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笔记(二六七)👌
继续《光明大圆满禅定法要》四、过失与对治过失者,指修持的偏差。对治即纠偏方法。修持本法之过失,在于对乐、明、无念的执着和邪谬。密宗认为,禅定中乐特甚,则流转欲界,易与贪欲和合,可能发生漏精与昏沉,明特盛,流入色界,易发生嗔恚,可能导致气盛念粗,无念特盛,流转无色界,易与愚痴和合,难得澄清与分明之境。所以,学者对禅定中所得乐、明、无念境界,切不可贪着,切不可执着。此种境界虽好,但并非究竟,并非修持的最高境界。修持的究竟和最高境界是见性。因此,总的对治方法,唯以认知自性的真面目而调治之。对上等根器的修持者来说,其对过失的最上对治方法是,禅定中了悟一切皆如幻,并无实体,则其过失和障碍自除,获得解脱。这就是「体无实执遍如空,离我所执自性空,无有执着中任运」的自性定境界,亦即「现出无方天空悟」的境界。对中等根器的修持者来说,观修的一切过失,皆由于散乱而心不能止于一处,致使脉、气、明点及心等发生障碍。总的调治过失的方法是,止心一处得正念,以观照自性的极清明境界,来调整乐、明、无念之境。调整乐、明、无念之法,分述如下:调整乐境之法,由于贪乐的执着而生的过乐之境,可观察其境成为空明状态,即可解除。若漏精者,可于脐下四指处观想: (音吽)燃烧成火,烧去身内诸精,变成空境,即可解除。若心感不舒适,可观想脐轮处有: (短阿)字燃烧,上升头顶接触: (音吽)字降下甘露,充满自身,复观想周身毛孔中燃火。身中一切精被清洗后,观想身内充满快乐,不适之感便可解除。调整明境之法,生起嗔恚者,可观想嗔恨本体,即可解除。昏闷者,可观想清明以对治之。气粗者,可闭目观想心内佛种子字,即可解除。调整无念境之法,生起愚痴者,可观想愚痴之境,得无念而清明时,即得解脱。昏沉者,在修法前,使自心清明,亦可解除,或观想由心射出如蛋之光,悬挂于空中,心即得定,昏沉便可解除。总之,最重要的是对乐、明、无念之境,不要执着,保持空明心性的精湛,则一切过失和障碍便会解除。对下等根器的修持者来说,对治过失和障碍之法首先在于调身,故禅定时身须端直,跏趺坐,眼不动,手结定印,舌抵上颚,喉稍屈,眼下视。此七法能生禅定境。只有调身得法,气脉才能不乱。下等根器者在禅定中观乐境时,在七支坐法中,可两手交叉抱于肘,以便感受快乐及调整精气。观明境时,则颈稍向后,手压膝,气舒徐,眼谛视定住于光明自然境中。观无念境时,可以七支坐法本仪为准。 (本文完)好!下面继续聊丹道。* 天上三宝(日、月、星) 人身三宝(精、气、神)二、先天精与后天精:道家之精气神理论源于古医学。古医学与易学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源于古天文学。自《内经》、《难经》之后,医理的争论纷起,所以,后世丹家皆以医理解丹道。但是,有些丹家不懂医理而强解丹法,也造成后继者偏离正途。所以,应将古医理与丹学相结合,来解说「三宝」。精,泛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液态精华物质,有先天后天之分。禀受于父母的液态精华,为先天之精,人脱离母体后获得水谷之精及精的衍生物如血、津液、淋巴、髓等,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主体部分,后天之精遍布脏腑,称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合化为生殖之精,成为繁衍生命之源,后天之精在先天之精的激发下,化气生神以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即后天之精为先天之精所化,成为营养精华润养全身表里,使人具有各种神识。因此,精是实在的,有形的,常呈液态而藏于脏腑之中的精华物质,是人之形体与神识的生成之源,生命繁衍之本。 好!先到这里,谢谢各位看官,再会! 贴主:空行菩提于2025_04_16 22:14:47编辑
贴主:空行菩提于2025_04_16 22:20:10编辑
已标注为空行菩提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