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白眉山鹧鸪🐦
白眉山鹧鸪,是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的一种。俗称“山鹁鸪”。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白眉山鹧鸪体长25到30厘米,雄鸟上体橄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有黑色斑点;额及头部白色,头顶栗红色,上喉浅黄色,下喉黑色,颈部具较窄的白色胸带。
白眉山鹧鸪025年3月7日 - 前段时间,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通过野外相机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白眉山鹧鸪的活动影像。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这种独特的鸟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IUCN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它们只分布在中国的特定区域,是中国的特有种类鸟。 白眉山鹧鸪
白眉山鹧鸪的名字来源于它们醒目的白色眉毛和胸前黑白棕色的围脖,即使照片模糊也能轻易辨认。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主要栖息于海拔300到1800米的山地,常见于原生林、次生林以及竹林中,尤其偏爱山谷和靠近河流的湿润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丘陵地带。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偶尔也会尝尝昆虫和小动物,真是个杂食小能手。白眉山鹧鸪可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北部,浙江西南部、广东北部,以及广西的东部和中部。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主要以橡子、浆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在秋、冬季节,它们主要食用野生植物种子和果实
。此外,白眉山鹧鸪晚上栖息于树上,受惊后飞行疾速但飞行距离不远,通常飞不多远即落入林下灌丛或草丛中。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的繁殖期通常在2月份,3-4月筑巢产卵。它们在地面草丛中以干草编成皿状巢,每次产卵5枚。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属留鸟,栖息于海拔500-17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竹林内,尤以溪边潮湿阴郁的丛林内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小动物。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的虹膜颜色为暗褐色,嘴部为黑色,腿、脚部位则为亮红色。整体而言,白眉山鹧鸪的外形特征鲜明,易于辨识。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体型较小,在复杂的自然状态下力量相对弱小,这也造就了它们胆小机警的天性。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白眉山鹧鸪掌握了隐蔽的技巧,它们利用自己娇小的体型和天然的羽色,快速地穿梭在林下灌丛中活动和觅食,这样不仅可以扰乱天敌的视线,也能保证基本的生存需求。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是中国东南部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及中部、广东北部、广西等地。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及滥猎,白眉山鹧鸪被列为全球性易危物种。其分布范围有限,且数量较少,全球成体数量估计在1万只到2万只左右。保护白眉山鹧鸪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其栖息于海拔500~1900米的低山密林中,主要在2月份发情,3-4月筑巢产卵。冬季,白眉山鹧鸪主要在落叶层下觅食,食物包括植物种子、果实、蚂蚁、虫蛹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白眉山鹧鸪的生态需求和保护措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白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它们对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猎捕等原因,白眉山鹧鸪的数量逐渐减少,保护它们对于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白眉山鹧鸪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繁殖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已标注为Burto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