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乌合之众”寻找世界的真相(下)
穿越“乌合之众”寻找世界的真相(下) 作者:李照雨
三、如何在“后真相时代”辨识和运用真相
《后真相时代》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商业咨询专家赫克托·麦克唐纳于2017年出版,其立论起点是事物的“真相具有许多形式,有经验的沟通者可以利用这种多面性影响我们对于现实的印象”,他将这种具有多面性内容或形式的真相称为“竞争性真相”(competing truth)——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同一件事情是由多个事实组成的,对不同事实片段的截取会导致不同的真相呈现,这些事实片段之间因为使用者的不同企图而存在着竞争性,这是全书的核心概念。他鲜明地指出“一些竞争性真相被用于善意地实现共同目标。另一些竞争性真相显然是为了误导和欺骗大众”。本书的主旨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竞争性真相的运作方式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行动”。简而言之,这本书是“为那些准备用真实陈述劝说和鼓励人们的沟通者以及任何担心他人用真相误传自己的人提供一份实用指导。”
书中将竞争性真相分为了四类:
1. 片面真相(1-5章):沟通者选择的真相(复杂性、历史、背景、数字、故事);
2. 主观真相(6-8章):可以改变的真相(道德、吸引力、财务价值);
3. 人造真相(9-11章):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定义、社会建构、名字);
4. 未知真相(12-13章):影响未来的真相(预测、信仰)。
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数据,从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娱乐花边等诸多方面,向我们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真相是怎样经过人为的编辑拼贴成为操纵行为与思想的工具,同时作者以自身亲身参与或经历的一些商业咨询工作为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在每一章最后给予读者如何利用“竞争性真相”有效完成个人目标的具体建议,并对如何警惕和防止误导者利用“竞争性真相”诱使个人做出片面、错误判断给出了善意提醒。确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为所有人正确认识和运用竞争性真相提供指导的工具书。
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片面真相。明明很多真相摆在你的面前,偏偏你无法发现或不愿意相信。譬如人们不喜欢枯燥冗长的数据分析而喜欢听故事,因为人们迫切希望从一堆杂乱的信息中得出简单清晰的因果链条,从而帮助自己快速理解整个事件。故事通常逻辑连贯且易读易懂,还带有转承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转圜,即使它是片面的或者虚假的;而真正的事实往往由一组混乱的随机事件交互共杂糅在一起同起导致,析辩的过程困难又无趣,人们会下意识地回避这种复杂思考。这就是为何带煽动性情绪和夸张标题的信息、图文总是更容易获得高赞与转发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具戏剧性和故事性。这一点很符合勒庞对于乌合之众那种喜欢断言、重复、暗示的心理描述十分吻合。
在四种竞争性真相中,我认为第四类未知真相(预测和信仰)的有害使用是最可怕的。“预测”和“信仰”这类竞争性真相能够从最为深远和宏观的角度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理解提供认知坐标系,因而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最深刻的塑造,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最有力的动员。书中举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邪教——“人民圣殿教”的例子,其头目吉姆·琼斯通过洗脑手段,将淳朴善良的普通人变成了为集体自杀而欢呼的疯癫者。以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新冠疫情为例,为什么近期国内少部分人愿意躺平,排斥甚至反对国家和政府的动态清零策略及采取的关闭公共场所、限制人员流动等防疫措施,除了真正别有用心的坏人,其中多数人就是在自身生活和收入被疫情拖累产生烦懑情绪的同时,受到了一些对疫情躺平前景的错误预测的影响,相信了运用片面信息或选择性拼凑信息所营造出的“外国躺平后经济活力恢复”、“新冠是大号流感,得了死不了”、“中国坚持清零就会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之类的预测话术,把中国当前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景想象的灰暗一片,把外国放开躺平后自身生活恢复的前景想象的一片光明。面对疫情,清零还是躺平,那种道路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更有利,这是经过两年多全球各国实践检验对比已经被充分证明的道理了,但在这种无视现实、别有用心的预测性未知真相影响下,一些人就是能够将是非曲直进行颠倒扭曲并且真心相信。
因为人类心理行为的某些特点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特征,在流量为王的网络舆论生态法则下,我们已经失去了“守门人”,各种能争夺眼球、宣泄情绪的爆炸性新闻或煽动性信息充斥着网络上的公共空间,真实与专业让位给阅读量和转发量。而在社交媒体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发言的催化作用下,原本由权威专业媒体层层把关的新闻话语权迅速下沉到普罗大众当中,虚假、偏见、仇恨和语言暴力得不到该有的把控。当这些假新闻和负面言论大面积传播时,会影响无数个体的思想行为,冲击舆论场域的秩序,乃至现实中的社会秩序,此为“后真相时代”的症结问题所在。
麦克唐纳在书中对于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精彩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不过我认为他的解答并不充分到位。尽管有些过于苛求,但本书最大的缺陷在于策略性很强而理论基础薄弱,作者试图通过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站在上帝视角对各种竞争性真相进行解析和评判。如果认真阅读,就能发现作者其实仍然是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并且仅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在对竞争性真相进行研究。我个人的观点是社会科学领域不存在并且不该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中立,我们的认知立场可以拒绝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但不能是无根浮萍、漂浮不定的价值中立论,后者会必然陷入庸俗的实用主义和精致的投机主义。因为缺乏系统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后真相时代》就显得有些细而不深、精而不周,其结论更多是技术层面的归纳,缺乏对于历史规律、社会规律的有效把握,难以从思维层面提高读者对于误导类竞争性真相的辨识能力。因为没有站在人民大众的价值立场上,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有术无道,无法在逻辑和价值维度上彻底地说服读者为什么这样就是对的、那样就是错的,书中提出的建议在现实中对于误导者来说可能同样非常有用。因此,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质量上乘、通俗易懂的畅销书,遗憾的是,它不足以成为一本卓越的社会科学经典。
四、如何做一个睿智正义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本小节的标题是一个大题目,其实不太适合放在这里进行讨论,而且也不是我本人可以讲透说清的。之所以还是想简单谈一谈,确实是感到对于一个当代中国的新时代青年来说,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在任何时候避免成为网上或线下的各类乌合之众实在是一项无法回避却又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如此纷繁复杂,在各种被人精选选择的“真相”中难以辨识清楚,而成为“乌合之众”又是如此简单,毋须任何训练又不用支付任何成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努力使自己具备强大的思辨能力,保持睿智、坚持正义、勇毅前行,争取在面对复杂矛盾和局面时不迷茫、不畏惧、不懈怠,在奋斗中谱写出自己人生的精彩篇章。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在实践中多经事多扛事多摔打,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能够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基础上的,要学会自觉和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研究问题。其中,对于唯物论和辩证法地掌握最为关键,这既需要系统地理论学习,又需要充分地实践锻炼,两者缺一不可。信仰人民才真正有资格谈正义,站稳人民立场才真正有动力追求正义,而始终清醒而坚定地坚持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广学博识,才能不断提升思维境界和能力,方可“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到“跬步江山即寥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诸君共勉。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