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逻辑批判及中国应对 (下)
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逻辑批判及中国应对 (下)作者:王海建 发布时间:2025-04-244.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导致文明多样性的衰败
相较于传统帝国主义通过“资本+大炮”的方式摧毁其他文明,数字帝国主义搭建的数字文化平台、实施的数字文化传播在表面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交融。但是,作为资本主义文化殖民的新形式,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运用“数学杀伤性武器”,仍然以实现“文化统一”和资本增殖为目标。数字技术垄断和数字生产方式使数字资本增殖的本性暴露无遗,而这种本性最终展开于其对世界文明的摧残过程中。
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过程,实质上是建构全球数字新秩序的过程。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数字平台建设、数字技术垄断、数字文化传播等手段,把触角伸向所有“触网”的、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群,并将人们创造出来的、理应属于全球人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收入自己囊中。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帝国主义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在全球攫取财富,还构建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全球数字新秩序。“数字寡头与美国政府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借助于数字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一步向全球输出,以维持其在全球的文化霸权。”这意味着,数字帝国主义超越了传统帝国主义“建立在指挥一方领土并具有运用该领土上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来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的能力”,通过技术在时空中的原子化过程(数字技术渗透到每一个社会个体身上,使他们变成社会中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个体,可称之为技术的原子化过程),构建起超越民族国家、超越疆域范围的数字空间和数字秩序。这样一来,数字帝国主义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构建数字空间秩序,用数字技术工具、数字技术逻辑来“测量”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只要是不符合数字帝国主义进行数字资源掠夺、数字资本增殖的文明,都被排斥在其构建的数字空间之外。由此,数字帝国主义打造的“数字自由空间”虚伪的面纱被揭开了。因而,数字帝国主义通过超越国家、地域的“数字文明”的构建,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受制于这种“数字文明”的控制,难以实现文明的发展进步,导致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衰败,阻碍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三、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中国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呼吁各方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坚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初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因此,面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活动,中国要以人类前途为怀,积极予以应对。应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需要解决好技术、资本、价值等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因为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是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合谋,采用文化侵略、精神控制的方式,企图通过构建基于自身价值观与技术逻辑的“数字文明”在全球范围内谋求财富、获取统治地位的过程。其中,数字帝国主义对技术的垄断、运用资本逻辑开展文化殖民以及去价值化的文化生产是其进行文化殖民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因而,中国需要通过技术革新打破数字帝国主义的技术垄断,通过制度更新突破数字帝国主义的资本逻辑,通过价值出新破解数字帝国主义的价值困境,从而推动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同向而行,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数字世界新形态文明。
1.技术革新:打破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技术垄断
数字技术垄断无疑是数字帝国主义进行全球文化殖民的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数字系统与服务的尖端技术仍旧过度集中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世界“互联网搜索市场90%被谷歌占据,社交媒体市场的2/3被脸书把持”。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丰富的数字资源掌握在数字资本家手中,势必会被其用来开展全球文化殖民。因此,应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中国应从技术革新入手,打破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技术垄断。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前沿核心技术和基础关键技术。中国“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也就是说,中国要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通过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应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一方面,要研发与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相当的科学技术。在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过程中,主要用到数字搜集、处理和分发技术。如ChatGPT就是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大模型语言生成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把用户吸引到应用平台上。这就要求中国在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时,要有针对性地研发相应的技术,能够与之抗衡。另一方面,要布局前沿科学技术与应用。要有前瞻性眼光,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早于数字帝国主义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与应用领域,掌握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动权、主导权,从而有效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中的技术垄断。
二是积极倡导技术应用实现全球协同和公开公平。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打破技术壁垒,促进技术应用的公平、公开、合作和共赢。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平分配,避免技术壁垒,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要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技术垄断,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数字技术应用的公开和公平。一方面,要构建技术合作应用机制和平台,推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合作应用。打破数字霸权,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数字空间治理秩序,推动数字技术造福人民,而不是剥削奴役人民。另一方面,要在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技术标准制定、高端人才培养、技术全球流动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应用的全球协同,推动新技术应用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2.制度更新:突破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资本逻辑
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遵循的仍旧是资本的逐利逻辑,即资本与技术相结合,通过文化殖民的方式,控制殖民对象为其劳动以创造更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因此,应对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需要通过制度更新,打破数字资本家对数字资本和数字技术的私人占有。
一是以社会制度更新驾驭资本逻辑。数字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文化殖民的展开,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及资本的无序肆意扩张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问题的本源,即如何解决社会资本的归属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提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也就是说,要想驾驭资本逻辑、规范资本行为,需要确立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制度、能够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中国而言,突破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背后的资本逻辑,就是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示范效应,解决好社会制度发展与数字资本运行的“同步性”问题,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资本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负面效应转化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向力量。
二是以管理制度规范资本行为。社会制度更新落实到具体管理制度中,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革新规制资本的运行。首先,健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管理制度。一方面,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引导、规范资本市场运转,推动数字资本运行规范有序和向善向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字资本的优势转化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而不是对全球人民进行文化殖民。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建设、制度规范、法律法规、过程监管等的协同作用,规范数字资本的运行过程,遏制资本“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发挥其“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优势,为人类谋幸福,而不是对人类进行数字剥削、精神控制。其次,通过构建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构建起技术、资本、经济之间的有效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优势,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形成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规避数字资本、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通过对数字资本、数字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数字帝国主义资本和技术的运作模式,从根源上解决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问题。
3.价值出新:破解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价值困境
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控制行为。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文化殖民,让个体原子化、让社会失序、让世界失衡。如数字垄断资本通过算法共谋的方式与政府合作,形成“军工-数字复合体”获取利益,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正常的国家间关系、竞争秩序等。因此,破解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价值困境,中国要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新型的、能够引领未来国际社会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为重构国际社会秩序提供可能。
首先,通过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开放的、包容的,希望通过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的方式,把所有国家都纳入世界经济发展轨道。一方面,通过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其他地区的发展,追求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发展的相互成就;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通过政策支持、发展援助等多种方式,解决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从而解决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数字技术垄断和数字资源独占所造成的“数据资本的不平等”以及对世界各国网民的文化殖民问题。其次,通过凝聚共识推动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一方面,要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世界文明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在尊重各个国家文明的个性的基础上,增进文明的包容性,倡导文明之间互相借鉴,推动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丰富化发展,粉碎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文化殖民塑造单一文化、单一价值观的企图。另一方面,要找到各国人民的利益交汇点,鼓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按照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去理解价值,发展建构自己的历史文化,通过利益的交汇达成行动的交互和目标的协同,团结世界大多数人民共同抵制来自数字帝国主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破坏。最后,通过建立新型国家间关系推动新型国际秩序形成。通过倡导多边合作关系,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价值准则,推动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鼓励各国按照自己的习俗和模式进行发展等,促使新型国际秩序以“服务全人类为宗旨”,构建起基于人民幸福生活、社会稳定有序和人类美好未来的新型国际秩序,从而粉碎数字帝国主义以技术和资本为逻辑建构国际关系,进行全球文化殖民和财富掠夺的企图。
结 语
相较于传统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是建立在内在化层面上的控制机制”。数字帝国主义依靠先进的数字技术,构建了全球数字空间的基础设施、基本架构、运行逻辑、价值方向等。如脸书、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等5家数字企业的市值超过9万亿美元等。数字帝国主义在现实社会的展开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它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它在全球范围内营造数字技术崇拜和数字技术迷信,即数字拜物教。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正是在数字拜物教的掩盖下,形成了数字技术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全球扩展的合法性解释,并以此为起点企图对全球秩序进行重构。数字拜物教将数字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过程美化为文化自由交流、文化自由创作、文化自由传播的自由平等的数字世界新文明。它制造的数字文明幻象让人们热衷于数字生产、数字生活和数字消费,使数字帝国主义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数字垄断、数字剥削和数字文化殖民。概言之,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文化殖民对个体的精神控制、对社会秩序的塑造、对世界秩序的重构,以及对数字劳动剥削与统治的掩盖,一方面确证了数字帝国主义的霸权属性,另一方面则推动了数字帝国主义背后的数字资本权力的扩张。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深入分析数字帝国主义文化殖民的逻辑,剖析数字帝国主义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要切实负起大国的责任,通过提供技术、制度、价值等多维度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