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非遗美食之福建——古蒸鱼燕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5-03-26 1:24 已读 986 次 3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5-03-24 18:05 
发布于:福建省

福州肉燕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仅是历史悠久的非遗工艺,而且一直以来是福州对外的一张美食名片。但除了肉燕,福州还有一种和其相似,也同样是古老非遗的美食,它就是古蒸鱼燕。


1



鱼燕与肉燕的区别


肉燕无论是馅料还是外皮的主要原料都是猪肉制作而成,可以说是“肉包肉”,这个之前有详细介绍过,因此名为肉燕。而鱼燕也是一样,顾名思义,鱼燕就是用鱼肉做成的燕皮包裹肉馅,可以称为“鱼包肉”。



古蒸鱼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因为鱼燕与“御宴”的发音相似,所以当时举子进京赶考前,都会吃一碗古蒸鱼燕,以期望能搏个“鱼跃龙门”的好彩头,金榜题名。久而久之,吃古蒸鱼燕就演变成一种吉祥的寓意,成为宴席必不可少的菜肴。



2



源于生活的智慧


在古蒸鱼燕成为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之前,它其实是劳动人民无意间创造的美食。在过去福州闽江两岸的水上,生活着一群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的人。每逢出海,他们都会带上一定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古蒸鱼燕就是其中的一种。



最初鱼燕跟鱼丸、鱼面相同,都是早期鱼饼的衍生品,是人们将吃不完的鱼制作成耐储存的半成品的一种。古代没有冷藏设备,大量的鱼货没办法全部售卖,当时常见的保存方法有两种,腌制和晒干。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做虽然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但是口味单一,于是就将鱼剔除骨刺,刮下鱼肉,加入番薯粉和盐,放进桶里捣成泥,之后再搓成圆或者压成饼,烹饪熟后称为“鱼饼”。后来人们继续精进制作工艺,将鱼饼演绎成各种相似的美食。



在鱼饼的原料上,加入葱珠,便成了“葱丸”;挤成一小团,内填肉馅,便成了“鱼丸”;展薄如纸,切成细条,便成了“鱼面”。将擀成薄片的皮包入肉馅,做成类似馄饨的样子,就成为了鱼燕。但是鱼燕的形成,比鱼丸、鱼面等要晚得多。后来鱼燕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渔民制作的鱼燕也越来越多,便将吃不完的鱼燕拿出来交易,鱼燕就此作为一种美食流传开来。



3



做法及工艺


鱼燕一般以青鳗为主要原料,只留中间背脊部位鱼肉,顺势刮鱼肉,将剔好的鱼肉剁碎,加入盐,反复搅拌成为细腻均匀的鱼浆。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番薯淀粉,随后,手工推揉,将鱼浆反复推揉至劲道有弹性,再搓成长条型,按比例切成段。最后,将其擀成适当大小的鱼燕皮,包入肉馅。这样凝聚了肉和鱼的双重鲜味的鱼燕就完成了。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