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近代西方唯心史观的演进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下)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5-04-25 0:37 已读 445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近代西方唯心史观的演进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下)


作者:李成旺


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及其对西方唯心史观的批判与超越


由上可见,尽管把握人类历史规律的具体思路有别,但西方唯心主义历史观各流派均把人类历史看作思想史,进而只能诉诸观念变革和理论进步推动现实的改变,其结果是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而马克思恩格斯以全面生产理论实现对西方唯心史观思维范式的革命性变革,进而找到解答历史-自由之谜的科学路径,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必要环节和显著标志,其生成逻辑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基于纯粹经验的方法确立考察人类历史的实践前提,超越了唯心史观概念在先的实体思维。


正是首先对西方唯心史观思维前提的产生根源加以反思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才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的首要环节,就在于首先确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一考察人类历史规律的科学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导致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都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从而导致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关系逐渐地都被宣布为宗教的关系,继而被转化为迷信——对法的迷信,对国家的迷信等等,这种宗教批判对当时理论的德国有其积极意义,即它毕竟提醒人们要在思想上从神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是,它的理论依据根本上停留于近代西方唯心史观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即通过确立观念、思想、概念的独立性,观念、思想、概念产生、规定和支配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其物质世界,进而把现实不自由的深层根源变为某种独立的东西的意识的产物。基于此,他们认为只要通过观念变革即只要同意识的这些幻想进行斗争就行了。这种批判实际上并不涉及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思想史上对以往哲学作一些片面的说明。这种把人类历史理解为思想观念史的思维方式,由于它仅仅界定了考察历史的逻辑前提,而没有考察这一逻辑前提的现实根源,实则是一种纯粹的逻辑在先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正确解答历史-自由之谜,就必须首先确立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起点,并将其确立为逻辑起点。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纯粹经验的方法首先确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一把握历史规律的历史前提,因为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这说明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标志绝不是像近代西方唯心史观所说的人有思想或意识,而恰恰是人能够自觉地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因此,近代西方唯心史观的逻辑前提不外乎是物质生产过程的产物而已,而科学的世界观就体现在把这一历史前提作为把握人类历史的逻辑前提,真正实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将作为考察人类历史的科学前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经验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分析,强调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间接地就是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因而只有基于全面生产视域,在物质生产运行机制中科学考察全部历史现象,才能洞悉人类历史-自由之谜,并由此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真正批判的世界观


其二,基于哲学维度彰显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完整内涵及其运行机制,确立全面生产理论这一把握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论,超越了西方唯心史观基于精神运动的抽象逻辑运演范式。


上升到哲学层面对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五种维度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考察,系统揭示只有透过全面生产视域才能解读一切社会现象的深层根源,进而为找到实现人的自由的路径提供科学方法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考察全部社会现象特别是人的自由状况,就必须全面考察物质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生产方式状况,他们是什么样的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考察人的自由状况不能仅仅诉诸对以人体结构变化、生理意义上的繁殖等为内容的人的肉体再生产的考察,因为物质生产活动根本上体现为客观的社会历史性活动,只有通过考察人们如何表现自己的生命也即生产方式状况的变化规律,才能把握历史规律。


由此可见,人类物质生产蕴含如下维度:第一,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展开的标志。第二,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人口繁殖是物质生产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特别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时期,人力更是保证生产的前提。第四,社会关系的生产。第五,精神生产。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由物质生产运行机制所主导的过程,也即上述五种生产产生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各自状况、共同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过程。进而言之,一方面,上述五种生产状况在人类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上呈现出具体的历史性内涵,举凡人类历史现象均必须从中找到自身的秘密;另一方面,上述五种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体现为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间的矛盾,直接构成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因此探讨人的自由的实现路径,必须诉诸对物质生产运行机制的深入考察。


基于此,考察人类历史的秘密不应像近代西方唯心史观那样探讨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过程,而应当客观地揭示出蕴含着具体历史内容的上述五种生产的运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西方唯心史观思维前提及其精神生产的来源,指出精神生产状况由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这体现为:一方面,精神生产源自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和分工的结果,因此必须基于现实物质生产状况看待精神生产现象;另一方面,就精神生产的内容及其发展而言,在社会维度上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在个人维度上表现为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


其三,基于全面生产视域指出人的自由状况直接取决于现实社会关系状况,以现实手段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到真正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超越了西方唯心史观精神自身发展理论。


通过对全面生产和生产运行机制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人的本质并非体现在观念和思想层面,而是体现为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由状况根本上是由其所承载着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状况所决定的。个人特性的发展、欲望的满足是分工的结果,是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人的自由的实现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种经验发展和表现又决定于社会关系。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种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不能够像西方唯心史观那样诉诸精神的自我发展,而是应该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关系的发展实现人的真正自由。


由于生产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所以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而共同体的性质由反映社会关系状况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根本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分工的发展程度。基于此,通过考察由分工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所有制形式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超越西方唯心史观精神自身发展理论的重要环节。


人类历史的发展体现为各民族本身发展及其相互交往的过程,每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近代历史事件导致生产的地域局限性得以消除,以小规模的乡村生产、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达的物质交往和充分的商品流通成为历史的趋势,市场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大工业推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之前各个人通过某种联系——家庭、部落、土地本身等——结合在一起,现在他们受劳动产品的支配,因而各个人仅仅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资本主义社会固然使人们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自由个性,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供求关系”“普遍的竞争等方式维系生产,这一时期人的个性是由非常明确的阶级关系决定和规定的,人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在这一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反而更不自由。


可见,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取代了以往的自然共同体,但其虽以普遍利益面目出现,实则只能实现特殊阶级的利益,在此虚假共同体中劳动者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共同关系中。因此,只有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的共同体,真正实现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劳动者才能使交换、生产及他们发生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从而消除自身的阶级属性,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此时的自由分工取代自然形成的分工而不再构成自由实现的障碍,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其四,确立无产阶级作为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彻底转变也即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历史主体,超越了西方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找到实现人的自由的真正主体力量,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的最后环节。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始终只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只有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够创造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这需要无产阶级这一历史主体来完成,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产生了在所有民族中都具有同样利益且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而同时又与之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特别是,大工业不仅使工人对资本家的关系,而且使劳动本身都成为工人不堪忍受的东西,由此无产阶级具有联合起来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其次,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们受物的力量的奴役,无产阶级只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因而无产阶级具有最强烈的革命诉求。最后,大工业使无产阶级变成完全失去了整个自主活动的现代无产者,无产阶级在社会上已经不算是一个阶级,它已经不被承认是一个阶级,它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切阶级、民族等等的解体的表现,换言之,不使现存的关系发生革命,无产阶级就根本无法解放自身。就此而言,无产阶级必然能够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系统揭示现实物质生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用,阐明人类物质生产运行机制,以全面生产理论超越西方近代唯心史观的实体性思维,以具体生产辩证法超越作为僵化、神秘形式的黑格尔范畴的辩证演绎的概念辩证法,使人们自觉认识到人类历史从根本上是物质生产史,使历史不再是在人和事物身上发生的难以捉摸的过程,只有用超验力量的介入才能加以说明,或者只有同对历史来讲是超验的价值联系起来才能变得有意义,由此才真正把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人类历史规律的探讨中,彻底实现了哲学的现实化,成为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


(注释从略)


参考文献:


[1]侯惠勤:《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阐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2]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3]〔苏联〕B.A.马利宁、B.И.申卡鲁克:《黑格尔左派批判分析》,曾盛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


[4]〔英〕斯蒂芬·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丁三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5]〔德〕迪特·亨利希:《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乐小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