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为何不可言说?—兼论人类逻辑与语言的局限性(下)
杨全:道为何不可言说?——兼论人类逻辑与语言的局限性(下)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和推理,只适用于在极其有限的封闭逻辑时空内有效,超越了一定的时空和维度,这个归纳法就完全不可能成立。同理,人类的逻辑理性,思维的智能,也只是用在极其有限的封闭逻辑时空内有效。超越了一定的时空和维度层次,就必然出错。这也是歌德尔定理所早就证明的。不同的维度就有不同的时空自由度,及其不同的法则和规律。想把数学归纳法套用推广到一切宇宙时空维度 ,很多当代的学者也正是同样犯了这个错误。也是想把逻辑运算程式的法则套用推广到一切宇宙时空维度。用低层次时空维度的智能法则和方法往高层次时空维度推导演算和回归复原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低一层次维度的人,智能层次低下,有漏和有限,因而这样的推演和复归是不可逆的。这好比在热力学系统中,如果智能不是足够的高,就不足以构建起类似如耗散结构这样的智能模式,或是有麦克斯韦妖这样的精灵,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5]
逻辑不过是三维的智慧理性对经验的综合梳理,并从对经验的综合梳理中归纳出有规律性的,可重复性的所谓规律。其实这种可重复性的规律,是有相当大的或然性的。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及在有限的次数下是可靠的。如像是长期观察太阳每天早上总从东边升起,就得到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认为明天后天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太阳在早上都必然从东方升起。没有例外及或然性。这种所谓的或然性其实就是三维智慧理性的局限性和有漏之处。再比如两条平行线,在无限远处永不相交,这是在平面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对于球面就不然,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等经验规律也是这样。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无漏的成就者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一切都是通透,圆满,无漏,遍觉了知的。
规律和规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知晓了所有单一规律的全体集合之相互关联及相互影响的全部,才可能通透了知某一单一规律的全部必然性。
当今人类认识方法论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测不准关系的确立后,似乎已确定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极限,注定了人类要永远在怪圈和悖论的纠缠中生存。测不准关系和歌德尔定理已充分标定了人智的边界和极限。前者已确定了人类欲借助外在工具仪器拓展自身能力的途径已有了不可逾越的边界,后者则表明了人智的思维能力确实地有了不可逾越的极限。歌德尔定理在实质上已经揭示出人智思维的局限性,即人类运用逻辑思辨的方法认识事物所达到的局限和边界。人类要想建立包容性涵盖面大的认识体系,就不可能获得好的完备性和无逻辑矛盾性,如果要想获得好的完备性和无逻辑矛盾性,就不可能获得大的包容性和涵盖面。人类的逻辑学中也有一个定理,对一个概念,其外延和内涵成反比。说明了创立大而不当、空洞的概念是不能导致真知灼见和有益信息的产生。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正说明了人类的思维和智能中确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极限。
虽然近现代以来整个西方在思维与认识领域产生了许多重大的革命性转变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理性思维,对语言、逻辑,对工具理性(即佛家所称的“分辩心”)以及过分强调效用与经验实证等方面的极限、弊端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方面。但这种认识的提高以及所能引入的新的转换,仅只是停留在一种哲学认识和新的理性思维的层次,依然没有跳出理性思维的层面,自然仍要受到其羁绊和阻碍。西方的非理性思潮是一种浅层次的反理性思潮,是一种浅层的直观、直觉的层次,而远远没有进入到一种如像是道家和佛家所倡导的至高妙的,在“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禅定的修炼中才会显现的高妙的玄览、禅观、妙觉、明心见性的大圆镜智。如前所述,只有达到如此高度的直觉观照的层次,才能呈现出比理性更高妙的认识。一般性的澄怀、虚静、清净无为、息心净念,甚至“无欲的观照”(叔本华语)、“凝神迷狂的观想”(柏拉图语)产生的直觉观照所达到的高度都远远不能达到高妙的玄览、禅观、妙觉、明心见性的大圆镜智的层次。只有在高妙的宗教修炼中才能达到那种高妙的“玄览”、“禅观”的直觉观照和领悟的层次。要想超越语言、透过“象”去把握心物(即主体与对象)的全息对应的美,则更为需要的是通过“玄通”、“玄览”、“体味”、“味象”,进入禅宗境界以“禅观妙觉”的直悟观照的方式。这正是中国传统诗学历史以来一贯极为重视的方式。事实上这是一种较之西方诗学更为高妙的方式,但由于西方人难以用理性思辨分析、语言逻辑概念体系来把握、琢磨和理解这种机制,就把它仅仅归结为是一种感性认识,并认为是不可靠、不严密的、低层次的感性认识,还往往加以排斥,甚至诋毁。而中国古代的智者则认定这种注重妙觉、玄通、体味、禅观的心物感应模式是至为高妙的方式,是一种能够直悟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精髓妙义的,能够与事物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至为高妙的方式。
计算是一种低维的智慧认知模式。任何计算都不会带来新的结果。因为结果在原初就已经设定好了。计算需要有前设和初始条件。有什么样的初始条件与状态,就确定了有什么样的结果状态。计算不过是按程序按逻辑。进行一番操作,最后才得出结果。比计算更高维次的认知智慧是高层次的直觉、领悟、妙觉是不需要任何计算逻辑程序的超距同时性、超时空洞悉。相当于是在瞬间进行时空折叠式的洞悉、觉知和了悟。涅槃妙心、真如本心、真如妙心是一切因果万物事项的合一。比如大小、远近、刹那与永恒、一与无量、因与果是合一的。计算和编程只是涅槃妙心、真如本心无量起心动念形式的一种。是其用于低维时空中展现的一种认知模式。
只有一与无量才是全息统一,包含一切的。二三四五六……,其外在显相只是有限有漏的局部全息影像。但其每一个的内在深处都包含着全息影像的完整种子一一全同无二的真如元神识,或曰:如来藏识或阿卡西记录。
在人类的思维中,逻辑的自恰和包容性之间是存在悖论的,是不可兼容的。这是戈德尔定律早就揭示过的。人类的逻辑,只能在封闭的单一体系中才能保持高度的自恰。如果超越了这个单一封闭的体系,逻辑的自恰性就会丧失。要想获得巨大的包容性及在不同的系统中,逻辑都能自恰而不发生背反,必须提升思维的维度。一个一定的维度,就决定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单一封闭有限的范围。要想扩大这个范围,就必须升维。站在更高的维度,把低维度的一个个单一封闭有限的逻辑体系加以综合、归併,从而实现更大的自洽包容性。
还有,科学哲学所谓不可证伪的学说就是伪科学之说,正是基于三维地球人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这样说是对的。人类认识中的很多二律背反,也是因为基于三维地球人的思维认人知模式所导致的。三维地球人对大多数无限的问题,都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少数局部的情况下,可以有所作为。比如数学中微积分中的 无限穷尽问题。有边界的无限求和问题。有边界的少量局部的无限归纳法问题等。
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西方主流信条认为,不能证伪的真理就不是科学真理。至多只能归为信仰的范畴,属于信仰的真理。[6]这很有道理,也很深刻,但却是有漏有偏的边见。这是以人自身智能的有限性,去作无限的推断,站在三维地球人智能层次的角度,去推断臆想宇宙无限维次的情况,认为宇宙天地间,任何人都是有限的,上帝也一样是有限的,不存在万能的上帝。其否认宇宙天地间,存在圆满完备了义无漏的究竟智慧和真理。更不能较为深透的领悟什么是佛,什么是道、什么是宇宙缘起和运化的究竟真相。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当中包含一切(如一切都是具有全息同构自相似性),一切归于一,一有归于道,归于如如不动的究竟空性和涅槃。缘起性空,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众生皆有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的佛性道心等等。这些说法就堪称是究竟了义无漏,不可证伪的真理。这样的说法不仅仅是信仰的真理,而是确确实实可以指导一切宇宙天地,一切众生,包括地球人类,去发现新事物,认识新真理,提升智慧灵性的至高究竟科学真理。三维地球人类的凡夫智慧,来自逻辑,理性语言,思辨所主导的外向型的实践出真知以及建立在三维经验积淀和经验认识模式之上的三维地球人层次的凡夫定所获得的直觉、灵感和妙悟,即一些西方哲学家所说的超验先验的直觉顿悟智慧,东方智者所说的局限于三维凡夫层次所开显的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自性智慧。
凭借三维地球人的逻辑和理性是不能认识和知晓凭借高维直觉,灵悟,妙觉,意致,玄览所知晓的至深湛世界及其万事万物的真象及其法则,原理,规律和道的。凭借逻辑理性是推导不出类似,缘起性空,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诸法空相。虚实无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当中包含一切,一切归于一,知一而知一切。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法圆融,万法圆融。一当中遍含能生一切万有的如来种子藏识、涅槃妙心之全息化身,全息影像,源代码,源程序信息指令和根本源种子基因,以及组成和构建出万物的上帝原子。也就是宇宙天地间,一切万有、万事万物皆是全息同构自相似的。圆满了知一,就可以圆满了知宇宙天地万物的一切。众生皆有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及万法的佛性等等这些根本、至大法则原理和道性规律的。也不可能认识到什么是究竟空性,什么是究竟涅槃,什么是佛,什么是道,什么是一真法界。只能得出一孔之见,坎井之蛙的结论。得出水中叶镜中花有本质不同的结论。得出诸多的宇宙不可穷尽的不可知及一真法界,三界六道轮回不存在,中医所说的经络不存在的结论。得出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来摧毁精神的力量,只能用精神来摧毁。望梅不能止渴,画饼不能充饥,点石不能成金,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是不能成神的,更不能万能,当有人观察月亮时,月亮才存在等等划地为牢般的就得出不可能,不存在的偏狭有漏的结论。一句话也就是站在3层楼的人,不可能看到无限高楼层的世界,而只能有限有漏的推断出 4楼以上的世界,当楼层达到足够高时,就变成了纯粹妄推妄测。
人类摆脱和超越逻辑理性思维障的根本方法
实际上人是可以通过正修行 而得道成佛的,是可以达到智慧无边,法力无边,无所不知和万能的。因为这是众本自具足佛性所致的无限潜在可能性。但必须深知,正修行者必须脚踏实地,先修人乘,才能再修菩萨乘,成就佛乘。所谓先修人乘,成就人乘。不是要把三维地球人应该知晓的一切都知晓。能获得的智慧本领都获得。修人乘主要是修人乘的心性及品德,以及因每个人自身因缘不同所需人乘之智慧和本领。同时再进行生命次地和维度及菩提正觉,灵性智慧的提升和超越。
月亮是佛心和道心,或极高维的成就者的心知所变现的。我们三维地球人所看到的月亮实际是由三维地球人的共业所形成的共识所变现的。个别少数地球人没有观察月亮时,月亮照样存在,因为整个地球人的共业是存在的。对整体共识所呈现所看到的月亮来说,此时的月亮只是失去了那些少数人的共识的投射。
得道成佛者,能够与河流融为一体,所以就能时时刻刻看到,并了悟遍觉全晓当下的同一条河流。由此就可以永在同一条河流中,并永远知晓其一切运化。而当心物分离时,以及心与河分离时,才会出现二元对立,出现诸如两次不能看到同一条河流的情景。正如有诗云,“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与此同理。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意为禅者要修到能够用究竟空性无住之心,行精进勤勉,脚踏实地,并懂得借助适当的方便善巧之入世之事。只要永葆究竟空性无住之心,就可以此去观照一切,而不会形成心物二元对立和背离。可以永葆与宇宙天地万物圆融为一,全息相应。正因心在庐山中,方可更好的识得庐山真面目。我心本庐山,庐山即我心;我心即风幡,风幡即我心;我心即河桥,河桥即我心,悉数圆融为一体。
定有多高多深,智慧就有多高多深。因地球凡夫人类的定,只能在凡夫层次,所以其开显的先验的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智慧,也只能在三维凡夫层次。
三维的地球凡夫人类,总是要死死抱住自身的经验,知识逻辑,理性及其所形成的观念意识体系和认识模式不放,对其非常的执着。所以其定就只能局限于三维凡夫层次。所以其智慧只能局限于三维的先验直觉顿悟智慧和凭借着语言思维逻辑理性所主导的外向型三维实践出真知的智慧。
四维时空以上的高维的直觉是非语言逻辑程序,非理性思辨的智慧顿悟觉知。来源于高度的无思无为的、无执着妄念的静心入定,自内在心灵深处自然呈现的本自具足的、饱含万智万法的真如佛性智慧。而非源于凭借语言逻辑理性思辨,凭借外向型的,试错穷举法的经验实证所获得的逐渐可靠的觉知。而地球人类的所具有的三维时空直觉顿悟觉知是低层次的直觉与顿悟觉知。且不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其认知功效比不上三维地球人所擅长的凭借语言逻辑,理性思辨所产生的认知功能来得更加可靠、确定和稳定。在认识能力的高度和深度上,也比不上后者。地球人的三维世间法认知智能主要的就是由语言逻辑,理性思辨及三维凡夫的直觉顿悟所构成。
西方主流思想的这种信条和认识,暗含有一个错误的基本前设:三维地球人的智能永远不能超越三维。而以佛、易、道为代表的东方大智慧告诉我们这个前设是完全错误的。三维地球人是可以通过无思无为,无执着万念的正静定修行不断提升自身的菩提正觉、灵性、智慧次地及生命时空维度次地,直至成佛得道,获得无边的智慧和法力。
还有一个要点需要特别说明:对于成佛得道者来说,法无高下,万法平等全同无二,互通互包,一法能应对万事万物和解决一切问题,一法之钥匙能开一切锁;法无高下,皆平等全同无二,一法遍含一切法是根本,法无定法,法有相应与不相应,皆是用的呈现方式,是方便善巧之用;少与多,一和无量是一体两面,空与有,其小无内与其大无外也是一体两面;万法同体同根同源,万法是一法的一体多面,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法圆融,万法圆融;法法全同互包互通;对于凡夫来说或非成佛得道者来说,其所具有的任何单一的法力,是不可能达到究竟圆满完备和极致的,因而是有漏有偏有限的,是不可能达到一法圆融极致而万法圆融极致及一法通万法通的,因而认定法与法是不平等而有差异和有高下的。越是低维及低层次的智能生命,越是必须认定:法与法是不平等而有差异和有高下的;越是高维及高层次的智能生命,越是能够实现法与法平等而无差异和无高下,互通互包,越是能够实现一法通万法通,一法圆融,万法圆融;高层次之法往往能包含及通达低层次之法,反之不能。所以必须采用以多补缺的方式弥补自身单一法力的不足。需要用万把钥匙开万把锁。只要没有成佛得道,再多的弥补都是有限有漏有偏的。对于三维地球人来说,应用语言和逻辑理性工具,是一种低层次的法,是找不到更好,不得不用的蹩脚拐杖。对于成佛得道者来说则不存在法有高低层次的之说。因而对于成佛得道者来说可以应用所谓低层次的语言逻辑理性之法来究竟无漏圆满的说透说全一切。三维地球人类在使用语言和逻辑理性工具时必然面临的种种局限和障碍,对于成佛得道者来说,都不存在。成佛得道者能用任意一法解决一切问题,能知一而知一切。[7]
综上通过对语言、逻辑、理性思维层层递进及较为全方位的深入剖析,我们终于明了了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禅可言,非真禅。大美不可说,可说非大美至美全美。
注释
[1]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韩林合 编译 / 韩林合 商务印书馆2019-1
[2]杨全《佛老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意境论》
[3]《庄子·秋水》
[4]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韩林合 编译 / 韩林合 商务印书馆2019-12.1、3、4、序言、5.6
[5] (德)弗里德里希·克拉默著 柯志阳、吴彤译《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2010年8月1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6]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1987-04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7] 杨全《如何领悟法无高下,万法平等且互包全同?》
参考文献
1、《楞严经》
2、《道德经》
3、《庄子》
4、《金刚经》
5、(英)彭罗斯著《皇帝新脑》许明贤、吴忠超译 2007年6月1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
6、(美)卡尔文著 杨雄里译《大脑如何思维》2007年9月1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7、杨百顺《西方逻辑史》1984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贴主:wangguotong于2025_04_05 2:00:04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