對自我的突破、能力的擴展越來越大,你就能夠“有國”(建立自己的領域,具備某種領導力、成爲一個人群的中心)。有国之母,(有國的根本,就是重积德)即“德”可以長久。現在人喜歡爆發、把未來透支到極限,爆發式的上升之後是斷崖式的下跌。長久是儲備和能耗之間的平衡(蠟要越積越厚,火苗要控制)。這個就是道家修行的核心:深根固柢,长生久视。根扎得很深,活得長看得遠,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問題,對當下之急會有不同的認知,能支撐你走得更遠。

你處理一個大的人群的事情的時候,要像烹飪小魚,不要過多攪擾翻動。人群越大越複雜,越具有多樣性,看問題的角度各不相同。你需要能包容、洞察、理解(短視之人就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要服從我)。你要做事要做出一些改變,需要小小的、不破壞平衡的漸變。任何一個平衡的積纍(尤其是人心人性)都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給魚換水太快,魚就要死翹翹。操之過急,想要一舉解決所有問題,通常會帶來反作用。眼裏要揉得進沙子。走極端會打破平衡(反者道之動),但凡和人相處都不能急,不能走極端,要走中道保持平衡,小心翼翼,慢慢魚缸換水。一個領域總是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有清有濁。原來的平衡系統即使不好它也是平衡的,你不能靠破壞平衡來建立新的秩序,而是維持平衡慢慢優化。做事的過程中一直在維持動態的平衡,這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智慧。所謂深根固柢:你的根深深扎在土裏(你的德裏),不斷給你供給營養,那德是怎麽來的,就是服從于自然的規律,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天,自然。鬼神,宇宙間我們不理解的能量,不可見的自然背後的推動力。如果你能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你自己能很好的維持平衡,那麽天地的力量,可見的不可見的,都和你在一起,鬼神不會傷你,聖人也不會傷你。人和人之間是相應的對應關係,你出什麽招,對方就還什麽招。你走極端出狠招,對方也特別狠,你溫和對方也溫和。所以修身第一條就是不預設敵意,你的思維或行爲過激的因就會帶來對方攻擊的果。所以兩不相傷(互相不傷害)是最重要的,你如果能夠和平穩定,把姿態放得足夠柔軟的去處理事情,就會德交歸焉:你内心的德行的修爲和對方的德行的修爲就和上了。你的善啓發了對方的善,你的愛啓發了對方的愛,你的美啓發了對方的美,而不是你的惡激發了對方的惡。所以節能節的是什麽,就是你的德行,你的所得,你在每一個正面反饋裏得到的經驗,做對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長久下去,你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麽應對,你的邊界就能擴展,擴展之後你就能處理更大人群的事情,然後你越應用你的根基就扎得越深,你的維度、段位在不斷升級,這就是长生久视之道。

你能做到兩不相傷,大家都會把體面把優雅拿出來相對,這是老子認爲的理想狀況。然後進一步講這種理想狀況是什麽:有實力的大國居於下(居於河流的下游,地勢低,納百川),天下的水流在此交匯,為天下的雌性(包容、厚德載物,實力越强越能包容)。雌性以靜勝雄性(實力和被動,後發制人,實力强就不需要瞎折騰),這種安靜、不主動挑釁就是居於河流下游的狀態,上游地勢險峻河流湍急,越到下游水越積越多,水面越寬廣平靜。不論大國小國,處於下(寬厚、相對被動、謙和)都是有利的。反脆弱的杠鈴策略——你要找到一個策略,不論事情是順是逆對你來説都是有優勢的。强者謙卑則不容易激起弱者的敵意,弱者謙卑則比較容易得到强者的庇護。所以不論是大勢力想要吸納人才(下以取),還是小勢力想要找個靠山(下而取),選擇謙下都是合適的策略,雙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大哥想找小弟,小弟想找大哥,雙方都很謙下,於是事情就成了。)大的一方由於實力更强,更應該處在謙下的位置。

兩不相傷,各得所欲。

道者万物之奥(主),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美),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奥,房間南邊的位置,主位,“得其堂奧”。)道的法和規律是萬物背後的主導。有能力的人非常珍視它,沒有能力的人也想要臣服於它以保全自己,大家都想要掌握這天地的法則。講好聼的話可以讓買賣比較好做,行爲尊貴優雅可以給你加分。人的能力提升是一條永無止境之路,不論你現在擅長不擅長、做得好做得不好。所以,你去追求現實生活中的權力、地位、各種配置,都不如遵行道。爲什麽自古以來大家都要求道呢?難道不是你求道就能得,有過錯也能免嗎?(你有一顆求道之心、求得智慧之心,你只有去遵循道,在德上一點一點積纍,你只要這樣做,知行合一,就能有所得,知錯就能改。)所以天下都非常珍視求道這件事。

依道而行積纍下來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長而不宰——就是玄德,我們在天地之間不斷的提升實力以及不斷地貢獻價值。

總結:嗇:愛惜,把你的德行就像穀子一樣一點一點收到你的田倉裏。積德:求正面的反饋(當你做一件事沒有正面反饋的時候要反省自己而不是去怪鬼神或怪他人,不求外在虛浮的東西,而求内在實力的增長)
。嗇就是節能模式,要思考我們是怎麽把德的積纍浪費掉的,很可能就浪費在我們的短期理性(缺乏長期理性),為當下一些小的利益小的輸贏消耗掉了。積纍正面反饋,愛惜你的積纍,這就是你能夠長生久視的根基。應用上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少驚擾少反復,火候時機分寸要掌握好,不要魯莽。該怎麽做呢?貢獻價值,滿足需求,兩不相傷,各得所欲。做任何和人群打交道的事情的時候,要去尋求兩不相傷(共贏)。做對了的事情通常都是雙贏的,做錯了的事情通常都是雙輸的。以靜制動,以退爲進,實力越强越應該觀察時機、蓄積能量,而不是不斷地挑釁,做一些毫無效果只是展示實力的事情。所以謙下安靜就是大國小鮮,少動作、節能,奔著大家都有利益去行動。你能夠做到這些就是在追尋道的規則。善與不善,你外界有正面反饋或者不正面的反饋,你擅長或者不擅長,這些都是進道的資糧。你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你的每一個際遇,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當作一個進步的契機,你就把它白白浪費掉了。所以如果能這樣做,求道就會有所成就,你過去做錯的事情、處理不好的事情,也能慢慢去挽回,免除更大的惡果。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貴的。

復習:道很重要,你要從小事上練起,守住自己柔軟的内心。你不要去追求外在的東西(文彩利剑饮食财货),那不是道。内在的東西是什麽呢?不拔不脫不辍,就是要修之于身的德。修的順序是身、家、乡、国、天下,以自己為最小的單元一步一步擴展。修身,比於赤子。處理雙向人際關係,中正之道。處理更大的人群的事務,大國小鮮兩不相傷。最後你就能領悟到:道是萬物的根本。你修身的結果是語言和行爲一致,都是美好優雅的。你越來越好的時候,就能知道所有的人都是來陪你練習的,都是大宇宙派來給你的陪練,每個角色都有意義。你與其去追求外在的排場,不如直接去追求道。這樣我們的人生就能比較順利,求道也能得,做錯的事也能免(修正)。

喜欢怂娃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