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忆”嘉州 | 悦来滋味,清蒸江团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生。
为此,“微嘉州”特推出《守“忆”时光》镇(街)系列。通过以非遗传承人或民间手艺人为主线,挖掘传统技艺的前世今生,以及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格局,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今天,和嘉妹儿一起 了解
悦来滋味——清蒸江团
悦来镇平羌小三峡全长12公里,峡区河道迂回,风光绮丽,峡谷两侧水下石洞繁多,是江团鱼最喜好的栖息地。平羌三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一道令人陶醉的美味佳肴——清蒸江团。
江团,书面语长吻鮠,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头略大,后部隆起,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生活。江团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喜阴畏光,夜间外出寻食。江团鱼肉肥嫩、营养丰富、味道极鲜,曾被誉为“长江四鲜”之一。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悦来镇平羌小三峡沿岸村民曾多以捕鱼为生,以陈晓飞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手艺人熟练掌握着江团烹饪技艺,并且秉承着“江水煮江鱼”的理念,就地取材,使用最淳朴的烹饪手法制作出最独特的悦来味道(自2020年1月1日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后,烹饪江团所使用的原材料,均为人工饲养)。2023年,悦来镇成功申报清蒸江团烹饪技艺入选乐山市市中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名目。
打花刀
腌制
包裹网油
加入鸡汤
清蒸出锅
江团可以红烧、软烧,也可以白汤熬制,味道均很鲜美,然而能把江团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烹饪方法仍是传承至今的古法清蒸江团。与普通做法不同,古法清蒸江团制作时使用悦来本地江团鱼为原料,加料腌制,使用当天最新鲜的猪网油包裹覆盖鱼身,加入浓郁的土鸡汤,大火蒸制半小时即可出锅。清蒸江团鱼肉肥美细嫩、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早已成为一道令人流连忘返的悦来味道。
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乘船自岷江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吃了久负盛名的鮰鱼(即江团),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戏作鮰鱼一绝》用粉红对比雪白河豚,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无骨不药人,一下子就提高了江团的食用价值。
清蒸江团是乐山特色传统名菜,也是悦来镇老百姓的致富传家宝。近年来,悦来镇逐步发展吴刚鱼馆、鱼窝山庄、小三峡渔村、王老九鱼火锅店、岷江小渔村、曾老四鱼庄等鱼类美食农家乐10余家。清蒸江团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